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霞
(甘肃省武山县质量安全监督监测站,甘肃 武山 741300)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具有耐寒、耐旱、怕热、怕涝的生长习性。以根入药,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毒、排脓等功能。由于黄芪喜寒凉干燥的气候,非常适于武山县南部地区栽种。
应选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透气性良好、排水渗水性好、地下水位低的沙壤土地块种植。在秋末冬初或初春整地,深翻40cm以上,耕地前每亩施入优质土杂肥2500~3000kg,过磷酸钙20~30kg,磷酸二铵 15~20kg。
为提高发芽率,需对黄芪种子进行处理,用温水浸种,将种子浸泡在50℃的温水中8~12h,捞出装入布袋内催芽后播种。黄芪可直播或育苗移栽,以直播为好。春、夏、秋均可播种,以春播为好。穴播按行距33cm、穴距27cm挖浅穴播种;条播按行距25~30cm左右开3厘米浅沟,将种子拌适量细沙(土)播种,亩播量 1~1.5kg。
苗高4~5cm时即可中耕,苗期中耕应浅,以免伤根死苗,封行前适时中耕除草,一般中耕2~3次。苗高10cm左右时定苗,条播的株距10~15cm,穴播的每穴留苗2~4株,如缺苗过多,应及时补栽补种,每亩基本苗2万~2.5万株。
一般追肥2~3次,第一次追肥在苗高3~5cm时,每亩浇稀薄有机肥50kg,促进幼苗生长。第二次在苗高20~30cm时,每亩施有机肥1000kg,或每亩沟施适量的尿素、饼肥或过磷酸钙,否则第三次追肥可省去。
黄芪一般不浇水。雨季往往湿度过大,黄芪烂根死苗严重,因此必须在雨季前将田间排水沟深挖理通,保证雨水及时快速排除。为控制植株的生长高度,减少地上养分消耗,促进根系生长,于7月底以前,株高50cm时进行打顶,可以增产。
危害黄芪的主要虫害有豆蚜、小地老虎、蛴螬、豆荚螟、豆芫菁等。
豆蚜。成虫和若虫刺吸嫩叶、嫩茎、花及豆荚的汁液,使叶片卷缩发黄,嫩荚变黄,严重时影响生长,造成减产。防治方法:可喷洒20%氰戊菊酯2000~3000倍液或亩施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0~15g。
小地老虎。初孵幼虫取食寄主幼苗的嫩叶和生长点,1~2龄幼虫取食呈小孔或缺刻,有的咬穿心叶形成小排孔,3龄以后多在表土取食茎基部,可咬断嫩茎,或在较粗茎基部咬成残缺,为害严重时大量幼虫茎部被咬断或茎部残缺,以至枯萎死亡。防治方法:用50%辛硫磷制成5%毒土或颗粒剂,顺垄底撒施在苗根附近,形成2寸宽药带,每亩洒毒土20kg。
蛴螬。蛴螬在地下直接咬断黄芪幼苗根部,地上部分叶片枯萎,最后致使植株死亡。防治方法:①翻耕整地,压低越冬虫量。②施用腐熟肥的厩肥、堆肥、施后覆土,减少成虫产卵量。③土壤处理,用50%辛硫磷1kg拌毒土撒入田间,翻入土中。
豆荚螟。幼虫为害叶片、花及荚果,常卷叶危害或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的种粒。防治方法:用40%氰戊菊酯6000倍液或12.5%溴氰菊酯3000倍液,从现蕾开始,每隔10天喷蕾、花1次,可控制危害。
豆芫菁。成虫群聚,大量取食黄芪叶片及花瓣,影响结实,尤喜食嫩叶,仅留叶脉。防治方法:可用20%灭多威乳液或10%可湿性粉剂对水50~60kg喷雾防治,虫口密度高的地块隔7d防1次,连防2~3次。
黄芪根腐病。发病初期植株顶端萎蔫,生长点受损至使整株萎蔫,最后枯黄死亡,受害部位表皮纵向裂口,呈铁锈色,主根部分腐烂,潮湿时茎基部产生粉色状物。土壤、土杂肥、病残体是黄芪根腐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防治方法:定植前用辛硫磷50%EC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25%WP倍液浸苗并可用口恶霉灵 (绿亨一号)4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灌根。
黄芪白粉病。受害叶片和荚果表面有白色粉状斑,造成早期落叶或整株枯萎。防治方法:清园处理残株,发病初期喷1.8%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黄芪霜霉病。初期受害叶片失绿褪色,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造成植株枯萎死亡。荚果染病,荚内种子表面产生灰白色霉层,荚外症状不明显。防治方法:可用克露600倍液喷雾,七月下旬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连续三次,防效显著。
黄芪一般在播后两三年采收,收获时要深挖,根部挖出后,去净泥土,趁鲜切去根茎,剪去须根,立即进行暴晒,待晒六七成干时,将根理直,扎成小把,再晒至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