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的中学生德育管理分析

2018-02-18 01:28张吉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德育

张吉英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其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但是,在中学教育阶段,绝大多数的学生和家长甚至是教师都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生的学科成绩上,而很少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推动德育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德育教育的教学的创新性和实效性,让当代中学生可以在新课程改革中真正做到高效学习,是每位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041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高中各科的课程标准(2017年版),并明确自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将按照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执行。在新形势下,学校应当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切实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秉持以德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及时更新德育观念,通过优选教学策略,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转变教师理念

就教师理念而言,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和如何处理“教”与“考”的关系问题。核心素养时代的来临已成现实,正确理解核心素养的科学内涵、水平结构以及教学实践就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绕不开的首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性、针对性思考,也就成为教师改进教学的关键。而“教”与“考”的关系问题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如果教师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依旧坚持“换汤不换药”的错误认识,用陈旧、机械的应试模式回答和解决自身在教学中需要面对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就会造成不利影响。“千改万改,考试不改,等于白改。”而在考试评价方式已经发生显著变化的今天,系统审视和重新思考“教”与“考”的关系,已经非常必要。

二、转变人才培养方式

要改变传统只注重智力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给予德育更多的重视,加强从道德角度对学生的培育。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民族意识、竞争意识、诚信意识、团结意识、利益意识、权利与义务共享意识、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意识、勤俭节约意识等,这些意识对中学生的品格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应重点注重对中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例如,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中,国旗下讲话的内容可以广泛选取爱国主义题材,在庄严肃穆的环境下,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集中程度,让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进行理解和感悟。

三、德育教学内容与实际环境相结合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该把中学生的德育与实际环境结合到一起,德育工作要依纲靠本,不断提高学生对复杂社会的适应能力,将中学生接受能力范围之外的德育压缩,对于已经陈旧、落后的道德理念要舍弃。要加强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使德育能够和社会、生活更加贴近。但是,原始的教学方式在形式上和內容上都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学生以教室为基地,教师以课本为指导,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不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要想摆脱这种现状,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及时转变思想,在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而能够主动参与到各项社会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会逐渐增强,政治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四、注重情感教育

中国俗语常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中学德育工作开展时,班主任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只有自身做到真诚以待,用情感的力量去感化学生,这样即使是石头也能够穿透,即使是浪子也可以回头,这也是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关键。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首先,中学班主任自身不应该是冷漠的人,班主任要拿出百分之百的诚心去对待每位学生,懂得感动是德育之门开启的钥匙,这样才能与学生之间心意相通,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德育教诲;其次,中学班主任所能给予学生的感动,并不需要通过惊心动魄的大事,有时只需要一个眼神或一个细微的动作,因此在今后的德育工作开展中,班主任要明确感性呵护比理性说教更重要。

五、加强学科渗透

德育教育的实施不是简单的几次班会和思想政治课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将德育教育融入中学教育的各个学科中,简而言之,就是“学科渗透”。学科渗透就是各学科教师根据所教授学科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德育教育,充分调动各学科的德育渗透能力。这样,能够让学生感觉到德育不是单纯说教,而有着自身的独特魅力,从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另外,各学科教师要通过紧抓学科优势,将德育教育很轻松地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效拓展德育教育领域。

六、定期开展德育普查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心里想什么,才能针对学生群体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反应,并在问题恶化前有效解决。因此,在初中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德育学习调查与分析,确保学生的整体德育学习水平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一旦发现特殊个例要及时进行处理。一般而言,这类心理健康调查工作主要由专门的德育教师来完成。

例如,初中德育教师可以以两个月为一个周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学生填写完之后,集中分析问卷中学生所作答的态度倾向性、情绪倾向性等问题。如果某个学生出现态度或者情绪偏向某个极端,教师要单独对这个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辅导。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也能防止学生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出现。

在中学开展德育工作,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开展多层次的德育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中学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应该做到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贵州省松桃民族中学    554100)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