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化发展

2018-02-19 03:49:54
江西社会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城镇集群公共服务

针对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及城镇化发展现状,以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化为切入点,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并结合城镇化发展需求,从功能、供给、公平等角度探索点状、线状、面状集群模式,剖析功能多元、供需协调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公共服务的集群化能带动城镇投资的增长,拉动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优化城镇的产业结构,有效提升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而城镇化带来的经济基础、产业机构、辅助性行业、城镇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则反过来推动体育公共服务群集化进程,两者相互影响、协同进步。

我国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以来,成为各地城镇化发展的指导方针。截至2017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8134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8.52%,城镇化建设正在快速推进。[1]与此同时,我国的体育事业日益强大,有能力举办大型国际赛事,从亚运会到奥运会,受到了世界瞩目,体育公共服务开始成熟,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城镇化发展。但是我国各地区城镇化发展不均衡,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化发展存在差距。一些城市在发展体育公共服务时,忽视了自身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和文化底蕴等,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化的推动比较盲目,导致竞技体育、大众体育的扩大化发展给城镇建设带来严峻的压力,甚至引发财政赤字、资源浪费等问题,不利于我国城镇化建设质量的提升。在此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化如何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成为当前一项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

一、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化

体育公共服务指的是政府、企业以及第三方机构为满足社会成员对体育方面的需求,提供相关的公共物品,包括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所需要的公共物品,涵盖体育相关的场地设施建设、活动组织发展、居民体质监测监控、健身宣传及指导、信息咨询等内容。体育公共服务集群源于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Michael提出,他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能够形成较大规模效应的产业组织方式,集聚性较强,各利益方存在一定的分工合作关系,并且能够公用集聚区内的相关公共设施。[2](P199)20世纪80年代,Chris DeBresson和Shantha Liyanage等学者对集群创导(Cluster Initiative)进行了研究,认为集群创导是产业组织和研究组织为开展创新活动而形成的技术关联性网络。[3]集群创导以提高区域内某一集群的成熟性和竞争能力为主要目标,有三方面意义:一是建立政府、产业界、学术界“三位一体”的组织联盟,提高组织协作水平;二是推动集群内组织之间的有效互动,形成信息沟通网络;三是提高资源共享性,强化组织的集群竞争力。[4]

如今,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集群化特征日益明显,包括地方政府、体育企业、体育院校、体育协会、相关体育研究机构等因为目标一致、形式相近、功能互补、环境协同而组成集群联盟,形成强大的资源集聚、文化集聚和人口集聚,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走向成熟,突出了系统性、协调性与可持续发展性,使一定范围的体育服务要求得到满足,如图1所示。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化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反过来,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化对城镇化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

图1 体育公共服务集群示意图

二、城镇化发展对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化的影响

(一)城镇经济基础与服务资金投入

经济基础通常反映在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以及人口数量等指标上。城镇的经济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程度,其中,具有良好经济基础的城镇能投入更多的资金组织体育公共服务,而经济基础较弱的城镇,若强行组织和提供体育公共服务则容易造成经济负担,尤其在竞技体育方面,大型赛事的举办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例如在2014年,南京市为了成功举办“青奥会”,在文化体育与传媒方面支出18190万元,主要用于青奥会专项工作和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在城乡社区事务方面支出87053万元,主要用于“青奥会”环境整治及市容管理等专项工作。此外,南京市还分区、分项目投入资金,其中六合区负责的“青奥会”帆船赛事项目投入了4400万元安保经费和3600万元运行经费,以确保赛事顺利进行。[5]这些资金的投入是基于城镇经济实力的,在体育公共服务经费提供方面较为充足,基本可以满足体育公共服务的集群要求。

(二)城镇产业与服务集群结构

城镇产业结构体现了城镇各行业的比例关系和结合情况,代表着城镇化发展水平。在不同的城镇化发展阶段,相关的产业结构会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和特征。按照克拉克法则(Clark’s law),当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时,产业增加值与从业人员在各产业之间的转移情况如下: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正逐步超过其他两个产业,而就业人员也不断朝着第三产业转移。从欧美体育强国的发展经验来看,体育公共服务集群与城镇的产业结构有着高度关联,往往出现在工业化成熟期或者后工业化时期的城镇之中,主要是因为体育公共服务需要发达的服务业支撑,第三产业发展较好的城镇一般可以满足该需求。当城镇化发展处于初、中级阶段时,其产业结构往往存在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服务业跟不上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速度,导致体育公共服务无法形成集群效应。[6]

(三)辅助性行业与体育关联服务集群

体育公共服务集群需要城镇具备体育场馆、学校、培训机构等相关组织和基础设施,并需要有良好的建筑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作保障。以竞技体育赛事为例,城镇需要在赛前根据比赛项目需求开展大规模的场馆建设,并建立相应的基础设施项目,形成系统化的赛事服务体系,这就需要金融业、房地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新闻出版业、计算机服务等辅助性行业的保障。在赛事进行期间,城镇还需要新闻传播、交通运输、安保、竞赛表演、住宿、旅游等行业的支持。[7]城镇化发展能带动这些辅助性行业的发展,确保体育公共服务集群能够拥有足够的设施与资源。

(四)城镇文化与服务文化氛围

城镇文化涵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能够表达当地居民对体育事业的支持度和参与意识,同时还能适应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是城镇特性的有效表达。城镇文化是体育公共服务文化环境的重要构成因素,对体育公共服务集群的核心、类型、模式以及水平等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法国的巴黎、巴西的圣保罗都有着源远流长的足球文化,形成了高水平的足球服务集群,涵盖大众足球活动、高校足球教育、职业足球联赛等内容。而我国东北有不少城市具备冰雪文化的传统基础,在冰雪运动方面比较容易形成服务集群,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范围的冰雪主题活动。东北三省的群众对冰雪运动有着强烈的爱好,以冰雕、冬泳、雪地足球、冰雪摄影、冰雪电影艺术等活动串联起春节、元宵节、滑雪节等节日,吸引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参与。二是高水平的冰雪体育教育。2014年哈尔滨冰雪运动学校正式成立,成为中国首家“体教结合”学校。该校按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开办文化课程,同时结合冰雪运动项目配备教学设施、训练场馆和专业师资,在培养高素质冰雪体育竞技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高标准的冰雪运动赛事。哈尔滨文化和冰雪运动文化具有共通点,为哈尔滨申办和举办冰雪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当城镇文化与某类体育活动关系越密切,该类体育活动就会在城镇生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有利于体育公共服务的集群化发展。

三、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化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一)带动城镇投资的增长

体育公共服务集群既能促进相关基础设施的发展,又能加快配套服务的发展。以竞技体育服务为例,城镇在举办体育赛事时需要以相关的配套设施作为基础保障,且这些配套设施需要满足赛事的举办要求。例如,国际体育组织对奥运会申办有特定的标准,要求城市能够按标准提供基础设施、竞赛场馆、奥运村、环境条件、住宿、安全、交通、以往赛事经验、政府的支持和公众观点等方面的赛事保障。此外,群众性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教育等也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设备作保障。为了保障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化发展的经费基础,城镇需要结合相关标准提升投资,尤其是针对当前欠缺的部分进行集中性投资。按照投资项目属性,可将城镇投资划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投资,如组织体育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场馆设施;二是间接投资,如道路交通、城镇环境等[8]。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城镇借助体育赛事、大型体育群众活动等契机推动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发展,并依此为基点进行大规模投资,着重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环境。这一现象被称为“催化剂综合效应”,即城镇将完善体育公共服务的契机作为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催化剂,以推动城镇的综合性发展。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罗森斯坦提出的大推动理论,分散性投资难以显著地拉动经济的增长,而大规模、集中化的投资则能产生明显的影响,实现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体育公共服务集群的规模越大、结合程度越高,所引起的投资需求就越大、越集中,对城镇经济增长所起的推动作用就越明显。

(二)推动城镇旅游消费的增长

在体育活动举办期间,相关旅游者的消费是城镇消费增长的主要部分,而时间、空间上高度集中的体育公共服务则能显著带动城镇消费的增长。体育公共服务集群所形成的物理环境,如大型体育场馆、主题公园、博物展览、购物中心等,是吸引旅游者体验的重要因素。此外,体育公共服务的服务态度、产品质量以及文化氛围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城镇可以将具有旅游价值的资源集聚起来,并相互结合,形成个性化旅游特色,从整体上提高城镇的吸引力,其中,竞技赛事相关的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对城镇旅游消费的影响尤为明显。旅游者的短期集聚可以显著扩大交通、住宿、购物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形成“体育赛事旅游效应”。体育赛事旅游者主要划分为两类:一是必须参与的正常旅游者,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媒体记者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等,这类旅游者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外市乃至国外,其旅游消费以刚性消费为主。二是非必须参与的赛事旅游者,他们往往是为了观看赛事、近距离感受运动员的魅力或借赛事之名顺道旅游,其消费具有较大的弹性。通过发挥体育公共服务集群的影响力,城镇能更大限度地扩大旅游消费,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9]

(三)完善城镇的产业结构

著名经济学家赫希曼分析了产业关联性,认为有三种关联形式,包括前向关联、横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最终形成具有体系性和连锁性的过程,并有产业波及的作用,即产业会带动相关部门的结构发生变化。[10]在产业波及下,体育公共服务相关产业能对城镇产业结构整体产生直接的影响。按照产业关联的相关理论,体育公共服务产业关联的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是前向关联模式,体育公共服务为娱乐业、媒体业、出版业等下游产业提供产品来源;其次是后相关联模式,即体育产业能够为体育公共服务提供相关的资源,例如与体育相关的建筑业、器材制造业以及培训教育业、经纪业等;最后是横向关联模式,虽然部分产业与体育公共服务缺乏直接关联性,但能对体育公共服务的组织起到一定保障作用,如交通业、旅游业、餐饮业等。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化与城镇产业关联如图2所示。

集群化的体育公共服务能调整和优化城镇的产业结构。以2018年三亚马拉松、横店拉马松、淮安马拉松为例,作为我国2018年国际马拉松赛事的组成部分,这三个城镇在组织马拉松比赛的过程中,有效推动了当地体育公共服务集中式发展,扩大了商业服务业、体育设施业、物流业、媒体业等产业的产出。其中三亚马拉松结合运动、健康、旅游、养生等多元素,融入体育+旅游+房产的全新概念,立足三亚、放眼全国,打造极具三亚特色、海南关怀的全民运动盛宴。横店马拉松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影视穿越马拉松,在赛道设计上穿过横店影视城各大景区,一场马拉松跑遍所有横店影视城。该赛事的举办不仅带动了横店当地的产业发展,还打响了横店体育的品牌。淮安马拉松则以绿色、健康为主题,通过马拉松比赛的举办,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美食业的发展。淮安小吃在国内极为有名,包括文楼汤包、盱眙小龙虾、文思豆腐等,而洪泽湖大闸蟹更是名满天下。在国际马拉松比赛的推动下,淮安被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所熟悉,集群化的体育公共服务对当地的产业结构形成了极大的调整优化作用。

图2 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化与城镇产业关联图

(四)改善城镇形象

城镇形象主要包括视觉形象和感知形象,能集中反映城镇景观、政府形象以及市民形象。体育公共服务的集群化发展能显著改变城镇的形象,并提高城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视觉形象。视觉形象即人们可以直接看到的城镇外部形象,如各类体育场馆、主题博览馆、道路交通、居民住宅以及休闲商业区等。[11]体育公共服务集群需要城镇大规模建设体育场馆及相关基础设施,而这些建设项目能在视觉上强化城镇的“体育气息”和“体育活力”,进而通过体育公共服务集群所带来的大规模“体育气息”,增强城镇的正面视觉。二是感知形象。城镇的感知形象主要包括居民生活水平、社会秩序、制度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文化氛围等,是城镇内涵特质的体现。城镇的感知形象往往通过行为和形象表现出来。为了有效组织体育赛事、健康活动以及体育教育等,推进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化发展,政府需要调整自身职能,提高业务素养和能力,群众需要提高参与热情,并发挥志愿者精神,积极投入到体育公共服务发展中。政府及群众的积极态度和行为有利于城镇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风貌,并形成良好的公共秩序和浓厚的体育氛围,使得城镇的行为形象和感知形象得到提高。[12]

四、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化发展模式

(一)以点状集群强化体育公共服务功能

体育公共服务能够有效传播社会文化,同时还是城镇建设精神文明和传播文化成果的主要载体,对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实践证明,体育公共服务集群能够在城镇化发展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因此城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基于体育公共服务的相关功能,以点状集群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该模式灵活性较强,若城镇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经济基础薄弱,产业机构、辅助性行业等服务水平有限时,点状集群能发挥较高的效率,资源投入无须太多,基本能满足城镇居民对体育的基本需求。点状集群模式的核心在于政策支持,对投入资金有一定的规划,强化城镇在体育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有效推动体育公共服务的集群化发展。其中,点状集群主要包括体育竞技集群、体育健身集群、体育休闲集群、体育旅游集群等类型,重点需要发挥的体育服务功能:(1)拉动体育领域的投资。地方政府对于当地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化发展应有长远的规划,资金投入应科学合理,特别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对城镇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突出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2)扩大体育文化传播范围。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化发展离不开体育文化宣传,扩大体育文化传播范围可以让更多的城镇居民参与到体育相关活动中来,有利于他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体育文化的广泛传播还能强化体育公共服务集群的影响能力,改变城镇居民的一些传统生活观念,进一步重视体育活动,使社会风貌更加积极向上。(3)强化体育文明建设能力。体育活动离不开体育文明的支撑,包括团结合作精神、公平竞争原则等,这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文明建设,在正确引导城镇居民道德观念的同时,还能打造优秀的城镇体育名片。总之,体育公共服务的点状集群可以使诸多的集群点得到合理分布,在功能方面形成互补,使当地体育发展与服务的需求得到最大化满足。

(二)以线状集群拓展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范围

体育公共服务的集群化发展过程在不断整合资源,需要考虑到各利益方对资源的需求。然而有不少城镇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面范围较窄,而且政府占据了垄断地位,相关体育活动主要由政府主办,群众体育健身场地及设施的建设也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其他相关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链中不具备发言权,致使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范围难以扩大。[13]这种供给模式还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即增加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压力,使得市场调节作用得不到发挥。因此城镇可以通过线状集群的方式,增加社会力量与个人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链中的参与度,不断提升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使市场调节机制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带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范围的拓展,形成服务主体、服务渠道的多元发展态势。该模式可以强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互补性与关联性,开拓更多的资金来源渠道,充分整合城镇的多方资源,全面推动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化发展。[14]政府从垄断者转变为引导者,严格遵循市场发展机制,成为多方参与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衔接点,使城镇行业与体育公共服务互惠互利。

(三)以面状集群推动体育公共服务的公平性

体育公共服务的公平化能促进城镇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出当地与体育相关诸多资源的作用,满足城镇居民对体育活动和体育产品的需求。然而从当前的情况看,我国城镇化发展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过于重视空间与人口的拓展,导致城镇空间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农村失地人口及进城务工人口也在持续增加,并涌入到城镇,致使城镇内部的生活空间进一步缩小,体育公共服务面临更大的压力。[15]在这种情况下,城镇的一些体育场馆、基础设施等建设难以满足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导致体育公共服务不公平、不均等的现象产生。当体育公共服务集群的空间选择不当、核心确定不合理时,更容易引发体育公共服务的不公平供给,不仅降低体育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体育公共服务的实效,而且给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带来负面影响。[16]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服务的公平性,面状集群方式是一个合理的选择。该模式下的公共服务集群主要基于点、线两种方式,使服务功能不同、服务主体不同的点能够联成线,并进一步拓展成面,体育公共服务集群模式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城镇应根据实际人口规模及体育公共资源配置情况,制定合理的服务供给标准和供给渠道,提高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平化和均等化程度。为加快面状集群的发展,政府应主动增强公共服务职能,建立一视同仁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保障所有居民享有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权利,如免费开放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和相关旅游景点、鼓励居民积极报名参加体育健身活动、降低城镇体育比赛报名门槛等。此外,政府还应健全体育公共服务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城镇可借鉴美国会计总署的评价方法,在注重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的同时,关注评价对象的公平性(Equity),形成“4E”评价法,提高对体育公共服务集群的过程细节和发展结果的公平性评估。[17]这将充分发挥体育公共服务集群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改善城镇形象,融合体育健身、体育文化、体育教育等多领域的公平性服务面,推动城镇体育公共服务的公平化供给,进而带动城镇化的合理发展。

五、结 语

我国在推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坚持协调发展方针,兼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有助于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但是这种发展方针涉及完善公共政策、协调阶层矛盾、调整经济结构、产业良性转移等因素,是一项具有系统性和长远性的战略工程。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意义重大,能使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而在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同时,还能反过来促进体育公共服务的集群化发展,两者彼此促进,有着密切的关联关系。因此,城镇化发展需要重视体育公共服务集群的发展,并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充分发挥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在精神文明建设、体育文化传播和满足产业投资需求等领域的功能;其次要提升体育公共服务的效率,不断拓展投资渠道,丰富投资模式;最后要增强体育公共服务的公平性,通过政府引导,使服务供给机制的协调性得以提升,强化市场监督与管理制度的落实,确保体育公共服务能够达到公平的最大公约数,使每一位城镇居民都能获得体育公共服务的平等权。各地城镇应基于相关的成功经验,对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功能问题、效率问题和公平问题进行深入考量,按照城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链运行状况,对点、线、面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更好地促进体育公共服务集群化发展。

猜你喜欢
城镇集群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煤气与热力(2021年3期)2021-06-09 06:16:28
文化边城镇远
中华民居(2020年6期)2020-06-09 05:47:48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5:40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