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和实用性人才,这给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课题。旧的传统教育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的改变已势在必行,于是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前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爱学、想学、会学,下面谈谈在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方法;作用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践参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使他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主动参与,自由地表达思想、表露情感、表述观点、体验和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封闭的书本式文化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自主创新学习过程,这既是学生知识能力发展完整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 有利于培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组织实践活动必须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全部思维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锻炼思维的机会,并把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起来。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我带领全体学生到操场上课,开展了一次关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实践活动。活动开始,先让学生观察操场上或周围哪些物体是长方形,然后引导学生如何用绳子测出有关长方形的物体的长和宽,于是同学们积极动手,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有的测量大树下的长方形石凳,有的测量篮球场,测量结束后,我提出问题:“第一次测量计算出来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各小组一一把答案说出来。然后,我又进一步提出问题:“两个或三个相同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怎样计算?”有的同学去实地测量,有的同学在思考,很快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对同学们的答案,我没有马上作肯定,而是要求学生认真实践,积极思考,这样让学生在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中,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社会人际交往能力,这是学生素质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当今时代,既是竞争的时代,又是合作的时代。协作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和客观要求。只有让学生多参与富有创意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共同探讨,互相协作的精神。
例如:“百分数的应用”教学中,有的教师把该题的教学重点定位于正确计算百分数,只是简单提供数据让学生计算了事,有的教师甚至看到这类题目干脆丢掉,事实上他们没有领悟编者的意图。我在教学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合理分工,互相合作,灵活选择调查方法,去收集有关数据,由此引导学生作出决策,通过这些活动将数学和生活、数学和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又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机会,学生们也在不断交流中逐步学会尊重别人,接纳不同意见,与人合作、相互关心与相互帮助,提高了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学习情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欲望在脑中激荡,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能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在教学中,如果让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学的天地就开阔了,学生的兴趣就会浓烈。所以学习数学要求学生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的观念、态度和眼光去观察事物、解释事物,理解数与数、数与形、数与量、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认识事物的数据信息和形体表象,建立空间观念,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实践活动的情景是现实的,在数学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接触的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如教学“简单的统计表”时,我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让他们收集来源于校园生活,取自于社会现实的素材,加以统计分析。像学生每期的测评成绩,班上学生的情况,日常的零用钱,感兴趣的商店,市场的销售量等等,使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在学生心目中大大缩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数学意识与数学情趣。
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大动力,社会是一个活动的大载体,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有着许多与数学相关的活动。因此,数学教学中可以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进行探索,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组织学生到商店去进行实地观察,轮流当一回店主或顾客,使学生在接触实际生活中认识什么是“近似值”,以便以后掌握计算方法。又如在一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测量学校的大树有多高”时,我充分利用学校校园内的大树的独特资源,先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设计出各种方案,并研究其可行性,学生们各有各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出比较合适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操作,验证自己的设想,并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上述两例中不难发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不断加深学生生活经验的积淀,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一题多解寻找生活的支点;另一方面,能诱发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促使学生会顺着思维惯性不由自主地往前探索,产生一个又一个更贴近生活、更富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更好的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能文.探究实践生活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03):32-33.
[2]赵花.基于校本教研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李来军,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石固九年制民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