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奇 李 捷
(中国人民解放军92304部队)
建筑工程中的工程进度管理是指使用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等手段,对工程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进度管控,目的是确保项目按合同约定完成工期总目标[1]。工程项目的参建各方均应履行进度管理职责,建设单位作为项目总组织者和管理核心,应注重于发挥协调管理职能,将各方资源集成调动、影响因素统筹考虑、管理手段科学施用,确保项目进度目标得以实现。
国内建筑工程行业现状是建设单位的工程进度管理往往只按总节点目标控制,强调合同节点工期的刚性要求而弱化了过程中的进度控制手段。本文首先分析了建设单位工程进度的影响因素;其次从施工进度计划审定、施工过程进度控制两个方面对工程进度管理全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建设单位的工程进度管理要点,以期对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提供一定参考与指导。
建设单位是否能够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工程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建设单位管理是整体项目管理的核心,其管理人员思想要避免做“甩手掌柜”,要具备“当家人”意识。建设单位领导层要起带头督促作用并身体力行,还要有正确的决策与施策予以配合,若思想不重视、管理无手段、决策不及时,施工、监理、设计相关单位管理人员必然存在思想懈怠,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必然会弱化,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着施工建设的有序进行。同时,管理人员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积极做好与外部各级部门的配合协调保障,协调做好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和服务保障工作,这不仅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能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一般来说,建设工程大多是在户外进行的,受天气、地理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如台风、泥石流、季节性暴雨、地质条件变化等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施工难度,更给建设单位的各项决策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外部因素不仅会受到自然灾害以及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还包括市场需求方面、法规政策调整、技术更新调整的影响。对于建设工程来说,自然因素的制约已经是很难避免的,而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方面的影响,尤其是项目实施阶段的设计调整和部分建设目标需求变更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这也就要求建设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充分地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参照类似工程项目,正确的做出相应的决策工作,项目管理目标和方法要留有余量,以更好的满足需求方的调整变化,完成总体目标推进。
影响建设单位工程进度的因素很多,但是通过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很多影响因素都是可以控制的。①在施工之前,应积极的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各项手续办理是否及时,资金筹措是否到位、场地是否已经具备等等,这一系列的因素属于可控管理要素。②对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人员的技术和组织方面的要求因素。很多建设单位为了加强投资控制,压缩成本支持,因而选择设计、监理、施工、供货商等合作单位方面,往往把价格合算摆在前,这类单位并往往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对项目重视程度不够,在协调进度推进、具体决策变化配合上,往往一拖再拖,经常性地影响到总体工程进度推进。建设单位应当遵循质好中选低价原则,虽然选择优良的合作商会提高建设成本,但是却能够确保工程的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
不可控因素主要包括地震、大风雨雪天气、法规和政策性调整等等,这些不可抗力和不可预见因素是建设单位所无法控制的,在面临这一系列不可控因素的时候,我们往往需要停工或调整施工进度任务,因而也就会影响到施工节点的实现。
实际施工进度和计划施工进度往往会出现偏差原因很多,如工程参与方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施工图纸的供应不及时或者存在一定的错误,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施工单位组织管理不当、技术失误、设施设备以较为落后的话,都会影响到整体的施工进度。与此同时,建设单位如果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方面配置不足,也会影响到施工进度。
施工进度计划是工程进度管理的中心依据,一般由施工单位组织编制、监理单位初步审核后,提交建设单位调整审定。
施工进度计划通常分为三级[2]。一级进度计划规定了项目的总进度安排和主要子项、阶段的控制节点,体现了合同约定的总体建设目标;二级进度计划包含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期安排,用以协调控制土建、机电、给排水、暖通、装饰装修等各专业的搭接进度,是建设单位进度管理的主要参照文件;三级进度计划是各专业工程的具体施工安排,一般由专业分包队伍制定、总承包内部管控,是建设单位进度检查的末端控制点。
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可分为以下三类:
(1)前期因素。这里的前期主要指图纸设计与审查、招投标与合同拟定环节,制约因素有图纸内容不完善、设计不准确、招投标遗漏、合同条款不明确导致争议纠纷等。
(2)环境因素。工程进度易受到自然条件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暴雨、高温、冰冻等极端天气导致现场停工或破坏,市容整治、环保检查等导致材料停供、施工停滞。
(3)组织管理因素。参建各方的组织管理对进度影响巨大,主要制约因素有施工单位技术交底不准确、施工组织不合理、机械材料协调不到位,监理单位质量把控不严密、组织验收不及时,建设单位管理不力、进度款拨付不及时、变更签证审查不合理等。
建设单位对各级施工进度计划的审定需充分考虑各类因素的不利影响。一级进度计划要满足合同和招投标文件约定的总体投资与工期安排,完成图纸全部施工内容,建设单位要准确理解合同条款、仔细研读图纸内容、充分考虑使用方需求,对不完善的总体规划进行补充、不合理的节点目标进行调整。二级进度计划主要审核各专业工作面的相互交叉和前后搭接是否合理,要充分考虑意外因素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关键线路要打好提前量。三级进度计划是施工的具体组织实施,对分包队伍的业务能力、现场人员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建设单位要在充分了解工程实际的前提下进行审核,提高进度计划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审定时要明确进度计划的责任划分。一、二级进度计划为总依据和总协调,并根据工程进展实时调整关键路线上的专项计划,管理和责任主体应为建设单位;三级以下的进度计划,由于由各承包商、分包队伍编制,责任管理和责任主体应为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负责监督实施。
建设单位要避免以总工期为唯一把控点的粗放式进度管理,更加注重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控制。
建设单位作为工程建设管理的中心枢纽,通过沟通协调参建各方,指导施工中各阶段、环节、专业和工种的互相配合,是进度管理的核心工作。建设单位应建立进度协调会议制度,全面把握设计发图、施工过程、设备和材料采购等进展情况,保证设计、施工、监理形成互动联通,及时解决进度推进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定期梳理潜在不利因素,对进度计划的执行要有预判能力,对于工作面和流程搭接、质量验收、各种检查评比要提前釆取措施,形成协调工作预案。特别要注意关键线路的掌控,即关键物资供应落实情况、关键技术交底和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关键部位质量验收情况等。
建设单位还应做好外部协调工作,要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如供水供电、公安消防、交通运输、质量监督、环保检查等部门保持良好关系,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3]。
在进度管理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对施工实际进度进行持续跟踪和定期检查,从效率上讲,从关键流程和线路进行检查是进度管理控制最有效的手段。检查结果应形成记录文件,采取前锋线、型曲线等工具将检查结果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发现有进度偏差时,需要分析该偏差对后续工作及总工期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赶工措施,如改进技术工艺、增派人员机械、延长作业时间等,对原进度计划进行调整,以确保工期目标的顺利实现。经努力仍不能实现原计划时,可对进度计划作出适当调整,调整时要考虑后续合同工期与投资控制的要求,评估工期延误、投资超标、施工单位索赔等事件的发生概率,降低风险。
建设单位能否有效实行合同管理、按合同约定切实履行职责,也是确保工程进度顺畅推进的重要因素[4]。
有效实行合同管理主要体现在一些分段设计、分段发包和分段施工的建设项目,要重点协调合同工期与进度计划之间的关系,尤其要注意加强风险管理。合同中已考虑的风险因素,如极端天气造成工期进度延误,要在过程中及时评估其影响后果,找到相应的处理方法,新出现的风险因素要采取合理方式进行补充评定,避免争议纠纷的产生。过程中对总承包和分包队伍之间的进度计划交底应实时管控,按合同明确相互承担的责任、权限和利益,确保进度管理的末端得到有效控制。
投资管控是建设单位切实履行职责的重要方面。施工过程中应按期拨付工程进度款、合理支付因涉及变更和工程签证产生的费用,确保施工、监理单位资金运转正常。对于合同中明确的赶工措施费结算方法、工期提前的奖励办法和工期延误的损失赔偿方法等应严格执行,体现契约精神和公平公正原则。
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是一个进度计划制定、审核和检查调整,各方沟通协调共同履约的动态过程。建设单位作为管理核心的责任重大,要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工程进度控制,对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和职责意识提出了高要求,只有对进度计划仔细审核、过程管控高度重视、管理职责充分履行,才能确保工程项目优质高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