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通病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管网工程质量问题、路基的质量问题、路面的质量问题。
城市道路管网工程质量通病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管网材料的强度、刚度达不到要求,在管网、路网投入运行后,因来自路面的行车荷载及路基路面的堆载双重做用下,管道产生刚性破坏或柔性回弹破坏,表现最突出的是路面横穿雨水收集管,直接导致路面凹坑或路面横向断裂、凹陷;第二,因地质堪查检测的局限性,管网施工时的局部地层地质变化波动与地堪不符,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且施工时未组织地基验槽,在管网、路网施工完成并投入运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上部管线的脱节、断裂、错位,在雨、污水长期冲刷外部填料下,掏空管侧填料,而产生路面直接沉陷、坍塌、形成天坑等质量事故;第三,因施工组织不到位,管道衔接时未对接清楚或管道在施工时的机械性破坏未发现,管道里外水流未完全隔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下水、雨水、污水长期冲刷外部填料下,掏空管侧填料,而产生路面直接沉陷、坍塌、形成天坑等质量事故;第四,管道四周的填料未密实,管道开挖深度比较深,管顶上部路基土填料,未开挖搭接台阶等,在道路投入运行后,开始堆载自然沉降密实或动载作用下沉降密实,对路基、路面产生纵向断裂或凹陷。
城市道路基层施工的质量通病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在摊铺的施工中,因摊铺机械使摊铺不均,结合料不足,就会出现离析的现象,在原材料的含水量不确定的情况下,道路基层无法成型。如果厚度没有达到标准,且基础的弯沉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离析分散的现象;第二,在摊铺施工准备工作时,下层应通过洒水保持湿润的状态,避免因底层缺水而出现松散的现象,导致成型非常困难;如果下层的弯沉超过了施工的标准,或者大料集中较多,都会导致无法将其有效压实,出现松散的情况;第三,基层的强度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那么运行的道路就会出现坑槽、拥包等现象,车辆所产生的剪应力会对水稳碎石层造成破坏,这与水稳碎石层的日常养护有非常大的关系,如日常没有进行有效的养护,就会降低路面基层的强度,剪应力就会对基层上面造成大约2cm的破坏,产生粉末状、小块,致使道路出现拥包的现象;第四,在道路碾压的施工中,使用振动式的钢轮压路机会使混合料出现轻微的移动,下层如果不够平整,极易导致波浪、推移、起皮现象的出现。还存在施工过程中路基出现破损,而没有及时进行处理,造成日后严重的网裂、横向、纵向等裂痕。
城市道路面层的质量通病主要是沥青路面的水损害和路面裂缝的出现。沥青路面的水损害主要是由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因素影响所导致的,内部因素是由于对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不能进行很好的控制,道路渗水时,石料和沥青会发生分离的现象,导致混合料中存在非常大的空隙,破坏了混合料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外部因素主要是指道路行驶的车辆出现超载的现象,导致动水压增加而出现水损害的现象。沥青路面裂缝主要是龟裂、网裂、横向裂痕、纵向裂痕四类,其主要出现裂缝的原因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混合料路面在分段摊铺阶段的施工中,分段连接的地方没有进行合理科学的处理;第二,因为施工地点的气候和交通状况的影响导致路面出现裂痕;第三,水对路基的侵蚀导致出现不规则的沉淀,或由于路面的压实度不均匀,导致道路裂缝的出现;第四,混合料路面、路基的压实度极低,混合料的配置和搅拌不到位,都会导致道路裂缝的出现。
道路施工质量通病的出现除了因为机械、材料、道路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还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城市道路建设的专业人员不足,导致施工的技术水平不高,员工之间的配合不够,监察、检测的力度不够,施工管理和制约机制不够完善,在施工中违反规定、缩短工序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能更好的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
如何有效的避免上述城市道路质量常见通病的出现,首先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制定合理的符合实际的计划方案,严格对施工的材料、设备进行把关,提高相关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按照规定的工序进行施工,加强施工各环节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规范施工的行为,提高道路的施工质量,其具体措施如下。
为了加强城市道路路面使用的耐久性、平整性、安全性,杜绝路面因管网敷设导致路面纵横向断裂、凹坑、凹陷、沉陷、坍塌、天坑等质量问题出现。现提出以下防治措施:第一,加强上游原材料的把控,做好每批次材料的进场检验送检工作,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刻要求退场更换;第二,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控措施,形成质量连动,做好施工现场所有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落实质量要求责任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三,加强各参建单位的联动巡查工作,对工程施工的每道工序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第四,从设计层面加强设计。能满包的尽量采用满包,尽量多使用土工材料,在管节处采用粘土回填等。
为了避免道路出现松散、成型困难的现象,要在施工之间在道路里基进行洒水处理,提高各个层次之间的黏合度,在混合材料进行摊铺施工时,联合其他的摊铺机械进行施工,提高摊铺的质量,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在通过绑线使要求的精准度得以实现,在进行水泥碎石时,预防出现接缝,在摊铺施工进行之前进行相关的测量和计算,保证其厚度达到要求的标准,在混合料摊铺时,应精准的掌控水分的含量、摊铺的平整程度、均匀程度。
水泥碎石稳定层的碾压工作完工后,要对压实作业进行检测,检验过后要及时进行洒水养护工作,养护工作应进行5-7天,持续保持湿润的状态,在此过程中,应禁止车辆的通行,避免车辆碾压的破坏。如需重复混合料的摊铺工作,要将之前存在的碎石等障碍物清理干净,清理摊铺的表面,防止推铺的过程中出现影响质量问题。在养护完成的时候,另一个层面的摊铺开始之前,应将起支撑作用的方木全部拆除。
避免基层出现裂缝,应合理的进行水泥稳定土的配置,加大拌合的强度,保证材料得均匀程度,避免离析现象的出现,也可以通过对塑性指数的有效控制,选择塑性指数较低的土进行施工,或将土中加入适当的粉煤灰,改善施工中使用的土的质量,提高水泥稳定土的强度,确保其成型能够一次成功,还要避免使用水泥,避免成型困难现象的出现。
对道路结构的设计对道路建设的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对排水设计和组合设计应进行综合的考虑,同时,还应该严格的控制水泥砼的配置,避免水灰的比例不合理、混合料离析状况的出现,避免因为收缩的出现质量问题。防止沥青路面的水损害的出现,就应该注意在稀释慢凝乳化沥青的时候,应加入适量的清水混合,再倒入路面的裂缝中,采用细集料代替沥青混合料进行路面的建设,也可以将乳化沥青喷在路面上。防止沥青路面裂缝,首先应找出导致裂缝的原因,针对不同情况引发的裂缝采取合适的措施,针对温缩导致的裂缝,应先将裂缝周围清理干净,将乳化沥青喷洒在出现裂缝的地方,再用石屑或粗砂进行喷洒,最后使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如因地基不均导致的裂缝,就应在裂缝周围进行开槽,用混合料进行填充,及时去除路面的混合料,在裂缝上铺设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对路面不平整现象的的防治措施分为四个方面:第一,适当的调整找平装置和摊铺机,根据实际的施工铺设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找平装置和摊铺机能够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提高道路的施工质量;第二,在摊铺机的设置之前应将“滑靴”和摊铺机下的混合料清理干净,并安排工作人员随施工现场的车辆的行驶进行指导,使摊铺机能够进行不间断的工作,保证道路施工的顺利进行。第三,应对道路施工的各个工序、路面的平整度进行严格的检验,在沥青路面衔接处平顺以及牢固性的改造时,应先铺设沥青砼面层,再开展伸缩缝的施工;第四,在选择压路机的重量和型号时,应以沥青的性能为依据,在施工中应对压路机的初压温度和速度进行合理的设置和适当的调整。
城市道路的建设管理人员应该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掌控,对相关的技术报告和报表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施工中的材料和设备采取适合的保护措施,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管,协调好各部门的合作,监督工作人员将自己的本身工作做好,从而保证城市道路的质量,在工作交接之前应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记录,保证下一道工序能够顺利的进行。
根据上述内容显示,解决城市道路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通病,其施工的难度较大,耗时过长,外部因素影响也比较大,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及相关的制度和标准,加强对道路建设的质量控制,为道路功能的正常发挥提供保障,提高道路建设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我国道路的健康发展。
[1]李军.城市砼道路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J].江西建材,2014(15):162.
[2]杨航丽.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与主要质量通病的防治[J].太原科技,2005(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