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杰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王府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辽宁 阜新 123135)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干旱国家。我国水资源总量大,淡水资源总量为2.81×104亿t,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淡水资源量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8位。亩均水资源量约为1700m3,约占世界亩均的3/4。东北半干旱区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缺水是限制该地区粮食稳定生产的主要因素。其中位于辽宁西北的锦州、阜新、铁岭、朝阳、葫芦岛五市以及沈阳的康平、法库两县生态环境恶劣,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阜新地区更是典型的风沙半干旱类型区,农业水资源匮乏。破解该区“水危机”的关键是实现农业高效用水。滴灌作为较为先进的节水技术,可有效地实现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增产目的,因此,改进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阜新蒙古自治县平均年降水量493.1mm,但年内分布不均,其中夏季降雨集中,主要是在8、9月份,占总降雨量的68.5%,因此春旱频繁,作物出苗困难,且苗小、苗弱,导致作物产量低。且土壤质地为沙壤土,保水性差。为了解决粮食高效生产问题,目前在阜新地区广泛使用滴灌节水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
地下滴灌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干燥高温条件下普通滴灌蒸发损失大的缺点。但是地下滴灌埋设管道增加了费用开支,并且,地下滴灌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对于农民来说,一次性投入太大,难以推广使用。另一方面因为地下滴灌的毛管不可见性,滴头的堵塞、毛管的破坏及水分的分布等情况难于及时发现和了解。另外,地下滴灌不能解决播种作物的出苗问题,作物出苗还需要借助于其他灌水方式(如喷灌、地面灌等)。地表滴灌是将滴灌带直接铺设在土壤表面的一种滴灌方式。其特点是操作简便,方便回收。对于干旱地区,由于农业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收入少之又少,许多人选择放弃土地,这样留下的劳动力只能简单从事农业活动。地表滴灌相对其他的滴灌方式,省时省力,同时操作简单,容易被当地农民掌握,而且方便对滴灌带进行检查修理。但是,地表滴灌由于滴灌带裸露在地表表面,水分蒸发严重,珍贵的水资源被植物吸收的少。而且滴灌带受人畜干扰较大,经常出现破损或者卷曲,影响滴灌效果。膜下滴灌是地膜栽培与普通地表滴灌相结合的产物。塑膜的覆盖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普通地表滴灌存在的棵间蒸发,进一步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利用塑膜的增温效应为作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热量条件。但在一些地区和特定的气候条件下,长期使用膜下滴灌可能会导致农田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一次性投资较大与缺乏合理的灌溉措施也是膜下滴灌所面临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覆膜对环境的污染。在大量塑料膜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能完全回收的问题。有一些滞留在土壤里,引起土质退化,破坏土壤结构,使水分滞留不能均匀分布,从而造成土质恶化,作物减产。
浅埋滴灌结合了以上三种滴灌的优势,巧妙地改变了滴灌带埋设深度,提出了新的滴灌方式。浅埋滴灌是管网供水,滴灌带埋填深度浅,操作方便,劳动效率高,而且便于进行自动控制和人工检查收放,因而可明显节省劳力。由于滴灌带方便检查和更换,不用担心滴孔严重堵塞问题,因此浅层滴灌对水源的质量要求低,可以利用再生水,从而减少水资源费用的投入。浅层地表滴灌靠重力使水作用在作物根系周围,设备简单,容易操作,适应性强,可以在复杂地形条件下使用。
除此之外,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粮食生产效率的同时,要因地制宜,结合农艺节水如秸秆还田、深松、筛选抗旱品种等传统的节水生产方式,共同达到粮食健康高效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