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馥
【关键词】 历史教学;课前提问;有效性;设计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4—0069—01
初中历史课程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形成用以指导现实生活的思想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这就需要学生在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某一历史事件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断拓展思维,建立属于自己的历史价值体系。在农村初中历史课进行之前,教师如果能够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那么对于历史课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农村学生在学习历史课时,通常缺乏主动提问与思考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课前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对于初中历史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突出其主体地位,适应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
一、农村初中历史课前提问的设计原则
1. 层次性原则。在农村初中历史课前提问的设计上,层次性原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则。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重难易结合,既要通过简单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又要能通过深层次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不断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 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是在设置问题时的另一个重要原则。首先,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和掌握,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能够在设计问题时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保证问题的设置能符合教学要求,从而更加快速地把学生引入到课堂学习中。其次,在进行问题的设置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特點,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回答,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3. 趣味性原则。历史知识的讲授如果不注重趣味性,那么学生就会对涉及大量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知识点产生厌倦情绪,严重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在设计课前提问时要遵循趣味性原则,这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的关键之一。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进行延伸,通过有趣的历史故事的讲述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讨论某一历史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农村初中历史课前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 注重问题与知识点的联系。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使得历史课开展的方式并不是很多,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发挥其引导作用,只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保障,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课前提问是引导学生进入历史课堂学习氛围的关键,通过设计有效而合理的问题,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的限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在课前进行提问,还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掌握情况可以更加了解,教学重点、难点的讲解能更加具有针对性。将教材内容与课前问题结合起来,可以更加高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如在讲授儒家思想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孔子》,通过电影中反映的儒家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儒家思想会取代法家思想、道家思想等,成为历史发展中的主流思想。
2.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针对同一问题,学生的思维模式肯定会有所不同,在小组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拓展自己的思维,这也是提升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首先给出时间让小组进行讨论,之后让学生进行观点陈述,并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辩论,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如在讲到陈胜吴广起义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有的起义会成功,而有的会失败?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环境的分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3. 注重评价的合理性。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有的回答确实有理论依据,有的回答则显得比较荒诞。这时,教师应该对具有创造性的答案予以肯定,积极表扬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对于问题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应通过多层次问题的引导,将其思维引向正确的轨道,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历史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于教师与权威的观点,教师应该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谈论,不能全盘否定学生的观点。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