浅析西藏“学校+”科普新模式

2018-02-19 00:01程玉玺次旦卓嘎
西藏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科技馆科普西藏

程玉玺 次旦卓嘎

(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1 西藏传统学校科普教育模式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普及教育是在科学越来越专业化与深度化的背景下,为了让不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或没有经过专门科学训练的人能快速了解科学,接近科学并运用科学。然而,西藏由于环境与文化的特殊性,普通民众与科学素养高的人群在科学知识与科学思维之间存在知识的鸿沟,而科普教育是促进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成为了开展科普教育的主要阵地。西藏传统的学校科普教育发展模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促进西藏地区科普教育发展的合理性,也存在着其固有的局限与不足。

1.1 西藏传统学校科普教育模式的合理性

在西藏的科普教育开展过程中,各个部门都做了大量的科普教育工作,但主要还是以学校教育为主。特别是从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并实行以来,西藏的科普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科普教育已基本覆盖区内的所有学校,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基本上保证到区内的每一个接受教育的学生都能接受最基础的科学知识教育。在长期的科普教育中,学校科普教育为西藏科普教育建立了科普教育的系统体系与课程体系,并为西藏科普教育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推进了“科教兴藏”战略的实践,为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作出了贡献。

1.1.1 建立了西藏学校科普教育的系统体系。学校在进行科普教育时能有效利用自身或身边丰富的教育资源,结合学校教育自身特点发展科普教育事业更具有多层面、全方位和系统化。

1.1.1.1 具有完善的科普教育组织机构。学校进行科普教育,有完整的组织机构与教育计划。通常状况下,会有专门的宣传小组进行科普宣传,为了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会有各种专业的科学技术教师与科普辅导员。学校进行科普教育会遵循学校教育的特点,制定科普教育的计划,让科普教育能够有序有效的进行。

1.1.1.2 能够开展日常科普教育宣传。科普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揭穿反科学活动的真面目。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以及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普文化氛围,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必要的科普教育宣传活动,从校内校外,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例如,在校内通过标示牌来宣传,在楼梯道张贴“热爱科学,反对愚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标识牌,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科普宣传;在校外,通过科技节日举办科技活动向广大民众进行科学技术知识的宣传。

1.1.1.3 创设了特色科普教育。学校在科学教育的普及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特有的特色。学校科普教育将科普知识教育、科普实践教育、校园文化教育、家庭教育、校外科普活动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校园特色的科普教育,既能增加学生对科普知识的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校教学水平。

1.1.2 建立了西藏学校科普教育的学校课程体系。学校课程不管是从科普教育人才的培养,还是从科普教育知识的传播,都是科普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科普教育学校课程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建设,西藏传统学校科普教育为西藏科普教育建立了完善的学校课程体系。

1.1.2.1 学校课程的普及化建设。科普教育工作是面向全体公民的,无论你学的是什么专业,或是将来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都会涉及到该行业的科技传播工作。为了提升在校学生的科普教育的意识与科普传播的能力,初等学校设置了普及化的课程体系,开设了生物、地理、劳技、信息技术、美术、物理、化学等必修课程以及科普制作和环境教育等选修课程;高等院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增加了大学生的“科技传播学”“新闻学”等相关的科普课程作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以此来提高大学生整体的科普传播意识和科普能力。

1.1.2.2 学校课程的专业化建设。在学校课程普及化的基础之上,为了更高质量地培养专门的科普专业人才,设立了专业的科普课程体系。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实际生活的需要,针对科普专业人才相对短缺的状况,有计划的招收相关专业的人才,在专业人才培养上,他们不仅要学习基础性的科普知识,而且要重点学习与此相关领域的专业科普知识,加强科普教育的专业性与系统性。

1.1.3 培养了西藏学校科普教育的教师队伍。学校科普教育的关键是科普教师,随着学校科普教育的深化,教师队伍建设越发重要,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教学水平是首要的,实践性强操作能力好的教师会受到欢迎,相应的应付了事的教师就会被淘汰。西藏学校科普教育就为西藏培养了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

1.1.3.1 严格把关,择优录取。学校在招募科普教师时,会严格审核每一位应聘教师,在招募时,不仅要看应聘教师的职称、学历以及相关的工作经验,而且在招募时会要求应聘者进行试讲或说课,并且要组织学校领导、优秀教师和试听学生进行评价,符合条件才予以录取。

1.1.3.2 随时考核,优留劣走。在教师进入学校之后,还会随时对教师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进行为期的培训,培训合格就能继续执教,培训再不合格,就会辞退。学校领导也会深入课堂考察教师的课堂情况,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听取学生的意见,如果反响不佳就会进行教师调整。

1.1.3.3 加强培训,提升能力。学校会在每年或每学期进行教师培训,请专家或表现良好的教师示范讲课,并让专家教师进行点评,让培训教师相互讨论,并总结教学经验和心得,提高教学能力。

1.2 西藏传统学校科普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1.2.1 教育的局限性。受中国当前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无论是学生、家长、学校都以学生的升学作为重点,学生的时间基本上都要为考试与升学服务,这就使得科普教育要让路。与考试相比,科普教育就显得没那么重要,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在高考压力下,科普教育就更没有立足之地了,就出现了家长、学校因学生的升学而让科普教育让路的现象。西藏的学生因文化因素的影响,在考试中本就处于不利地位,再加上升学率的影响,科普教育就远远落后于专业课的教育,影响了西藏学校科普教育的发展。

1.2.2 师资力量的局限性。在西藏受环境与文化的影响,科普教育的师资力量本就不十分充足,再加上科普教育对应的奖励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科普教育的工作量又十分巨大,导致了科普教育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另外,科普教育的涉及面很广,对科普教育教师的要求很高,就有些教师跟不上,不愿意开展科普教育。

1.2.3 学校科普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在西藏,学校的科研资源主要是靠国家政府的资助与其他省份的援藏捐助,这些资源不仅仅是为学校的科普教育服务,更是为了西藏全区的发展服务,自然而然重点就有所偏差,有的学校的科普教育变成了面子工程,没有落到实处,科普教育工作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这样,学校科普资源的使用率低下,甚至出现浪费的现象。

1.2.4 其他局限性。受地域的影响,与内地大部分省份相比较,西藏学生能接受到的科普教育非常有限,因此,许多的教师,甚至领导、家长对科普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科普教育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影响西藏科普教育的发展。

2 西藏“学校+”科普新模式的实践意义

学校是实施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但不是唯一场所,仅靠学校来推动科普教育发展是不够的,学校应与社区、家庭、科技馆等场所联系起来,形成新的“学校+”科普新模式来促进学校科普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2.1 “学校+”科普新模式能够整合科普资源

传统的学校科普模式虽然能促进科普教育的发展,但其科普资源是有限的,再加上学校的教学重心是在应试教育上,“学校+”科普新模式,可以加强学校与其他科普机构的科普资源融合,例如科技馆资源、社区科普资源等等,扩大科普教育的范围与影响力。另外,学校的专业科普教师非常有限,在中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像科普教师这类非应试课程的教师是缺乏的,但“学校+”科普新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科技馆、自然科学博物馆等其他科普场馆工作人员的专业作用,弥补了在科普教育工作中,科普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短缺问题。而科普场馆工作人员他们的专业化程度更高,数量更加丰富,“学校+”模式就是把这些优质的师资力量整合起来,壮大科普教育的教师队伍,提高科普教育的质量。

2.2 “学校+”新模式能够转变课程结构

在传统的学校科普模式下,科普课程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少的,学校主要以专业课的课程为主,教学目标偏向知识领域,毕竟那才是应试教育的正统,很少接触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科学素养,再加上专题作业以及其他非科普教育的课程,使得学生接受科普教育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这与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科教兴藏”战略是不相匹配的。“学校+”新模式可以利用参加科技馆以及社区科普活动的形式,改变传统学校科普教育中的科普课程少的现象,以科普活动的形式增加学生的科普知识量,转变学校课程结构,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科学兴趣。

2.3 “学校+”新模式能够增加科普教育的趣味性与参与性

传统学校的科普教育模式在向学生开展科普教育时,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科普教育的趣味性。学校教育都是有计划性的,在开展科普教育时,大部分时间都是严肃的、一丝不苟的,甚至是呆板的,这些不利于学生接受科学知识,使得学生认为科学是无趣的,所取得的教育效果是有限的。“学校+”的科普新模式,加强了学校与其他科普单位的联系,考虑到科学的趣味性与活动性,在通过开展科普活动时,采用寓教于玩的形式,以科普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及主动性。

2.4 “学校+”科普新模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西藏开展“学校+”的新科普模式,让学校与社区、科技馆等相联系,丰富了科普教育的内容,并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新颖的科普模式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能引导学生自觉的走进科学殿堂。社区或科技馆不定期的开展一些科普教育活动,如科普讲座、科普讨论、科普知识比赛等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此外,开展“学校+”科普新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了除了教室之外的另一个课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学到的纯粹的知识以实践的形式运用出来。这种新模式不仅使得学生避免将学到的知识停留在纯粹知识的层面,而能将学到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完成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 西藏“学校+”科普新模式的现实路径

3.1 西藏“学校+政府”模式

提高政府的管理绩效,加强政府与学校的联系,努力完善西藏乃至中国的科普教育制度,保证科普教育的良性发展。

3.1.1 政府加强对学校的科普支持力度,完善科普政策。在科普教育中,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时,要积极与学校沟通,在听取学校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措施,来指导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的发展,使得科普教育形成良性发展。政府通过引导,加强学校科普教育的制度化与系统化建设,为科普教育打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当然,学校也不能过度的依赖政府,要加强自身的发展,努力和政府靠近,共同发展科普教育。学校要和政府积极联系,共同制定相关的科普宣传策略,努力引导科普政策的实施。

3.1.2 政府加大对学校科普投入,保证科普教育的实施。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在实施科普教育过程中,经费投入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保证科普教育的顺利开展,政府应该加大科普经费的投入。而学校要将政府投入的科普经费,实打实地运用到科普教育当中,让政府看到成效,以便加大对学校的科普投入。

3.1.3 政府统筹学校科普规划,实现科普资源的共享。政府作为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学校科普教育地管理工作,在学校计划的基础上,树立共享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意各个学校的地理位置偏差与科普资源的配备不同,系统的整合科普教育的资源,努力做到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政府也要鼓励各学校根据本地的资源与自身的优势,加强科普创新,提高科普质量。

3.2 西藏“学校+科技馆”模式,实现科普资源的整合

学校科普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毕竟科普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主题,在科普教育中,要充分发挥科技馆的优势资源,实现学校资源与科技馆资源的有机结合,开展出能够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发现解决问题能力且形式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教学活动,这虽然与科技馆教育形式存在一些差距,但学校的教育体系却适合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规律,从科技馆地教育资源中找出可以和学校教育相适切地部分,将两者进行糅合,设计并制定出既有学校教育规律又有科技馆特色地科普教育活动。

3.2.1 科技馆要充分发挥其优势资源的价值,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与联系,积极向学校提供相应的资源。科技馆要关注学校的科学课程设置,以便能够更好的与学校进行配合,学校也要经常向科技馆指派老师进行指导培训。学校与科技馆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开展科普教育主题展览或进行科普教育知识讲座,并增加一些科普教育实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3.2.2 开展科技馆科普工作人员与学校师生的交流活动,组织学生的到科技馆进行参观交流,或者组织科技工作人员到学校举行科技专题讲座,并积极与学校师生进行沟通与合作,让科技人员参与师生的教研活动,并为学校师生进行科技馆产品的相关培训,提高学校师生的科学教育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

3.2.3 加强学校与科技馆的统筹写作,如果可以的话,形成一支由科技馆科技辅导员和学校教师以及科普志愿者组成的科技教育师资队伍,一起推动学校教育与科技馆教育的发展。统筹分配工作,学校可以把一部分的科普培训课程防灾科技馆进行,让学校师生充分利用科技馆的教育资源,科技馆也可以把一部分科技产品放到学校进行展览,以便更好的宣传。同时,学校与科技馆协商,共同制定出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让学校资源与科技馆资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3 西藏“学校+社区”模式,促进了科普教育功能的融合

社区文化作为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对社区公民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社区科普教育作为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社区学生的科普教育方面同样产生巨大影响,社区科普教育是一种捷径,不仅对社区内的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能以社区为基础,与学校相互交流,相互呼应,共同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从基层开始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以及用科学。

3.3.1 建立社区科普学校模式。社区科普学校模式早在十几年前就被提出来,在许多的地方都有发展,但在西藏仍属于短板,在西藏建立社区科普学校模式应该能取得成效。社区积极与学校联系,请求学校的帮助,按照学校的教育体系,社区科普学校也可以分阶段进行,按照年龄阶段分层,请学校的科普老师到社区指导与教学,使得社区与学校之间做到资源共享,协调统一,相互发展,共同提高。

3.3.2 建立学校与社区的衔接机制。学校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抓好学校的科普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利用学校的师资、课堂氛围、学校的实验器材以及其他的可以利用的学校资源,鼓励学生参加社区的各种科普教育活动;也要充分利用社区科普文化系统,极大限度的将社区科普资源整合起来,积极开展各种科普教育活动,让社区学生将社区科普教育氛围带向学校,促进学校科普教育的氛围。要系统性的将学校与社区联系在一起,做到学校与社区的有效衔接,形成完整的“学校+社区”教育体系,做到“校外科普社区化,社区科普教育化”。

[1]宋晓阳,羊芳明.优化政府公共管理绩效,推动科普场馆事业发展[J].技管理研究,2014(9).

[2]鲁海涛.高等教育理念的演进:以人为本的内涵式发展[J].技管理研究,2015(11).

[3]刘一农.高校科普教育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4(8).

[4]路景菊,张乐平.科普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文化与教育,2013(2).

[5]唐金同.科普教育基地志愿者队伍动员机制建设初探[J].大众科技,2014(3).

[6]张春艳.立足科普教育创建特色学校[J].热点聚焦,2013(11).

[7]魏宏艳.浅谈科技馆如何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科普教育活动[J].实践与探索,2015(6).

[8]肖治亮.浅析我国科普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教育,2014(9).

[9]张洪涛.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J].教育研究,2014(2).

[10]朱一丹.试论当前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现状及建议[J].教育观察,2015(5).

[11]陈莎莎.西藏藏文科普出版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传播,2016(4).

[12]曾晋鲁.加强西藏科普工作的思考[J].西藏科技,1995(9).

[13]群增.搞好西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建设,提升科普教育手段[J].西藏科技,2011(2).

[14]罗晓燕.对西藏科普宣传工作的思考[J].西藏科技,2005(6).

[15]龚世林.对我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西藏科技,2008(10).

猜你喜欢
科技馆科普西藏
科技馆一日游
都是西藏的“错”
深圳科技馆新馆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神奇瑰丽的西藏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一个人的西藏
科技馆惊魂之旅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