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育硕士SPOC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2018-02-16 11:40华子荀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育硕士层次分析法

华子荀

摘 要: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建构开发了教育硕士SPOC课程的评价指标模型,根据矩阵计算得出的指标权重提出了SPOC课程开发策略,在开发策略指导下,开发了《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SPOC课程,将开发的SPOC课程应用于教育硕士的网络学习过程当中。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发现将《现代教育技术》SPOC课程应用于教育硕士的自主学习,可以提高教育硕士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能力和媒介素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变化。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教育硕士;SPOC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24-0049-06

一、引言

教育部于2010年开展高等学校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了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強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到了“互联网+”,而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尤其能够借助其强大的云计算能力满足个性化需求。另外,与MOOC相比,SPOC限制了课程注册规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在国内外极其关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SPOC课程作为MOOC的变式,以小规模、个性化的特点,能够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1.研究综述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进行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Saaty, 1996;Dyer, 1990)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层次分析法衍生出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可拓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层次分析法等[1],但各种方法都存在差异,用途也各不相同。

(2)教育硕士能力培养的SPOC课程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以课程学习为主,其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学科性、教育性、科研性。学者闫苹2006年提出教育硕士课程的设置需更多关注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和教学技能的理论完善[2]。因此,课程的教学既要重视教育硕士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重视教育硕士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教育硕士课程的学习主要通过远程教育和寒暑假集中面授的方式进行[4]。

SPOC作为MOOC的变式,通过小规模、个性化的特点[5],并且融合翻转课堂先学后教的混合学习方式,将促进学生在混合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发展[6]。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internalization)和外化(externalization),进而实现知识的联通过程[7],可以说基于云技术的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极大优化学生知识网络学习的内化与外化的联通过程。而且,MOOC的课程结构设计使得教师与学生更容易参与网络活动,微视频和交互功能的运用能够激发学习者参与度,多样化评价方式和反馈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所以新形态的MOOC—SPOC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混合学习环境符合学习者的学习规律[8]。

(3)层次分析法应用于SPOC课程评价的研究现状

SPOC课程的特点在于小规模、个性化以及与混合教学过程的天然联系。新形态的MOOC—SPOC,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混合学习环境比较符合学习者的学习规律[9]。而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SPOC课程的优势在于:能得到对某SPOC课程评价的量化值,可以从整体上对SPOC课程的质量进行直观评价,而且量化的评价结果使得对多门SPOC课程质量进行比较变得切实可行[10]。

邢红宇采用AHP 法确定了SPOC课程质量因素分层模型,计算出了各项评价指标的初始权重,最后形成了教学设计、课程内容、界面设计与技术性四个评价维度[11];王雅杰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和Delphi 法,求取网络增强型课程教学评价指标权重,既合理利用了专家的经验、洞察力和直觉,又克服了专家主观性的影响,各个指标项的权重科学、合理[12]。这些研究综合使用层次分析法和Delphi 法提出完整的SPOC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和指导SPOC课程的质量评价,同时对SPOC课程的设计开发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问题提出

根据运用相关方法开发的SPOC课程的研究现状我们可以发现:目前,还没有研究者开发用于评价教育硕士SPOC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借鉴教育硕士的特点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再用这些评价指标体系来开发教育硕士的SPOC课程。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不仅可以得到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还可以根据指标权重指导SPOC课程的开发,但是目前很少有学者在SPOC课程开发流程中借鉴这一思路。最后,在SPOC课程的应用过程中,需要运用评价问卷来进行评价,但是一般的研究过程在此即终止了,而没有反过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

二、教育硕士SPOC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指标项的确定

(1)评价指标的获取

SPOC的评价利用云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进行[13],但是,为了了解教育硕士生对高质量SPOC的意见,需要相对直观的访谈,所以对5名教育硕士进行了访谈,从中抽取了150多项评价指标,本研究也参考了多个SPOC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并从中抽取了对于本研究比较有借鉴意义的评价指标。

研究组收集到150多项与“教育硕士”、“SPOC课程”有关的评价指标,并从中筛选,最后抽取了21项评价指标,将21项评价指标作为三级指标,再将指标综合归纳为7个二级指标,分别为教学设计、教学规范、交互设计、交互内容、技术支撑、技术适用和设计风格;再把这7个指标综合归纳为3个指标作为一级指标:教育性、交互性和技术性;最后即形成了教育硕士SPOC课程的三级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

(2)获取指标标定值

由于层次分析法(AHP)具有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双重特点,故在对SPOC课程进行主观评价的同时,可以对相应的评价进行指标权重的计算。本研究设计了教育硕士SPOC课程的评价指标权重问询量表,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比较的重要程度共分为5个等级(1-5级):“1”为两项同等重要,“2”为左指标比右指标略重要,“3”为左指标比右指标重要,“4”为左指标比右指标很重要,“5”为左指标比右指标非常重要,当有人认为右指标比左指标重要时,仅需在相应的表格中写入数值的倒数即可。

例如:对交互性与技术性进行比较,当有人认为交互性比技术性略重要时,标定值为2,当有人认为技术性比交互性略重要时,标定值为1/2。

将MNCES指标权重征询量表向57名硕士研究生发放,回收57份问卷,有效问卷54份,有效率为91.9%,根据收集到的征询量表计算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

(3)构建两两比较矩阵

当确定了各个指标的两两比较标定值时,即构建出了一、二、三级指标的比较矩阵,每一个标定值与它的对角线上的标定值分别为:aij和aji=1/aji。

例如:将教育性、交互性、技术性进行两两比较,再根据每一个标定值计算得了其平均值,建立了一级指标征询量表的矩阵,称为正互反阵,如表2所示。

2.指标权重的确定

(1)计算指标权重

计算各指标权重有规范列平均法、方根法、幂乘法等多种方法,本研究选择规范列平均法。首先求得两两比较矩阵的每一列的总和A=i

i=1a,再将每一元素除以每一列的总和Bij=1/Aij得到一个新的矩阵,称为标准两两比较矩阵,如表3所示。

(2)一致性检验

为检验矩阵的一致性,需对所得的特征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其一致性指标为:CI=(λmax-n)/(n-1),当λmax=n,CI为0,为一致的情况,所以CI越大,其一致性越差,故需加入一个修正值RI,修正后的一致性指标为:CR=CI/RI。如表4所示。

将每个赋权和向量的分量除以特征向量的分量,再计算它们的平均值求得λmax。λmax=(3+3.05+3.06)/3=3.04;计算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3.04-3)/(3-1)=0.02;计算一致性率CR=CI/RI=0.02/0.58=0.034<0.01;故满足一致性要求,其相应求得的特征向量为有效。

(3)建立指标权重

根据以上的计算过程,分别求得了SPOC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中一、二、三级各指标的权重,具体如表5所示。

以100分作为总分,根据各指标权重分配分数,具体如图1所示。

三、教育硕士SPOC课程的开发

本研究依托华南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根据《华南师范大学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华师研[2015]002号)的要求,进行教育硕士资源案例库建设和应用,研究组选取《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课程作为开发课程,课程概述模块如图2所示。

根据教育硕士课程信息化要求,選取《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课程的11个章节,拍摄了由专家主讲的系列课程视频。共开发了23节专家教学视频课程。

在教师分享课例部分,将根据《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课程的11个章节进行开发,同时也将根据不同学科开发视频课例,课例将包括中小学各年级多学科的教师教学分享课例,为学生实践指导提供便利。

在收集、整合的学科应用资源工具方面,也将根据《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课程的章节设置进行整理,平均每章提供1-3个资源工具。

由项目组建设的课程网站整合了开发、收集的所有资源,主要包括专家视频课程、分享课例、教学设计案例和推荐工具,方便学生利用网络获取课程资源,进行拓展性学习,同时完成了该课程网站的建设与完善。

SPOC课程的教学与管理的个案研究部分,开发了《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课程网站,该SPOC课程基于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编制完成,主要包含4个模块,分别是:“专家引领”,即开发的《现代教育技术》专家教学视频课程,包括了11个章节的全部教学内容;“课例赏析”,即开发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分享视频课例,根据11个章节分为11个模块,同时11个模块涵盖了多个中小学教学学科;“案例研读”,即《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结合课程11个章节进行编排,为学生提供教学设计案例;“学科工具”,即《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科应用资源工具,结合课程11个章节提供了用途各异的资源工具。

同时在4个模块中又包含了课程11个章节的具体内容,分别是:现代教育技术概述、现代教学媒体与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音像媒体与教学应用、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应用、网络技术与教学应用、多媒体数据库与教学应用、人工智能与教学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四、教育硕士SPOC课程的有效性验证

1.研究目的与假设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现代教育技术》SPOC课程对于教育硕士专业能力发展的有效性。该SPOC课程是基于层次分析法建构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下而进行开发的,具有一定前瞻性,但是为了验证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育硕士SPOC课程的质量及有效性,需要对学习该SPOC课程的教育硕士进行调查研究。

本研究的研究假设是:《现代教育技术基础》SPOC课程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硕士专业能力。

2.调查实施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之所以摒弃了一般SPOC的网络、平台等评价形式[14],是由于整个教学过程与现实教学密切相关,涉及了22名教育硕士对《现代教育技术》SPOC课程的整体评价。调查过程包括以下4个步骤:①向调查对象说明本研究的背景和目的,为教育硕士说明SPOC课程的使用方法;②让教育硕士进行SPOC课程的学习,让他们自行分组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③经过一周的学习之后,让参与调查的教育硕士填写《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SPOC课程质量评价量表;④回收问卷,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3.数据分析

构建了教育硕士SPOC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将进行调查研究,实验过程向志愿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4个评价等级,分别为优、良、中、差,根据回收的15份问卷,可以计算得出各个指标的得分率和电视节目质量的总体得分。

根据得分率公式Wi=,公式中,ai为各等级分值,ni为各等级选择人数,ah为最高等级分数,N为所有人数总和,将Wi与单项指标权重相乘即可得到每个指标的得分情况。具体如表6所示。

根据评价调查表的统计结果,得到了各个指标的得分。

在教育性方面,多数人认为SPOC课程的学习目标、理论规范、实践规范三个指标都达到了“优”的层次,而SPOC课程的学习方法、学习对象、媒体选用则处于“良”的层次,证明SPOC课程还需要提供更加符合教育硕士个性化学习特点的学习内容。

在交互性方面,多数人认为导航策略、交互功能、交互资源、资源类型、内容定位都处于“优”的层次,而模块设计处于“良”,证明SPOC课程的交互设计要关注教学与交互的密切结合。

在技术性方面,多数人认为SPOC课程的软件支撑、硬件支撑、性能稳定、实践需要、绩效需要、媒介兼容、界面设计和模块布局处于“优”的层次,证明SPOC课程的开发在技术性上得到了体现,其中也有人认为SPOC课程在设计风格上处于“良”,证明SPOC课程的艺术设计还不符合多数人的审美需求,在其界面设计、风格布局上应更加美观。

将每个得分汇总之后计算出《现代教育技术》SPOC课程的质量得分为Fi=86.68,在等级划分中,60分以下为差,61-75为中,76-85为良,86-100为优。根据等级划分,《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SPOC课程质量为“优”。

五、结束语

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三个一级指标的分布较为不均,教育性占到58%,其余两项分别为28%和14%,在以后研究中,指标的设计应该更加科学合理。

教育硕士SPOC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的质量得分Fi=86.68等级为“优”,基于层次分析法开发的SPOC课程学习效果优秀。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的教育硕士SPOC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为《现代教育技术》SPOC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指导。同时,以SPOC课程的形式开发面向教育硕士的数字化资源,为教育硕士个性化、交互化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本研究基于教育硕士的实践特点,在教学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开发的教育硕士SPOC课程,网络课程对学生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方式的促进,依然是研究难点[15],后续的研究将针对与教育硕士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方面进行,为教育硕士其他课程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思路。

参考文献:

[1]郭金玉,张忠彬,孙庆云.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5):148-153.

[2]闫苹.关于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现存问题的分析与建议[J].中国教师,2006(4):12-15.

[3]学位办[2008]44号.关于申请新增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通知[Z].

[4]教师[2010]3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Z].

[5]Gurgulino Heitor de Souza,Janani Harish Garry Jacobs,Winston Nagan.Reflection on the Future of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WAAS Conference Report[J]. Cadmus,2013,2(1):62-84.

[6]Michelle Vaughan.Flipping the learning: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use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in an introductory teaching course[J].Education Research and Perspectives,2014,41(1):25-41.

[7]Charles Kivunja.Using de bonos six thinking hats model to teach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essential for success in the 21st century economy[J].Creat Educ,2015,06(3):380-391.

[8]NMC.NMC Horizon Report 2015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DB/OL].http://www.nmc.org/publication/nmc-horizon-report-2015-higher-education-edition/.

[9]劉静静,张立国.混合学习环境下xMOOC应用模式探究——以Coursera平台为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5):9-16.

[10]章增安,李玉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课程综合评价——以《教学设计》网络课程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23(1):63-65.

[11]邢红宇.基于AHP法和Delphi 法的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9):78-81.

[12]王雅杰.层次分析法在网络增强型课程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2(10):42-45+96.

[13]Stephanie J Jones.Technology Review: the possibilities of learning analytics to improve learner-centered decision-making[J].The Community College Enterprise,2012,18(1):89-92.

[14]Una-May O`Reilly,Kalyan Veeramachaneni.Technology for Mining the Big Data of MOOCs[J]. Research & Practice in Assessment,2014(9):29-37.

[15]Anon.Learning analytics and educational data mining in practice: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empirical evidence[J].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2014,17(4):49-64.

(编辑:鲁利瑞)

猜你喜欢
教育硕士层次分析法
协同创新中教育硕士导师团队建设对策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基于参与式工作坊的模式: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AHP—GRA的工程施工项目进度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教育硕士开展案例学习的有效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