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研究员,交通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2018年9月22 日是世界无车日,上海市民在陆家嘴地区自发举办了一场PARK(ing)DAY公益活动,让人们看到了停车位的另一种使用功能——作为公共空间被更多市民共享。由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M101佰壹行动项目组主办,来自规划设计、景观设计、经济规划、人文地理、交通管理等专业的年轻人,将陆家嘴中心区4个停车位改造为“停车位梦(Moon)公园”,这次快闪活动持续了八小时,近一百位市民参与了公共空间的改造和体验。
全球开源项目PARK(ing) Day倡导“人的城市,而非车的城市”。市民在与当地有关部门沟通之后,租下停车位,将其临时改造成各种公共空间,通过行为艺术,唤醒人们对公共空间及公共生活的向往及可能性,展示“停车位也是人人共享的公共空间”理念。PARK(ing) Day始于2005年美国旧金山,从最初的街头艺术成长为一年一度、为期一天的全球性公益活动,让创意走入城市空间,让公众暂停快节奏的生活脚步,寻找身边忽略的风景,激发对城市空间的无限思考。
在PARK(ing) Day活动中,人们为什么要将停车位改造成迷你快闪公园?这里给出其中的三个理由。
首先,PARK(ing) Day 活动反映了“人本城市”理念的回归。小汽车普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消费和生活习惯,并形成“小汽车依赖症”,对市民身心健康存在潜在的风险和损害;城市街道倾向于为车设计,而不是为人设计,公共空间忽视了对残疾人、老年人及儿童等弱势群体生活需求的满足,社会公平遭遇挑战;交通拥堵、事故和污染等外部性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开始反思“小汽车依赖症”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通过规划、行政、市场、宣传等多种手段,尝试扭转小汽车消费的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涌现出一系列城市改造和社会运动,比如波士顿大挖掘、纽约时代广场改造、完整街道理念与实践、以及自行车回归城市等。
在“以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的城市改造和更新运动中,PARK(ing) Day活动在获得当地许可的前提下,选择在商业繁华地带对停车位进行短时间改造和用途更新,在停车位上举办多种形式的小型展示活动,与原来“沉寂”的停车位和周围繁忙的交通形成巨大反差,吸引市民关注、参与、体验和思考。这体现出人们对小汽车改变城市生活的一种深刻反思,也反映了“人本城市”理念的回归和兴起。
其次,PARK(ing) Day活动折射出停车位的另一种“共享”使用价值。停车是小汽车出行的末端需求,在美国,一辆小汽车平均需要4个停车位,一个在家,另外三个在工作场所或其他地方。在一辆小汽车的生命周期中,95%的时间处于停放状态。这些事实表明,停车位消耗了大量的公共空间,私人拥有小汽车产生了极大的外部成本和资源浪费。而且,在美国99%汽车出行是免费停车,由于停车收费不合理,这些空间和外部成本隐藏在其他商品的高价之中,并通过免费停车持续补贴开车人。此外,停车不正确定价所产生的影响还包括:为寻找车位而巡游的行为加剧交通拥堵,扭曲出行选择、使人们更多选择小汽车出行,停车位配建标准对住房市场产生挤出效应,以及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城市蔓延。
在PARK(ing) Day活动搭建的快闪公园里,人们将停车位改造成各种公共空间,使停车位有了停车之外的其他用途和功能,激活了人们对公共空间和停车位再利用的想象力。在公共空间极度匮乏的城市中心,人们尤其需要休憩和交流场所,一个停车位所占用的空间,是用于满足小汽车的“私有”停放,还是满足更多市民的“公共”需求,PARK(ing) Day活动以行为艺术方式给出了极佳的回答。改造停车位的快闪活动,不妨视为公众自发对“买车—开车—停车”僵化惯性思维的一种温和抗议。
第三,PARK(ing) Day活动是一次民众自我教育过程,是对交通干预的良性补充。在交通需求管理中,限号、限行、拥挤收费等干预措施如何获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一直是困扰政策决策和实施的瓶颈。行政资源和执法手段的介入,固然可以提高政策推行的效率,但也必然引发规避、违章、寻租、甚至铤而走险等风险或违法行为发生。交通需求管理尝试寻找柔性策略,通过持续沟通、激励、宣传和教育,获得民众的支持和行为响应,最终达成认知和行为管理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民众自发自愿的参与政策过程、并达成符合公共理性的选择(比如放弃自驾、选择公交),对节约行政资源、缓解社群矛盾、乃至形成社会共识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PARK(ing) Day活动释放了市民参与城市更新改造的热情和活力,是一次公共价值发现、启蒙和再教育过程。伴随机动化进程,当前中国城市停车矛盾和冲突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停车位供需失衡,在社区层面上体现为公众对停车治理缺乏从统一认识到集体行动的响应。单纯增加停车位供给,或提高配建标准,很容易落入当斯定律勾勒的“供给诱发需求”陷阱,导致机动化“死锁”(Gridlock)僵局。但若从社区层面遭遇的停车冲突和矛盾出发,通过参与式的活动设计,唤起民众对停车问题的自治意愿和实际行动,不但有助于让居民理解停车政策的宏观愿景,也容易从参加社区停车规则制定、新增停车位分配以及社区停车定价等公共活动中获得新的认知,达成共识并产生行为响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由下至上治理停车问题。PARK(ing) Day活动恰好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机会,唤醒市民对美好公共空间和良性人际互动的渴望,亲身体验停车位改造后获得的“共享”收益,这对塑造公共理性、达成社会共识将大有裨益。
小小停车位上,PARK(ing) Day活动开创了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