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胜 刘 慧 苏瑞霞 段玉明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水务局,内蒙古 乌拉山 014400)
乌拉特前旗位于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的最下游,总面积7476平方公里。按自然条件可划分为黄灌区、山旱区和牧区。黄灌区以引黄河水灌溉为主发展农业;山旱区以井、库灌溉为主,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兼养畜牧业;牧区主要放养绒山羊、牛、马、驼等其它牲畜。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半农半牧旗。
水资源贫乏,水的供需矛盾突出一直是制约乌拉特前旗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乌拉特前旗人民做了大量的不懈的努力。早在上世纪70年代,在山旱区就试行多井集中汇流的灌溉方式灌溉农田,但由于事先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最终失败。改革开放初期又对水库灌区的干支斗渠进行了预制混凝土板衬砌,但由于当时机械化程度低、经费不足,所有工作全部靠人工完成,力量薄弱,只做了一少部分;1990年引进了“U”型渠道衬砌机,对井灌区的大部分渠道进行了机衬硬化;1996年又引进低压管道输水和喷灌等技术。机衬“U”型渠和低压输水管道虽然渠道水的利用率由原来的0.6以下提高到0.9以上,但只解决了渠道输水过程水的损失浪费问题,田间水的利用率丝毫没有减少;喷灌,地处北方干旱地区的乌拉特前旗大风日数太多,与当地农业生产方式不相适应,而且特别费工,农民不愿接受。进入新世纪,阿力奔苏木的部分农民把自己承包的土地流转到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在流转到的土地中引进膜下滴灌工程,玉米亩产由原来的900kg提高到1160kg;葵花亩产由原来的200kg提高到260kg。由于效益的发挥,激发了周边群众开展膜下滴灌工程的积极性,2010年附近的村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也搞起了膜下滴灌工程,这一举动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委派水务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适时进行现场测定,结果在增产的同时,平均灌溉定额由原来土渠输水的445m3/亩,减少到228.44m3/亩,平均每亩地每年节水216.56m3。而且膜下滴灌工程还具有避免田间地面蒸发、土壤保墒效果好、便于适时追肥、节省田间作物管理工作等优点,群众非常喜欢。至此,乌拉特前旗找到了适合本地区农业节水灌溉的新技术。2011年,在当地群众的要求下,乌拉特前旗水务部门积极向上级申请立项,在区、市两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每年以近10万亩的建设进度发展膜下滴灌工程,到2016年,山旱区的 70万亩井灌水浇地全部实现了膜下滴灌工程。2016年乌拉特前旗实现了农业生产总值317514.9万元的历史最高水平。2016和2017年又在黄灌区的井、渠双灌地里实施了5.48万亩膜下滴灌工程,同样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节水的同时,葫芦亩产由工程实施前的125kg,提高到实施后的140kg;玉米亩产由工程实施前的1275kg,提高到实施后的890kg;小麦由工程实施前的亩产405kg提高到实施后的450kg。现在膜下滴灌工程正在向黄灌区延伸。
尽管乌拉特前旗节水灌溉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仍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滴管工程在建设期间,国家已投入大量经费,属于农田水利工程,国家不可能再拿出专门经费进行运行养护。今后的运行养护必须靠受益群众自己解决。因此,乌拉特前旗必须在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的同时,尽快出台相应的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运行养护方案,提留足够的工程运行养护经费,结合当前河长制的建立,把工程运行养护责任逐级落实到人、落实到户。每年在开灌前把所有机电井、输变电线路、水泵、灌溉管道等所有设施进行全部维修养护,确保工程运转正常。与此同时,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坚决打击一切破坏水利设施的行为,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实施科教兴水战略,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立国之本的思想,把科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乌拉特前旗作为水利建管工作的基层单位,虽然没有专门的科研人才、专门的设备、试验场所和科学数据等,但可积极与科研教学部门合作,开展水利科学技术研究,探索治水和节水的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做到科学规划、科学施工、科学管理和科学用水。要紧紧围绕本旗水利建设与管理实际,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水利成果,开展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防洪减灾、水土保持、节约用水、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利信息技术等重大课题的科学工作。当前要尽快完善正在筹建的高效节水信息化、自动化控制技术,借助互联网平台,对已建工程的机电井、输变电线路、供水设备、输水管网、地下水位变化、土壤墒情、作物需水以及田间管理等情况进行适时监控,以指导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保证农业生产高效发展。
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头号环境问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地处北方干旱地区的乌拉特前旗总面积7476平方公里,而水土流失面积就高达5096平方公里,除黄灌区2317平方公里以外的整个山旱区和牧区几乎全部发生流失。尽管经过多年的治理,现只完成1492.1平方公里,治理任务仍然艰巨。因此,乌拉特前旗要实现全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种树种草,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实践证明,种树种草,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不但能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把山区沟道洪水有效拦蓄,就地入渗,可大大增加地下水资源的补给量。因此,种树种草,加强水土保持,也是节约保护水资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近年来,乌拉特前旗工业经济正在兴起,工矿企业不断增加,但节水工程却十分滞后,全旗现有各种工矿企业52家,虽然都已配套了节水措施,但水的平均重复利用率只有67%,而且节水设备都比较落后。因此,乌拉特前旗要努力挖掘工矿企业节水潜力,加快高耗水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步伐,大力推广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新改扩建项目必须全部配套节水设施,切实做到生产企业尾水零排放。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工业、生态、养殖、旅游以及服务等多种行业的用水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势必造成水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各业争水的局面必将形成,对此,乌拉特前旗就要在广泛征求各苏木镇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配水方案,确保农业灌溉不受影响。
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但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也存在着土地细碎化、小规模分散的缺陷,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导致农产品价格偏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象。为进一步挖掘农业土地生产潜力,按照国家现行政策,在保留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土地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生产规模经营,以利于农田水利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和普及以及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乌拉特前旗现有农耕地250万亩,现只有68万亩实行了土地流转,其余大部分还在农民个人手里。因此,乌拉特前旗在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开展土地流转,以使现有土地发挥更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