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锜 侯东昱*
设计是服装的灵魂,设计元素是服装的重要构成,不同服装平品牌凭借不同的服装设计元素组成各具特色的服装风格。
(1)符号学的定义。所谓“符号”,是指印记、标号,是一种具有某种视觉特性、能够利用一定的媒介来代表、指示、区分某一事物的标志。研究符号系统的学问又称为“符号学”,符号学认为世界上所有有意义的物质形式都是符号,承担着信息传达的功能,帮助人们更加简单化地认识事物。符号通常包括能指、所指、意指三个部分,“能指”是指符号必须是一个实体结构;“所指”是指每个符号需要指称一定的对象;“意指”是指每个符号都能够引发某种思考、想法和感触。举例说明,一块布本身没有完整的意义,但将其制作成国旗使用时,就会代表一定的意义,而这种意义被人们所理解时,国旗就构成了国家的符号。
(2)服装符号。在诸多讨论对象中,符号学家最常讨论的符号当数服装和品牌,加拿大学者马塞尔·达内西在《香烟、高跟鞋及其他有趣的东西——符号学导论》一书中写道:“鞋子是包含多层意义的符号,集高贵、时髦、物神和性欲于一身。”可以说,服装是最具符号特征的载体。
作为传达人的一种非语言形式的信息中介,将服装附着于人体之上,服装符号便能够定义、修饰、美化人体,以一种最日常化的方式体现、重构人的身体美感,并传情达意,再现社会所形成的某种约定俗成的审美判断。
(1)服装的设计元素。服装的设计元素是构成服装整体样貌的基本组成,主要包括造型、色彩、面料、工艺、图案等四类元素。
(2)服装设计元素的应用。单个设计元素不可能构成一件完整的服装,每个品牌的系列服装都会形成一个稳定的设计元素群。在挑选、整合诸多服装设计元素时,一定要遵循主次原则,经常出现并反复使用的元素可列为主要设计元素,作为主要设计元素的补充、点缀的属于次要设计元素,次要设计元素通常和当季流行要素有关。如果不遵循一定的主次原则,随意搭配众多服装设计元素,将会导致品牌服装的设计风格混乱无序,不利于塑造统一的服装品牌形象和品牌特征。
服装具有防护遮体、审美的双重功能,服装设计的各种设计元素经过设计师的分解、整合后便成为一个新的符号形式,在与人的相互关系中获得自身形象的意指功能,同时给予穿着者和他人一定的审美启示。当前,对服装中设计元素的符号化应用现象越来越普遍,服装设计元素正发挥其多重特性的符号功能,凸显设计师的设计个性和服装品牌的整体风貌。
(1)情感属性。“情感化”的符号特性与服装设计元素中的色彩元素关系紧密。色彩的形成是一种物理现象,自身没有灵魂、没有情绪,人类的众多视觉经验赋予色彩多种多样的情感内涵。从物理学角度看,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后的黑色觉不含有任何色光上的刺激,但在心理角度看,黑色是沉重、严肃、消极的情感代名词,黑色服饰容易使人联想到黑暗,恐惧、悲哀、严肃、恐怖等于人类心理有关的情绪随之出现。
(2)等级意义。面料是服装表现的载体,任何时代的人们所穿着的各种服装款式都需要相应的面料才能得以体现。不同质感、购买渠道的的面料,背后所代表的购买者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文化教育程度等也不尽相同。
(3)身份标识。装饰工艺元素的有机运用能够突出服装设计的理念,并为服装增加细节设计的精致感、变化感,成为一个使服装与众不同的很好的切入点。钻石是充满女性意味的物体,代表着财富、权利和精致生活,成熟的镶钻工艺通常使用在高级女装的设计制作中,它能够使服饰充满妩媚、时尚的女性意味。
服装设计是集科学构思和艺术表达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无论潮流如何变化,都必须由众多设计元素构成,服装的设计元素是服装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每个设计元素都影响着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和评价。在制作服饰时,对于各个服饰品牌的设计元素的选择,各个时代各有追求,设计元素的符号化向人们传递和展示着这一时期所独有的社会发展形态、文化审美观念、生活方式、技术工艺等。
因此身为服装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服装设计师,要加强对服装设计元素符号化的重视,要善于挖掘和运用服装设计元素的符号特征,符号价值的提升和品牌组建互相促进,这对于品牌发展而言关系重大。中国服装企业要加大对服装设计元素符号化的运用,由于东方服饰的文化深度性和长期的不变性,长期所形成的服饰设计元素的符号特征强烈而明显。传统中式服装设计元素蕴含东方独有的审美意味,强调美与寓意的和谐统一,重视造型、面料、图案等设计元素的内在意蕴。中国传统设计无论是在图案、色彩、装饰工艺上都为今天的设计提供了大量设计元素,中国服装品牌要在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服饰艺术的基础上,有效提取、吸收和改造旧有设计元素,并结合现代服饰设计语言,创造出更具时代特点的新设计元素符号,以充分适应以符号消费为特征的今天,从设计元素的符号意义中透视当前的时代背景、民族精神和民众心理,由此既能以符号表达设计师对服装设计的独特观念,传递意义更加明确、内涵更加丰富的多元信息,也能通过品牌符号化满足消费者的强烈欲望,区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推动现代服饰文化的发展。
[1]郝磊.服装设计元素论[J].美术教育研究,2016(13).
[2]高燕.论服装符号学的研究方法[D].天津工业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