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旭
(临沂市工业学校,山东 临沭 276700)
新课程一直强调要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爱学、乐学,实现教学相长。而实现这一能力培养的众多有效途径之中,预习便是其中之一。语文预习环节是教师与学生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导学案正是立足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为统一,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一方面为“以学定教”的开展提供了关键的现实依据,也为教师合理把握课堂教学内容提供了背景保障,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成效;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方面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笔者目前就中职语文学习方式中的预习情况做了具体研究,依托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结合所在学校实际,通过不停地修改实践,规范了导学案设计的三原则,最终探索出了适合中职学生语文预习导学案的三种模式,这种模式具体贯彻了学校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盲目学习为主动切中目标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真正将小组合作落到实处。下面谈一谈笔者粗浅的看法。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学案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结合学生实际和导学案的特点确定了导学案的设计原则为: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活动性原则。
教师在编写学案时,要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教材,把握重难点。不仅一篇课文的设计要求整体性,一个单元,一个学期,甚至三学年的学案设计也要有一个整体性,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要求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将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和方式。教师要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有梯度的、符合不同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
学案设计要提出符合教学重难点并且能使大多数学生参与的活动性问题。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否有效,学案是关键。以下分别以中职语文新授课型为例,简要说明中职语文新授课导学案模式。
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然后根据课程标准,确定重点。
根据所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3~5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主干知识,基本掌握简单知识,搞清疑难所在,以便有目的的听课解疑。
导学案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内容设探究,知识生成要引导,留给学生去亲历。
针对所讲的知识框题选择或设计合适的典型题目,进行点对点应用训练。
针对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点拨提升有层次。其中每个知识框题都按照4、5、6环节进行,即:学-讲-练有机结合。
本项内容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 ,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
选择合适的题目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发现问题或遗漏。题量控制在选择题5~8个,阅读理解最多一个,时间控制在10min之内。
根据课堂知识以及当堂检测的情况布置。题目设置要分三个层次:即易、中、难三级,以易、中级为主,少量难题。作业一定要适量,同时要加强检查落实力度。
不管是研学课还是展学课,要真正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及时有效批阅,学生及时巩固、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所学。教师也可以个别辅导或引导学生去教学生。
任何一种模式都存在其优势和弱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教学上发挥优势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3.2.1 学习内容习题化。在学案设计时,要注意各环节的设计。为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在开头设计情境导入,还要有将各环节衔接起来的过渡语句。虽然学案上的问题在设计上注意了层次性,也是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安排的,但是如果遇到新的知识点时,应该在学案上有所体现。旧知识可在学案上作提升,新知识应该重点标记并讲解。预习导学案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还是通过问题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3.2.2 时间掌控不准。在制定学案时,往往会考虑比较全面、内容较多,上课时会来不及处理。有时虽然学案内容恰当,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某个环节多用了时间,也会让课不能按时完成。所以,时间的把握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