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琴
摘 要: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危机的成功解决有利于维护与增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为人生的宝贵经验和积极乐观向上的动力。本文阐述了以活动为载体的应对小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干预策略,以期促进学生个性向完美发展。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3-110-1
心理危机是人们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遭遇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是一种严重的应激反应。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体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
一、以团体辅导面上的干预
由于我校的阳光心语室设立在行政楼的底楼,孩子会觉得不是很安全,团体辅导孩子就不会有这样的顾虑,更容易接受。团体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与个别辅导相比,团体辅导是一个辅导者对多个成员,比个别辅导的一对一的咨询,不但增加了辅导的人数,而且节省辅导的时间与人力。
团体辅导的效果容易巩固。在充满信任的良好气氛中,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法参加者可以尝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能在团体内的行为有所改变,这种改变会延伸到团体之外的现实生活中,即是辅导的结果容易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团体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个别辅导是辅导员与来访者单向或双向沟通的过程,团体辅导是多向沟通的过程。每一个当事人来说,都存在多个影响源。在团体辅导过程中,每个成员可以自己接受他人的帮助,也可以帮助其他成员。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集思广益,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减少了对辅导员的依赖。
学校的心理老师面向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工作坊,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研讨活动,指导班主任上好心理健康课,不断提高班主任的育人水平,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每2周开设一节心理课。“阳光心语室”的老师利用班会课,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在不同年段、不同班级,根据孩子出现的普遍问题,开展不同的团体心理辅导课。低年级、中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高年级以班级和小团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阳光心语室将开设的团体辅导课整理成册,供班主任参考,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最后形成一套心理健康校本课程。
二、以志愿者伙伴间的干预
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阳光心语室”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工作团队。目前,“阳光心语室”配有6位参加过心理咨询专业培训的教师,其中3位老师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班主任团队也陆续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良好的师资队伍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深入持久地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因为,我们所有心理老师都是兼职的,所以,还是感觉到人手不够。
每一次开展活动后,总有一些孩子会问:“老师,心理学要怎么学呀!”“老师,我要跟你学心理学。”……我们发现好多孩子喜欢上了我们这一项工作,都愿意加入我们的队伍,参与陽光心语室的工作。于是经过德育研究中心组、阳光心语室老师及学生代表的共同讨论,我们招募了一批小小心理志愿者,由阳光心语室的老师给这批志愿者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然后由他们带领班级同学开展一些活动(心理小游戏)。同时,同伴之间的辅导要比心理老师的辅导更方便,更有效,这样一来,孩子可以在班级自然的状态下就可以对同伴进行咨询辅导。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及早发现并能有效进行干预。
三、以家长学校家长的干预
多年来,我们通过开设家长学校,学校心理老师、邀请专家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为家长有序作“亲子关系”“有效沟通”“如何爱孩子”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讲座,推荐家长阅读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和亲子教育方面的书籍,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并对家长开通心理服务热线,接受家长的心理咨询,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内、校外同时展开。通过各种活动,家长们懂得:要培养子女良好的心理品质,家长必须要有健康心理;要了解子女心理发展的规律,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
四、以个体咨询学生个体的干预
我们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改变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咨询即心理存在疾病的不正确认识,鼓励学生大胆进行个别咨询的同时,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咨询的环境和渠道,使学生方便地得到咨询。每天向学生开放“阳光心语室”,安排好值班老师,做好来访学生及家长的接待、咨询以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对于班级的后进生进行心理特点剖析,从宏观上看,后进生通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与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进与习惯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与经常受到挫折的矛盾等等。从微观上看,由于每个人的气质特点不同,其心理状态又不尽相同。后进生复杂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心理防御机制。只有让后进生敞开心扉,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有效地转化他们。我们鼓励教师利用肢体语言,缩短空间距离,多鼓励、少批评等方法与学生沟通交流。同时,阳光心语室的老师也主动结对进行邀约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它当作一种使命、一门艺术。几年来,我们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融入到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全校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师生、生生关系和谐、融洽。因此,只有勇于实践,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不断探索教育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向完美发展,才能使他们的心理潜能达到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