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农业镇特色化发展策略研究
——以国家首批“特色小镇”莲花镇为例

2018-02-18 06:02卢一沙曾婧婷黄达光王红原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特色小镇莲花小镇

卢一沙 曾婧婷 黄达光 王红原

1.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2.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 广西 南宁 230004

正文:

0 引言

2016年7月20日,住建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特色小镇,引领全国小城镇建设。2016年10月,住建部公布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等127个镇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其中广西有4个小镇入选,莲花镇位列其中。2017年8月,住建部公布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等276个镇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广西有10个小镇入选。特色小镇的建设成为广大小城镇产业转型的新方向。

1 相关研究回顾

目前,国内已有的学者对于农业型特色小镇的发展策略的研究,从不同层面和视角展开。从经济新常态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吴奶金等人(2017)从新型业态变化的基础上思考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可能性,提出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理念,从建设的原则、路径和步骤角度尝试构建农业特色小镇;郝华勇(2017)通过分析农业型特色小镇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的机理表现,提出打造农业型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策略。从农业型特色小镇的建设举措视角,杨梅、郝华勇(2017)通过分析农业型特色小镇的形态,提出应用突出市场主体运作、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强化人才支撑等方式来建设小镇;张新民(2017)通过剖析农业型特色小镇的概念、特点及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战略定位、科学规划设计、特色产业立镇、小镇软硬兼施、市场政府协同、机制创新的规划建议。从针对特定镇、产业提出建议视角,陈建飞(2018)提出强化种业交易功能、聚合种业总部功能和搭建种业交易新平台等种业小镇发展策略;从地方、民族的角度提出发展建议视角,侯小伏(2017)通过分析山东农业特色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特色小镇建设指导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建构综合性建设规划体系,开展全方位宣传推广工作。综观已有研究成果,有从宏观视角展开意义、作用、效应等研究,也有从某一视角开展探讨,如围绕产业、特色、政策、文化等方面。这为我们探索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理论基础,但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对所有农业型特色小镇的建议,缺乏地区特性,同时,有些研究专注于特定的领域或地区,不适应广西地区,因此,拟对广西本身农业特色小镇进行分析,挖掘其发展策略,为广西农业小城镇特色化发展提供策略参考。

2 广西小城镇发展背景

2.1 广西小城镇发展概况

目前,广西城镇化正快速推进,但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其中2017年城镇化率比全国低9.31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7位。广西城镇规模在扩大,但各类城镇发展不够协调。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滞后,其中推进建设过多依赖土地财政,隐藏债务风险。产业集聚和人口不足,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未形成良性互动,就近就地城镇化水平偏低,城乡二元结构亟待破除。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将选择一批区位好、基础优、潜力大的建制镇,向特色小城市转型。而本文所选案例莲花镇同时具备特色农业产业及区位优势突出的特点,是广西重点发展的典型专业农业特色镇。

2015年末,广西有乡镇级单位1251个,其中包括773个镇,350个乡,59个民族乡,128个街道办事处。在这些乡镇单位中,很多具有农业特色资源优势,潜在的专业产业特色镇比例较大。

2.2 广西农业型小镇发展现状主要问题

农业种植收益低下,导致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小镇缺乏优势产业支撑,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吸引劳动力,阻碍城镇经济的发展。最突出的问题问农业产品附加值较低,农产品加工以粗加工为主,处于农产品产业链的低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

3.莲花镇特色发展路径研究

3.1 案例概况

资料来源:莲花镇总体规划(2012-2030)

莲花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下称恭城县)南面(图1)。是恭城县最大的水果和农产品集散地,享有中国“月柿之乡”的美誉,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十大魅力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村庄名片”。近些年,为推动恭城月柿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化、标准化发展,莲花镇销售模式由“农户 + 协会 + 加工企业”、“农户+果品营销商”向“市场+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转变,农业经济在进一步扩大,并实现了跨国销售,月柿远销泰国、俄罗斯等。

3.2 莲花镇特色农业发展路径

3.2.1 城乡一体化建设助力农业发展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莲花镇总体规划相关图件改绘

莲花镇村镇体系形成中心镇区——中心村——基层村——自然村四级职能村镇体系(如图2),以实现规模等级分布有序、职能结构合理协调、空间结构发育完善的城镇体系发展目标,最终实现镇域城乡一体化。

具体村镇建设措施包括:农村居民点改造与镇区建设相结合;鼓励农村人口向镇区集中,严格限制新增建设用地,以集约利用土地为目标进行农村居民点改造;重点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把新农村建设纳入统一规划管理,统筹城乡聚落和空间布局;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保护具有独特自然和人文景观价值的自然村落。

莲花镇以整合镇域文化资源、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按照特色突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对农村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加强了农村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得以保障,也有利于发展农业旅游经济,从而振兴乡村,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3.2.2 农业现代化建设经验

莲花镇以“农业强镇”作为指导原则,把握城乡统筹发展机遇,制定合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集中建设镇区新型居住社区,引导自然村实现改造与归并,整合土地资源,使得莲花镇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得以实现。

恭城瑶族自治县本着几十年的生态立县的理念,以沼气建设为突破口,带动养殖业、种植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形成了全国知名的“恭城模式”,即“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而莲花镇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实现了“养殖+沼气+种植+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积极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着力建设第二产业,发展以旅游业、商贸服务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1)抓住机遇,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农业生产和流通体系。

莲花镇近年以市场为导向,在“提升月柿品质、扶持规模养殖、调优新特品种”上下功夫,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水果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和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提高生态农业发展质量。并着力实现传统产业的四大项目,加强农业生产示范园区建设,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实现主要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标准化;在中心镇区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培育壮大农产品营销组织和队伍,发展产销直接、连销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同时延长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传统产业走向现代化。

(2)创建村镇两级农民协作组织,农户+基地+协会+加工企业+市场一体化。

为了解决商品信息不流通导致的农户销售难、商家买卖难以及政府推动难的问题,莲花镇自发创建恭城月柿专业协会4个,由协会的会员具体负责引导、培训、销售等工作。农户、基地、协会、市场形成了有机整体,实现生产到销售的产业体系。

(3)互联网+特色农业的生产销售模式

莲花镇着力推进“信息入乡”工程进村入企到户,开发农业经济综合数据库,建立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创建农业专家服务系统,推行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推动莲花镇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给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莲花镇通过智能化系统进行定时、定量、定位处理植物生长情况,使得农业生产更加智能、高效。同时依托电商平台推动本地农产品营销,利用各类社会媒体、通讯工具如微博、微信、QQ作为农产品营销入口。

3.2.3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

莲花镇域采用了“一心、三区的产业布局格局(如图4),一心指旅游集散中心,三区则是东北生态旅游发展区;中部农业旅游发展区;西部文化旅游区。以镇区作为综合服务中心发展旅游服务业,“三区”以农业资源和特色的人文自然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围绕着特色农业延伸产业链,产品附加值得以提高。

因此,特色农业产业化推动着莲花镇的发展。月柿特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全域旅游的推进、特有的恭城发展模式,都在使众多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实体经济在镇区形成集聚效应。同时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当农村人口向镇区第二、三产业聚集,许多农民缺乏相关保障的问题得以解决,促进了莲花镇经济发展和繁荣。

3.3 莲花镇特色农业小镇发展策略

3.3.1 特色资源带动产业融合发展

以莲花镇独特的月柿资源为基础,充分发挥其作为地理标志性产品的优势,拓宽销售渠道。农业方面,以月柿生态园、观光体验园等标准示范园区建设,促进月柿种植规模化、技术化;培育壮大丰华园食品有限公司、桂林联发食品有限公司、恭城莲花永盛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当地规模较大的企业,推动脆柿、软柿、柿饼、柿子酱、柿子酒等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鼓励校企合作,提升产品研发能力,促进第二产业发展;服务业方面,建设以月柿为主导的农产品物流园区,提高产品流通效率,同时结合农业观光体验、月柿节、节日庆典、户外活动等旅游策划和营销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以月柿为依托,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3.2 核心区示范,镇域协同发展

由核心区向外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在镇域内,因各地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不同,产业优势互补,差异化发展。

前期以红岩村和社山村两个具有种植月柿悠久历史、具有休闲旅游价值的村庄为核心示范区,重点打造月柿种植、加工、文化体验示范基地,以此作为样板来推动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中期围绕核心区建设拓展区,拓展区以多种水果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事体验观光、水果物流园建设为主要开发思路,形成较为弹性、多样化的发展空间。后期形成以月柿产业为主导的,村域以生产、生态、生活协调为发展的莲花镇月柿产业带,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旅游服务产业新升级。

3.3.3 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

特色小镇创建初期,以交通为核心的基础设施条件对促进小镇的发展至关重要。游客接待规模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都处于初级水平,影响游客体验,制约小镇旅游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对小镇的交通设施进行完善,对小镇的建筑景观风貌、街道肌理、历史场所进行修复来展现小镇的文化内涵,同时对小镇进行旅游营销策划,从旅游产品开发到营销组织管理,以活动策划来吸引旅游消费群体,增加游客体验,提升服务品质。

3.3.4 多渠道筹措资金,撬动企业与社会资本

积极争取国家政府财政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投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在增加财力投入同时,大力招商引资、推进土地流转、聚集民间投资,在符合示范区建设内容前提下,实行规模化、市场化经营。此外,鼓励金融机构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发展农户小额信贷,支持农户自主资金投入农业生产建设、旅游服务领域。

4.结论与讨论

4.1 完善镇村规划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现阶段广西大多数镇镇村体系中,都有分工不明确、过于单一、不同等级村镇的纵向联系基本上限于行政隶属关系、同一等级村镇的横向联系也十分薄弱的问题存在,反映出其村镇群体形态不够完善、劳动地域分工及城镇化仍处于较低水平阶段。要使得镇村的劳动地域分工得到深化,发挥地区优势和特色,应加快城镇化进程、优化镇村体系职能结构。

镇村体系规划应先将乡镇所辖的中心镇和村庄看作一个整体。依照“制定镇村体系主要指标——确定村庄性质、发展结构及规模——设立空间管制”的思路统筹镇村规划和布局;抓住特色产业,使其成为当地龙头产业,并建立相关机制健全村镇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产业对接,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建设,把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优化生产力和人口布局,按照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增强镇区的综合承载能力。

4.2 小城镇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因此需要:一,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和绿色转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加快实现由农业小镇向农业特色镇转变。二,发展高附加值优质农产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农业生产发展计划,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质量评估体系、农业政策体系、农业发展考核体系。三,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结合农村农业资源、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大力发展农耕体验游、康养度假游、休闲观光游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四,加快农产品流通,实施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主动融入自治区、市、县三级冷链物流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冷链物流网点。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农村电商发展。

4.3 特色农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目前,广西的农业型特色小镇往往受到镇域农产品资源的限制,虽农业产业化的实施能够降低其风险,但是小镇产业结构单一,且农业产业化松散,导致其抗风险能力低,必须依靠政府扶持。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广西的农业型特色小镇要注意适度多元化产业结构,且要与当地特色农业相衔接,从而发展系列产业,延伸产业链。打造地区特色重点产业、发展周边产业。并联合科技,促进特色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

5.结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业小城镇的发展应在生态的前提下完善村镇发展规划;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并在坚持具有地域特点的农业占据发展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促进特色产业结构多元化,从而推进农业型特色小城镇的发展。

猜你喜欢
特色小镇莲花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云莲花灯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莲花湖『变身』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莲花岛:清净与欢喜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