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玲
【摘 要】二级中医医院的等级评审,以评促建提升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通过医院等级评审的创新驱动力,在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及科技创新力方面均得以提升。医院建立中医药服务能力的补偿机制,进一步推动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应用及服务效益的增长。
【关键词】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药服务能力;创新驱动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1
中医适宜技术是一项传统的特色技术,因收费价格低、相对安全性,得到患者的认可及老百姓欢迎。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要求中医护理操作每科不少于2项[1]。在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初期阶段,出现“护士追医生开医嘱”的现象,自医院建立中医绩效激励后明显改观,中医技术项目开展逐年递增,中医非药物治疗服务频次、经济效益逐年增长显著。
1 中医药服务工作回顾与现状
1.1 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回顾 2010年中医药管理局下发《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开展8项中医特色技术,每科开展至少2项中医技术作为核心指标。2012年上海市二级中医医院进行等级评审工作,为了医院创建复评及弘扬中医传统技术,鼓励临床开展中医技术,如耳穴埋豆、中药熏洗及中药涂药等适宜操作技术,但开展患者服务频次较少,全年开展中医非药物治疗收入仅十万余元。
1.2 发挥中医药特色技术优势 自二级中医医院等级复评后,为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及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2015年始上海市中医医疗质控对中医技术项目,开展率及复核率等每年检查。明确要求开展中医技术的应用人次逐年提升。2016年始我院积极推进中医药服务工作,医院关于中医药服务能力的绩效奖励措施,添置购买中医操作所需的仪器与设备,积极推动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2 开展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创新驱动
2.1 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技术 2015年国家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89号文,关于印发<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的通知,要求开展18项中医技术的培训及临床应用。2016年我院借鉴三级中医医院学习机会,开展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简称中药离子导入),在门诊、肛肠科及老年病科逐步应用。中医骨伤科自拟中药续断、炒当归、鸡血藤等[2],将药物浸泡中药液后置颈部适当调节治疗仪,将两块布垫放在药液中浸透,置于棉垫上敷在患者的颈椎部位,置二片电极板通过直流电脉冲强度,药物离子导入法起到益气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缓解肌肉痉挛。2017年我院开展中药离子导入中医药服务占比33%,提升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创新驱动效益600万以上。
2.2 建立门诊中医治疗室的催化效应 2015年始我院筹建中医综合治疗室,由2名中医护士逐步扩大到8名人员,中医治疗室的硬件条件及中医仪器设备得以更新,日均中医非药物治疗服务人次600人次、服务效益收入每月30-40万元。随着医院门诊中医标准化服务建设,呼吸科病房、肛肠科病房建立中医治疗室,提升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与品牌效应。
2.3 中医药服务能力在基层的辐射效应 按照《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6年)上海市中医药临床培训网络建设项目》(ZY3-LCPT-3-1001)的工作要求,我院承担了《千名社区护士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光明中医医院基地的培训任务。为了做好此项培训工作,我院作为乙方接受甲方委托组织的开展培训与考核工作,开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服务中心92名护理人员的培训。根据前期调研对中医药知识及中医适宜技术了解甚少,通过为期一个月16个学时的远程教育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考核。应用远程教育培训方式并借助APP护理助手,给社区护士提供学习和了解中医适宜技术的平台,进一步推进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延伸,使社区百姓能享受到中医适宜技术的惠利。
3 公立医院绩效改革中的创新驱动
3.1 中医适宜技术的价值体现 中医护理依靠护士的专业技术,操作成本主要是护士的劳务成本,目前护理项目的收费未体现出对护士劳务价值的尊重,如果单纯从服务业绩考量难以支撑中医护士的绩效。向佳[3]认为,中医诊疗价格普遍偏低建议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提高中医医疗服务的项目价格,充分体现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赵刚[4]认为,中医医院劳务性收入项目价格长期与成木悖离,其定价已不能补偿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成木。产生很多消极状况,开展中医护理操作积极性不高,医生不开医嘱或不规范现象,这些情况都对中医药工作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5-7]。
3.2 加强中医技术的成本核算意识 中医服务项目主要消耗人力成本,在技术培训和成长周期上,高于可见的设备、物品的消耗,从经济层面考虑,中医技术经济效益低,难以得到科室支持,造成护理人员积极性受挫。王颖[8]为病人提供的直接护理成木和间接护理成本算出总成本、核算后求出每个项目的平均成本。有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收费过低,医务人员无法从中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解决方法根据工作量、护理操作耗费时间,测算每一操作所需的人力成本及材料消耗,以工作量、技术难度测算护士的绩效相对较为合理,鼓励护士多劳多得提高工作积极性。
3.3 中医技术潜在的风险意识 中医护理从技术操作的复杂程度、操作风险等方面因素。医生开具医嘱往往忽视患者承受该项技术的身体评估,中医护士必须评估操作的风险问题。如患有心脏疾病者不宜开展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如术后患者开展灸法有皮肤烫伤的可能。在开展中医技术的操作过程中,如中药泡足技术,医生或患者轻视护理操作影响护士的心态,开展拔罐或推拿患者认为护士技术不如医生。诸如此类问题,制约了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转变服务观念是前提,有保障机制及政策是根基。
3.4 护士绩效与满意度的获益 医院自开展中医药工作的激励机制,门诊及病房护理人员享受到了院部的绩效奖励,肛肠科护士积极开展中医药工作,中医治疗率应用90%以上,病人参与中医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升,弥补了护士在工作量绩效的不足,责任护士有计划为患者做中医治疗,深受病員欢迎,并有一定的疗效。护士在迎接上级部门检查及各项工作中表现积极,自我价值观得以体现,满足了现有的激励机制。
4 科技创新在中医护理工作中的驱动
4.1 促进中医护理人才机制的培养 科技创新驱动中医护理人才培养,近年来浦东新区三年行动计划的中医青年骨干,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医院护理之星等进一步推动中医技术的发展,带动基层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的辐射效应。通过申报中医类别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进一步提升中医护理技术的含金量。
4.2 中医技术在科技创新中初见成效 在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智慧和创造力,技术小革新、小发明不断涌现,现申报国家实用性专利5项、已被授权的有4项,护近年来汇编科技创新实用手册二本,通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驱动提升了服务品牌。
5 小结
为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中管局下发的52个中医护理优势病种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临床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夏丽荣[9]认为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与护士的中医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具有相关性。我国目前中医医院的大部分护士毕业于西医院校,在人力配备有限前提下开展中医护理工作,其工作质量、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考证,增加中医护理人员配置是必备条件,完善中医药服务激励是保障,发挥中医药服务创新驱动力是生产力。
参考文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三级中医医院、中西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通知. 国中医药办医政下发(2012) 29号.
芦猛,吴兴辉,王志彬,等.中医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近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6):262-263.
向佳.公立中医医院补偿机制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4):363.
赵刚,陈卫强,郑燕娜,等.浙江省公立中医医院补偿机制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11):69
陈飞,刘香弟.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中护士劳务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3):2889-2893.
裘秀月,肖雯晖.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社区护理应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6):947-948.
张翠娣,鲁剑萍.上海市二三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现状与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1):55-56.
王颖.护理经济学在提升中医护理价值中的运用[J].护理教育,2007,25(l9):96
夏丽荣,王家兰,等.中医护理技术患者依从性分析研究[J]湖南中醫杂志,2015,6(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