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轩 李博 赵宇晖
李克强总理于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移动通信和现代企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与传统行业共同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开始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也意味着互联网技术将会为各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已经深入到大多数人的工作生活与学习中,也为我们的生活与经济各方面带来了巨大改变。据CNNIC统计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增速大幅度提升,特别是智能手机迅速推广应用之后。在智能手机席卷的狂潮之下,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蕴含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商业机会。
我国企业的日常运营也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展演进,为改革发展创新提供更加广阔的网络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紧密结合,创造新的发展机会。随着企业互联网化的深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会计行业也迎来了变革。
2.1.1 改变了会计行业的整体环境
互联网为会计行业提供了无纸、自动、快速的经济环境。互联网通过网络传输实现了会计信息从数据处理到信息输出的无纸操作。此外,无纸化的实现是以网络数据传输为前提的,计算机语言的诞生,是使自动化成为可能的重要条件。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以及科技信息无纸化网络形态的发展,使得各单位的电子信息通过网上快速传递成为了可能,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凭证等,电子化信息档案更容易保存和调动,在某种程度上也提升了速度和信息的完整性。
2.1.2 推动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的改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无纸化、信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必然将促进对传统的会计人员需求减少,基础职能的工作任务将会由计算机完成。传统的手工记账工作量很大,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等,每一步都需要反复进行,并且保证全过程准确无误,不能错记,漏记,出错即会影响后续的工作。繁重冗余的工作促使了会计分工,采购核算会计、费用核算会计等工作岗位由此产生。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化等逐步走入了会计工作,实现了财务数据通过计算机采集与处理,大大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对管理型新型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多,在会计信息和互联网信息高度结合之下,需要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技能和计算机操作,能够应对各种信息问题的高级人才。“互联网+”对互联网人才类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人才具有综合素质高,应变能力强的特点。
2.1.3 推进会计行业职能的发展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会计信息由静态转为动态,向着会计信息实时共享的方向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赋予了会计更多分析预测、控制风险的任务。会计人员不需要将原有的精力放在记账与核算等功能的操作上,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中,使得会计人员在企业的作用越来越大。计算机代替人工,会计的工作效率提高,会计工作程序简化,大大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2.1.4 会计信息使用者增加
基于互联网大环境下,股票、债券、基金市场等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逐渐多元化。投资者、债权人、公司管理者、公司客户以及企业职工均属于会计信息与数据的使用者,不同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同,因此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都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此外,会计信息数据庞大,相关信息复杂,因此在会计工作中提取有用信息,形成各类符合要求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2.2.1 会计信息安全风险加大
首先,互联网的应用于会计软件的使用使得会计信息电子化,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纸质数据,传统的纸质凭证、账簿以及财务报表等都被存储到计算机中,网络为不同信息单位之间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传统的纸质合同与发票逐渐被电子合同发票所取代,实现了会计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储存。然而,虽然会计电子化从便利程度上大大优于纸质媒介,但是其会计信息安全也存在较大的风险。此外,电子会计信息的运行依托于网络、电力等外界环境,一旦出现断电断网,则可能会造成会计信息的损失,从而使得会计信息不完整。这给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与此同时,通过网络传输电子会计信息,容易存在遭到黑客截取、篡改的风险。
2.2.2 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会计假设包含四个方面: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以及现金流量假设。互联网的推进与发展,对这四个方面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将存在于庞大的网络系统中,属于虚拟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是确定其不断组合的依据。会计主体以完成短期任务为目标。根据任务的完成进行解散和重组。因此,由于会计主体的持续变化,则难以确定。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的定义是对会计主体能够长期经营下去的一种假设,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同的合作方之间往往是短期迅速的合作方式,如果以持续经营作为假设,反而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3)会计分期假设。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公司完成任务的速度回会很快,往往任务结束之后会计主体就会解散,那么,网络虚拟公司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那么对于这种公司进行会计分期是否有意义呢?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推进,财务报表与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的动态分析,进行随时的生成统计,那么会计分期变得则更加没有意义。
(4)货币计量假设。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经营范围的扩大,对企业的衡量不再仅仅是货币,还需要对一些难以用货币计量的资产进行衡量,比如企业的无形资产、人力资源。在互联网+的时代,这些要素对企业的影响更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推进,会计的职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延伸,那么传统会计应该怎样突破呢?
会计假设的创新,虚拟企业的出现扩大了会计主体的外延,会计主体开始呈现了多元化及不确定性。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当对会计主体进行重新界定,使会计主体的核算空间更加具体。网络虚拟企业的出现,使得会计主体更加多元化,但是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我们并不能全盘否定现行的会计主体,比如可以使用临时的会计主体来代替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以将虚拟企业等网络特征的企业组织纳入到企业主体的范畴中。但是需要知道那个规范化、国际化的会计准则。
传统的会计精英假设对会计核算和报告时间进行了限定。同时也为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提供了基础。然而在“媒体空间”中,此原则不能很好的利用,网上企业具有短暂性,那么以此将持续经营假设,也就是暂时的。只要具有一段经营时间,就能够对其进行会计核算,并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提供实时财务报告。
“互联网+”背景下,构建云会计在线的共享服务模式,是提高会计服务质量和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和趋势,以云计算、物联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会计服务的全面推进,对于企业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以及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一体化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这样的结果会使得企业各机构设置更加精简高效。
互联网环境下的会计人才要求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还需具有完备的系统知识,同时需要能够熟练的操作各种计算机相关的会计软件。需要进一步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包括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等理论知识,需要对会计电算化尤其熟悉,它是未来会计工作的主要趋势,也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更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前提。因此,复合型会计人才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优化知识结构和提高自身素养。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对传统会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做出了相应的分析,我国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帮助会计工作实现升级发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构建规范化、一体化的会计工作体系。
[1]汪静,张三月.“互联网+”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J].现代经济信息,2017(01):129.
[2]赵敏.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河北企业,2017(03):30-31.
[3]王雨汇.“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
[4]黄世忠.移动互联网时代财务与会计的变革与创新[J].财务与会计,2015(16).
[5]章优优,等.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与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