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亮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消化内科,江苏溧阳 213300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均属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出血的原因可能是胃蛋白酶原或胃酸侵犯溃疡底部血管[1-2]。出血后多采用药物治疗,当胃内pH值在6以上时,胃蛋白酶活性丧失,促进血小板、凝血因子粘附;胃蛋白酶原活性在酸性环境下被激活,血凝块被消化,止血机制被破坏,且酸性环境不利于血小板凝聚。因而对于消化性溃疡合并的出血,抑制胃酸分泌是止血的关键。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均为质子泵抑制剂,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现选择该院自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95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自收治的195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8例,观察组97例。对照组,男74例,女24例,年龄为15~87岁,平均年 龄 为 (55.73±21.89) 岁 ; 其 中 胃 溃 疡 35例(35.7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63例(64.29%);出血量为 221~629 mL,平均为(419.27±29.38)mL;观察组,男71例,女26例,年龄为16~86岁,平均年龄为(55.08±21.98)岁,其中胃溃疡31 例(31.96%),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6例(68.04%),出血量为218~608 mL,平均为(431.03±27.07)mL,这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或者家属同意。
入院后,分析所有患者出血原因、溃疡情况及主要症状等;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补液、口服康复新液10 mL(国药准字号:Z15020805)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 (国药准字号:H20059052),剂量为40 mg,将其溶于100 mL生理盐水液中静脉滴注,2次/d;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 (国药准字:H19990170),剂量为40 mg,将其溶于100 mL生理盐水液中静脉滴注,2次/d,两组患者均滴注7 d。
1.3.1 临床疗效 痊愈:用药后,患者不再有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显示溃疡病灶完全消失;显效:治疗后,患者感到腹部轻微疼痛,恶心、呕吐等现象基本消失,影像学显示病灶为原来的10%以下;有效:经治疗后,患者仍有临床症状,但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影像学显示溃疡病灶为原来的50%以下;无效:治疗后,患者仍有明显腹痛、恶心、呕吐等现象,影像学检查显示溃疡病灶为原来的90%以上[3]。
1.3.2 出血有效控制率 显效:用药后12 h内患者不再有出血现象;有效:用药后36 h内患者不再出现出血现象;无效:用药7 d后患者仍有出血现象[4]。
①疼痛评分,根据VAS评分法[5],其中最痛为10分,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VAS评分在3分以下,不影响休息;中度疼痛:VAS评分在4~6分之间,影响休息,但在可忍受范围内,无需处理;重度疼痛:评分在7分以上,超出忍受范围,需给予镇痛措施。②不良反应发生率。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进行 χ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7.94%明显高于对照组80.61%,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观察组出血有效控制率为96.91%明显高于对照组76.53%,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出血有效控制率对比[n(%)]
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对比,前者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 3 两组 VAS 评分对比[(±s),分]
表 3 两组 VAS 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97 98 7.47±0.84 7.61±0.96 0.837 6 0.107 4 2.46±0.35 4.28±0.73 11.389 4 0.023 8
观察组在服药期间有3例 (3.09%)出现头痛,2例(2.06%)出现嗜睡;对照组有6例(6.12%)出现肌肉酸痛,5例(5.10%)出现皮疹。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5%明显低于对照组11.22%,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2 1,P<0.05)。
消化性溃疡所致的出血会出现腹痛、呕吐等现象,出血后接诊医生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明确其出血部位、出血量、溃疡情况等,及时给予有效措施,如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补充液体及应用药物等。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多数患者给予药物后多可达到止血的目的。在病情稳定后可口服康复新液,此为中成药物,有通利血脉,养阴生肌的功效;其作用机制为:该类药物可使肉芽组织生长速度加快,促进坏死组织脱落;还可作用于胃液,使其分泌量减少;可使淋巴细胞、血清溶菌酶活性提高,对机体生理平衡进行调节,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此类患者可在此基础上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以有效的抑制胃酸分泌,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为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前者作用部位为胃壁细胞,结合质子泵管腔中硫氢基,使氢离子不能进入胃腔,进而使胃酸分泌受到抑制[6-9]。泮托拉唑是H+-K+-ATP酶抑制剂,为新型胃酸分泌抑制药物,其作用部位为胃黏膜壁细胞,使壁细胞H+-K+-A TP酶活性降低,使H+在胃腔内不能形成胃酸,亦不可由壁细胞内运转道细胞外,进而使胃酸分泌受到强有力的抑制;该药物还可提高胃液内的PH值,使血小板、凝血酶原产生的速度加大,在短时间内起到止血的作用;此外该药物与奥美拉唑对比,其生物利用度明显较高,且化学稳定性较好。
由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94%明显高于对照组80.61%,相对比,P<0.05;由此可知对于消化性溃疡合并的出血,使用泮托拉唑药物治疗,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溃疡病灶大面积被吸收。李加林指出[10]使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所致的出血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27%,该次研究结果与之相符。该次研究中,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给予泮托拉唑药物,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由该次研究可知,使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的出血,其控制出血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对于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要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降低不良反应,可优先考虑泮托拉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