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第七章 发展方向和建议
蚕丝被产业的发展方向确定为:“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正确把握整个产业链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坚持市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坚持质效提升,坚持环保协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地破解蚕丝被产业发展中的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等矛盾和问题,并化力气逐步地进行解决。从而使蚕丝被产品真正地成为我国茧丝绸产品中的一项优质品牌产品。”按此方向,本报告汇总了六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综观我国蚕丝被产品的生产、质量、流通、消费以及其品牌,可以认为蚕丝被作为一种高档的家纺产品,由于质地柔软轻薄,制品透气保暖,深受着市场的青睐和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所以近五年来全国蚕丝被的产量大幅度地提升,蚕丝被的产地不断地扩大,目前除了浙江桐乡和江苏震泽两大产业基地外,蚕丝被的生产区域几乎已遍及到国内20多个省市和地区。蚕丝被的加工技术和水平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主要是机制丝绵的装备和工艺的不断改进,促使了蚕丝被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成为了可能。近年来通过技术的跨界融合以及借鉴各种新技术,蚕丝被的各种功能性新产品也不断的涌现。随着蚕丝被质量标准的推出和进一步地修订,整个蚕丝被的质量体系和蚕丝被的产品质量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高。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蚕丝被的流通营销模式又不断地创新。国内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蚕丝材料的天然优良性能越来越看重,各种蚕丝被产品的品牌也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选择,因而近年来蚕丝被在消耗蚕茧原材料上起到了一种产业平衡的作用,成为了我国丝绸产品消费中的一大热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持续转好,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确定蚕丝被产品的这种需求和消费潜力还会得到进一步的释放。这是因为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中等收入群体正在不断地扩大,中高端消费需求正在快速地增长,蚕丝被作为人们所喜爱的丝绸实用产品,前景必然看好。同时,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深入,蚕丝被产品的国际市场也不能忽视。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日常的消费习惯正在不断地被世界各国所认识和接受,中国丝绸和产品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将带动丝路延线国家产业的提升和世界各国市场的拓展,新的消费市场和发展空间还将会不断地形成。
与此同时,进一步地分析和判析我国蚕丝被产业的运行状况,也不得不看到在蚕丝被的整个行业上目前也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因土地和人力资源的区域性不平衡,导致了蚕茧原材料价格与质量的反复波动;蚕丝被整个产业链发展中的不充分,造成了质量技术水平薄弱,监督管理措施不力;以及市场上蚕丝被产品魚目混杂、假冒伪劣,导致流通领域的种种乱象,严重影响着人们对蚕丝被产品的消费信心。蚕丝被行业的这些不平衡和不充分互相掣肘,互相对立,因而带来了整个行业运行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而这些矛盾和问题又始终贯穿和困扰在蚕丝被的生产、质量、流通、消费以及品牌拓展的整个产业链中。
鉴于目前的状况,蚕丝被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应该确定为:“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正确把握整个产业链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坚持市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坚持质效提升,坚持环保协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地破解蚕丝被产业发展中的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等矛盾和问题,并化力气逐步地进行解决。从而使蚕丝被产品真正地成为我国茧丝绸产品中的一项优质品牌产品。”
(一)市场导向。就是要不断地跟踪市场,不断地了解市场。发挥市场的机制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意识。从而激发企业的活力,以市场的需求、消费的需求作为整个产品生产销售的目标,并引导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向。
(二)创新驱动。针对市场需求,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加大新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以“品质、功能、用途、服务”为切点,解决产品门槛低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不断延伸蚕丝被的产品用途。
(三)质效提升。以质量和效益为最终目标,破戒和解决发展中的各种不平衡和不充分等问题。完善生产的质量体系,加强流通的监督管理,引导正确的消费理念。不断地推动蚕丝被品牌的打造和建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四)环保协调。通过质量措施和技术进步,协调和处理好蚕丝被产品生产使用过程中的环保问题,特别是丝绵加工和技术处理中对环境人体的影响。使蚕丝被产品不仅在使用上生态保健,而且加工生产对环境也能实现绿色友好。
(一)原料资源不足,蚕茧价格波动大
蚕茧原料受土地和人力资源的影响,供应量必然有着一定的限量。近年来随着蚕丝被产品的热销,生产数量的猛增,蚕茧原料的紧张,价格的波动也实属正常。特别是江浙地区,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土地资源的矛盾更为突出。再加上人工成本的不断推高,原料资源的不足导致蚕丝被产业链上的供需失衡,以及价格的大幅波动,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二)进口蚕茧质量差异大,风险大
为了解决蚕丝被原料的供应问题,近年来也有不少企业从国外进口蚕茧或绵片等蚕丝被生产上的原材料,以缓解生产之急,这种进口的数量目前正在逐年的增长,如从印度、朝鲜等国进口蚕丝被原料等。但是这种进口的原料鱼龙混杂,蚕茧质量普遍不高。甚至还存在着营销中的各种不诚信行为以及诈骗现象,也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三)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低
蚕丝被的整个生产水平较为低下,甚至部分工序还是以手工为主。其中,丝绵制作装备虽然经研发推广得到了产业化的应用,但是目前整个装备的工艺技术水平、自动化水平以及标准化水平仍然不高,因而生产的劳动强度较大,环境条件极差,甚至还有不少“非标”装备在生产中大量使用。而丝被制作工序基本手工,产业化水平低,产品的质量难于控制。
(四)企业开发能力弱,技术创新艰难
蚕丝被生产企业大部分以中小企业为主,甚至还有不少微小企业和家庭作坊,企业的整体开发能力极为薄弱。除了少数品牌产品的企业外,对于大量的蚕丝被中小企业,专职研发人员少,更无能力引入薪酬极高的设计师和高校、研究院所等技术力量。面对消费市场在产品技术包括产品设计包装等领域不断提出的更高要求,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难于实现。
(五)标准及执行中管理上存在漏洞
目前蚕丝被产品执行的是GB/T24252-2009《蚕丝被》质量标准,并正在对此进行修订。目前的标准中有些问题企业间尚有争议,如长短丝的使用所造成蚕丝被质量的差异等。另外有些检测机构检测水平不高,最终检测结果也有差异,如含油率等,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困难。各地市场管理部门对蚕丝被营销中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存在缺陷,也是蚕丝被乱象的原因之一。
(六)线上营销与行业规范不协调
电商平台等线上营销的流量越来越大,如天猫、淘宝、京东网上平台等。但线上营销中所选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和检测标准,目前与线下常规的机构和做法规范间存在着一定的不配套和不协调。如检测机构仅局限在SGS、BV和Intertek之间;质量标准除了蚕丝被标准外也执行家纺上的被子标准等。从而对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的运行规范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一)拓展原料市场,保证有效供应
在土地使用可能的范围内,要有效增加蚕桑种植,提高蚕丝被原料的供给量。对于东西部地区间的不平衡,东部地区要加大对西部蚕桑产区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对于面广量大的东部中小型企业,可以探索采用联合组团进入等多种方式,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可抓住机遇走出去,在沿线国家拓展相应的原料供给。
(二)研究产业战略,加大科技投入
要从产业安全的角度研究原材料的长期供给战略,其中加大科技的投入是其重要的一环。对此要有计划地研究、制定和实施一批科技攻关,按蚕丝被用丝的特点和要求,培育蚕丝被产品专用的蚕品种,提高产丝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有效地增加蚕茧的产量;同时要积极地采用各种新技术,研究专用养殖技术,探索和逐步尝试推进工业化养蚕计划。
(三)提高蚕丝被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从蚕丝被的加工工艺着手,研究各种机械、半机械的方式替代目前的手工操作,逐步提高蚕丝被生产的整个机械化水平。对于目前已经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装备工序要进行技术提升,提高其自动化的水平,形成标准化,淘汰各种“非标”性的装备,改善生产条件,降低劳动强度,缓和环保压力。并研究各种质量检测实用技术,为蚕丝被生产中质量的监控和自动化生产奠定基础。
(四)搭建公共平台,服务中小企业
针对蚕丝被生产企业技术和人才力量薄弱,开发创新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有条件的地区要研究和搭建各种服务性的创新开发与应用于一体的公共平台,通过平台集聚各种社会资源力量,以较低的成本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专业服务。可以是技术开发指导、产学研合作、产品及包装设计、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国内外交流、质量检测、展览展示、资源共享等。
(五)严格执行标准,加强质量监管
新标准的修订要正确地体现蚕丝被质量情况,待正式实施后加大宣传,严格执行,同时对尚未列入修订的一些争议问题要深入研究。要组织相关检测机构间的技术比对,防止检测上的差错和管理上的漏洞。要加大政府监管和媒体监督,加大违规成本。要加强生产环节管理,建立市场流入机制。要加大质量知识普及,正确引导消费。特别是限制各种短丝绵填充物,增加指标遏制增重剂等化学助剂的使用。坚决打击各种假冒伪劣和诈骗行为。
(六)加强线上营销的专业协调
建议有关部门与电商平台进行沟通和专业协调,促使全国蚕丝被产品线上线下营销中专业技术的规范和统一。如放开蚕丝被检测机构限制,打破现有的检测垄断;使用统一的蚕丝被新标准,形成线上线下的公平竞争;加强电商平台的营销管理,维护蚕丝被的质量形象。生产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线上运营能力和团队的建设,不断拓展蚕丝被的各种市场营销空间。
《中国蚕丝被行业发展报告2017》是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根据丝绸行业中蚕丝被发展的现状和行业的呼声,组织专家调研编写而成的,对蚕丝被行业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和建议,旨在为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帮助、为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蚕丝被提供有效指导。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CHINATEXTILECOM⁃MERCEASSOCIATION),是经民政部批准,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由从事服装、纺织品、针织品、安全健康防护用品、户外用品的流通及生产、科研、教学活动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单位和相关社团自愿组成的,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质的全国性行业组织。协会成立近30年来,始终以发挥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宗旨,坚持为政府、企业、市场、社会服务,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行业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基于以上宗旨,协会组织了全国重点省一级丝绸协会秘书长、大专院校教授、丝绸检测机构负责人、江苏吴江震泽镇和浙江桐乡洲泉镇人民政府负责人等,组成了《中国蚕丝被行业发展报告2017》编委会,编委会由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执行会长李建华同志任主任。在编委会基础上,成立由苏州市职业大学李世超教授为组长的编写组,下设若干编写小组,分别负责各篇的调研和编写工作。
自本报告立项到完成,持续一年多的时间,先后召开三次编委会会议,发放并回收3680张调查表,调研行程上万公里,各编写小组多次深入蚕丝被产业集群和蚕丝被企业,召开座谈会和调研会议,搜集一手资料和数据。编委会和编写组各位成员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辛勤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对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此我们还要感谢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国家丝绸及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省丝绸协会、浙江省丝绸协会、山东丝绸协会、陕西省蚕桑丝绸行业协会、重庆市茧丝绸行业协会、广东省茧丝绸行业协会、广西茧丝绸行业协会、云南省茧丝绸协会、辽宁省茧丝绸行业协会、苏州市职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浙江理工大学华章丝绸文化协会、全国丝绸信息中心、《江苏丝绸》杂志社、《丝绸》杂志社、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人民政府、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人民政府、浙江钱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市凯地丝绸有限公司、浙江蚕缘家纺有限公司等。以上单位为本报告的编写提供了政策咨询、数据统计、人员、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由于我们能力所限,本报告难免会出现不准确之处,请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