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凭
【关键词】 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4—0077—01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被广泛地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性学习的新局面,顯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具体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是分组存在问题。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认识不足,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分组学习,在分组上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忽视了学生在性格、学习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小组之间整体能力相差较大。例如,有的小组全是基础好的学生,有的则全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小组学习实力失去平衡,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二是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老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
三是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但离不开教师适时地、正确积极地指导。缺乏对小组长、学科组长以及组员的分类培训,就会导致小组运行不畅、职责不明、合作不力等问题。另外,学生在合作探究某个问题时,教师通常只是在学生间随意走动,等待成果展示,教师成了课堂的旁观者,而不是过程性教学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导致小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课堂学习低效甚至无效。
四是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有失客观。有的教师只注重对优秀学生的个体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的整体评价,还有的教师只注重于小组整体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这两种评价的偏向,都阻碍了合作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解决策略
1. 合理分组是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学习小组要灵活组合,这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我一般将学生按语文成绩(包括口头表达能力)的优、中、困难分成三档,每小组4人,语文成绩较好的1人,一般的2人,较差的1人。一般不考虑自由组合,但对于个别智力有缺陷或调皮好动者应满足其合理尤其是积极的需要。组员将隔一个学期按上述方法调整分组一次,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新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与新的合作伙伴打交道,提高合作与交际能力。
2. 民主的学习环境是提升小组合作效果的关键。首先,语文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引导,善于启发。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或者出现意外情况,这时,语文教师要走进小组,掌握与熟悉小组合作状况,并给予及时的监控与引导,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运行。其次,语文教师要注重深入学生,与学生地位平等地进行交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特别要关注学困生,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难题。在民主的氛围下,教师与学生一起沟通交流,一起探究问题,要给学生充分交流、探究的时间,让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品尝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3. 科学评价是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动力。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