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君健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室;三废;处理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24—0127—01
环境问题目前是一个倍受全球瞩目的社会问题,解决环境问题从教育入手乃是基础途径。化学教育,特别是化学实验教学,对此责无旁贷。化学实验的改进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污染,意义深远;而“三废”的合理处理,会大大控制有害物的排放,是保护自然环境,防治污染的有效措施。从这两方面进行加强,减少污染的同时,也让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师生中萌发并被重视起来。在此,从这两个方面对实验室“废气”、“废液”、“废渣”的处理作一综述。
一、化学实验改进减少“三废”污染
1. 实验操作规范化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使学生在药品的取用、物质的称量、液体的量取和转移、物质的加热、玻璃仪器的洗涤、液体的过滤等做到动作准确、操作熟练、运用灵活。将定性实验中的药品定量化,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又为实验操作规范化奠定了基础,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
2. 实验的微型化是防治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微型化学实验(简称ML实验)成本低,微型实验仪器可以利用废弃物,像青霉素药瓶可做试剂瓶、集气瓶;一次性输液管可做导气管、滴管;指甲油瓶可做酒精灯;塑料吸管可做取药管等。直观、明显、安全,减少了燃、爆、毒、腐蚀等危险性,减少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基按常规实验,每次需硫粉0.3g~0.5g,反应后生成SO2为0.6g~1.0g,而微型实验每次需硫粉约0.02克,反应后生成SO2为0.04g,排污量大大降低,对师生健康有益。所以,实验的微型化是防治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二、对学生实验的改进和加强,减少“三废”的排放量
1. 学生实验接触到的浓酸、浓碱、强氧化剂、氯水、溴水、重金属盐类、四氯化碳、苯酚等,其本身就是一种环境污染物,取用时教师必须注意强调“安全”、“少量”。“少量”即指能观察到有关现象即可。如浓硝酸与铜反应,是在铜片上滴加浓硝酸,而不是把铜片加到1~2ml浓硝酸中。这样,既避免了有毒气体二氧化氮的大量生成,也使得反应后的溶液中只含有硝酸铜一种溶质,而便于回收利用。又如:硝酸银、氯化钡试液分别与酸、盐溶液反应时,只需加几滴即可,使得重金属银、钡离子完全沉淀下来。
2. 从大多数的情况来看,固态的单质、氧化物、盐分别跟酸、碱、盐溶液反应时,这些物质相对来说稍过量些,会使得反应后静置的上层清液中,基本上只含一种成分(溶剂除外)而给废液的回收带来方便。
3. 每完成一个反应,“废液”(连同沉淀物)和残渣(干态反应)统一分别集中到教师指定的贴上标签的烧杯或试剂瓶中,留待课外处理回收,一改过去把反应后的混合物统统当作废物倒在废液罐或水槽中去的做法。
4. 反应后的任何固体,如棉花、碎瓷片等均不得投入水槽中,废纸、废屑应投入纸篓或废纸箱中统一处理。
5. 考虑到“废液”的浓度、处理回收、存放等许多具体实际问题,仪器的洗液允许排放。
三、化学实验室中“废气”、“废液”、“废渣”的处理原则和方案
1. “废液”(除溶剂外)“废渣”中基本上含一种成分的,要回收反应后的混合物,通过分液、沉降等物理方法易于分离提纯的,应设法回收。
2. 废酸可用石灰乳或碳酸钠等中和反应后埋入地下。对废铬酸洗液,可用浓高锰酸钾氧化再生循环使用,废弃不用的少量铬酸可加入石灰使其转化成Cr(OH)3沉淀埋于地下。
3. 氰化物剧毒品的废液可先加入碱液,使金属离子沉淀而分离,调节PH至6~8,再往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CLO或漂白粉[Ca(CLO)2]搅拌放置,使CN-氧化为氰酸盐并分解为无毒的N2等。
4. 对于重金属离子、有机毒害物等,必须尽可能转化为沉淀物或其他无害物而排放(可以回收的除外)。
5. 对于含多种成分的“废液”、“废渣”,如果为了分离、提纯、回收反应需要消耗更多别的试剂,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供学生课外操作除外),或者回收确有困难的,可集中排放或堆弃。
編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