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雨
摘 要:习近平同志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精神概括为“红船精神”,除了是依据中共一大开会由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红船的史实之外,还有另一层深意,就是警醒每一位党员干部一定要“依水行舟,忠诚为民”,否则“水亦覆舟”。所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更加应该习近平同志提出“红船精神”的重要时代价值。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成立 红船精神 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12-0-01
“红船精神”所依据的史实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共产党创建的标志是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史界关于党的一大的召开时间和地点公认的说法是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举行,但是在开会过程中因为遭到了密探的干扰,所以召开地点从上海法租界转移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渔船上继续召开。但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不代表“红船精神”形成,“红船精神”真正成为一个革命精神的概念,是由习近平同志提出的。
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名为《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的署名文章,在文章中第一次公开提出“红船精神”的概念,并将其时代价值定义为“思想武器、精神支柱、道德力量”十二个字,本文便从这三方面、十二个字浅析“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红船精神”是激励我们把握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和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大胆探索、创新创业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精神的概括,而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指引下创建的,所以这里作为“思想武器”的“红船精神”就是指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地应用。正如习总书记在文章中说的,“红船精神”是激励我们大胆探索、创新创业的动力。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百年奋斗史来看,不同历史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时俱进地提出了许多符合国情的指导思想指引我们前进。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我们今天所说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武器的起源其实也就是不忘“红船精神”的初心,是与时俱进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所以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初心”应用到民族复兴的“使命”中,可以说是我党之所以将社会主义中国建设得朝气蓬勃的根本。
在2004年,美国学者雷默提出了“北京共识”,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中国模式”大讨论的序幕。虽然之后一段时间,我国并没有在正式场合引用“中国模式”一词,但我国国内的官员和学者,一直致力于对中国道路的理论探索。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中国方案”。这是一个可供选择、有中国鲜明特色、也有一定的普遍规律的方案,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我们每个人的幸福。所以现在我们更要坚定信心,以更多热情与自信去做好每一件事,因为与百年前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相比较,如今的中国已经是每个人奋斗的坚强后盾。
二、“紅船精神”是鼓舞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作为“精神支柱”的“红船精神”是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作为我党的精神指引。政党作为一个团体,其核心与灵魂就是信仰,对于信仰的不同选择,决定了一个政党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品格。共产党人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作为一个政治团体的政治信仰,主张消灭私有产权,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国家和政府,进行集体生产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现在看来可能有些遥远,但是,共产主义的把全人类从压迫和贫困中解放出来的思想内核,正是共产党人信仰的灵魂和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阐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其实也正好诠释了共产党人为全人类谋幸福的信仰追求。
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在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传入中国的20世纪初期,其实就已经形成。根据嘉兴等地查核研究并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成员研究》一书,认定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一共有58名党员,从他们的学历和职业可以看出,这些人的家境都不算太差,显然投身革命、参与建党不是迫于生计,那是因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信仰和一片赤子之心。
面对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是历史责任感驱使他们寻求解救中国的道路,这是责任之心;随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就有了最初的信念,这是信念之心;有了信念就去为之奋斗,就有了奋斗之心;而奋斗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人民、为了民族,这就是为民之心。
从南湖起航,无论使出去了多远,中国共产党都不能忘了从哪里来,更应该知道到哪里去。所以,习总书记要求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能忘记南湖初心,就是不能忘记我党成立之初的心态与心愿,也就是不能忘记我们刚才所说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责任之心、信念之心、奋斗之心、为民之心。
三、“红船精神”是鞭策我们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求真务实、一心为民的强大道德力量
“红船精神”除了具有“思想武器、精神支柱”的时代价值外,还能作为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得以立足的道德力量而存在。共产党之所以能赢得群众,一方面靠的是我们有利于群众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政策;另一方面,靠的其实就是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道德感召力。
我们也不可否认,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党内部在道德领域出现了功利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我党的整体形象,更影响了共产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全党要清醒认识到,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承平时期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应民心更加不容易。所以我们党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就必须始终过硬。
我们再来回顾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从九死一生到蓬勃兴旺,从只有50多名党员到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从秘密状态到世界最大的执政党,其成功的奥秘,从根本上讲就在于我们党能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承平时期仍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国其实早就有将党和人民关系形容为“舟”与“水”的关系的传统。“红船”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所以“红船精神”的另一层深意就是告诉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扬帆起航离不开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与依托,只有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才能在中国十几亿人民磅礴浩瀚的“群众力”的依托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船真正驶入我们所向往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弘扬 “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 [N].光明日报,2005,06-21(03).
[2]陈天英. 新形势下深入践行红船精神的思考[J].理论宣讲,2012,(10):50-51.
[3]许徐琪,李金见. “红船精神” 及其当代价值[J].党政干部学刊,2016,(4):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