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发展策略与规划研究

2018-02-15 20:21汤立杰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32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32上海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032
建筑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资源化上海市垃圾

汤立杰[1.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2;2.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 200032;3.上海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032]

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建设行业产生的建筑垃圾量急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已超过 1 亿 t,而其利用率不足 10%,大量建筑垃圾露天堆放或简单填埋,处置方式落后[1],对经济、环境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严重危害。与此同时,建设行业是一个大规模资源消耗型行业,在大量产生建筑垃圾的同时,也具有大量吸纳和利用建筑垃圾的潜能。因此,在建设行业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不但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能降低天然资源消耗、减轻环境负荷,对于提高上海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保障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1 面临形势与发展机遇

上海市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关注建筑垃圾处置问题,针对违法偷运、乱倒渣土行为的查处出台系列政策法规,如 2001 年颁布实施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09 年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的通告》(沪府发[2009]2号)等,解决了建筑垃圾和渣土的处置问题,但未对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进行规定。随着第 41 届世博会于 2010 年在上海召开的好消息吹遍全世界各地,由世博园区基础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也达到高峰,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对城市资源、环境、经济的和谐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世博园区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做到物尽其用,避免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上海建科院联合同济大学设计院开展了建筑垃圾在世博项目中的应用技术研究,成功在沪上 • 生态家和浦东临展区两个世博项目中应用再生混凝土 7 000 m3,对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规定及再生产品推广应用相关政策的出台,具有实践引导作用。

根据“十三五”规划,未来上海市在城市建设继续保持较大规模投入,包括建设城际线、市区线、局域线“三个 1 000 km”的轨道交通网络等,由此将产生大量建筑垃圾;上海市还处于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时期,城市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面临重大调整,一些能耗大、成本高的生产企业将更倾向于向清洁生产、资源利用的集约化和对废弃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方向发展,这些给建筑垃圾的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将带来不小挑战。同时,上海全面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通过汇聚具有先进技术的大学、研究中心、科研院所,集聚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等,为建筑垃圾等固废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前沿科技研发提供技术创新力量,同时也为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市场化推广提供了平台,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2 存在问题

上海市是国内较早尝试建筑垃圾处理与再利用产业的城市之一,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政策扶持、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但其综合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也制约了上海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2.1 科研技术缺乏

从“十五”规划以来,上海市在建筑垃圾材性、再生集料与再生混凝土开发与应用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但建筑垃圾预处理、建筑垃圾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建筑垃圾的安全性等关键技术还比较缺乏;另外,固体废弃物相关企业与科研机构、专业协会等组织联系不够,很多企业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还处于自发性开发阶段,严重阻碍了其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

2.2 标准体系不完善

目前颁布实施的建筑垃圾相关标准主要是针对再生集料及其制备的再生混凝土,标准范围窄,作用有限,难以指导拆房垃圾、装修垃圾等的综合利用;在建筑垃圾用于新型墙材、商品砂浆和道路材料等方面也有部分标准,但零散单一。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标准体系不完善,使得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3 扶持政策缺乏

近几年,上海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连续发文,从法律制度层面落实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全程管控等要求,并逐步对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减排和资源化利用进行引领和导向。上海市也出台了一些固废综合利用的补贴政策,但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补贴政策不明确,缺乏扶持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企业的优惠措施,导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相关企业积极性不高。

2.4 监管机制存缺陷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2],涉及建设交通、绿化市容、规划土地、城管执法、建材革新等多个领域,部门职能相关交叉,信息统计口径不一,造成建筑垃圾产废信息与利废信息严重不对称,不利于建筑垃圾来源与去向的监管。

2.5 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待提高

建筑垃圾来源广、成分复杂,要求科技开发人员具备更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对建筑垃圾的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工艺、设备等都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另外,因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是新的材料,在施工工艺上与原来的材料可能会有所不同,对施工技术人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2.6 公众资源综合利用意识薄弱

各级政府和广大企业对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具有积极的认识,但并未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与节能减排紧密联系起来统筹规划,没有从战略层面来认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考虑到固废的安全性问题,社会公众在观念上对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接受度还比较有限。

因此,针对上海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急需从顶层设计角度,开展建筑垃圾处置与利用管理政策及技术方面的顶层设计:出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专项法律和政策,从制度上落实“产生者负责”的原则,并落实行业规划和建筑垃圾处置企业准入标准等;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方面的专项研究,编制相关技术文件和标准,并在建筑领域开展试点,进行技术推广等。

3 发展策略与规划

3.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按照上海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总体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建筑建材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通过科技创新、项目示范、政策引逼,全面提升上海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绿色城市建设提供保证。

3.2 基本原则

3.2.1 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

以国家政策为导向,根据上海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从顶层设计角度做好建筑垃圾产生、消纳、资源化利用等各环节法规政策、技术、标准规范等的规划,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同时,在顶层设计的范围内积极探索相关规划的实施机制,在实践的检验、反馈与修正中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有机结合,合理推动和促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行业发展。

3.2.2 坚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相结合

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先导作用,加大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科研投入;组建产学研用平台,联合开展关键技术创新攻关,并加速建筑垃圾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产业技术的优化升级,推进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

3.2.3 坚持产业发展与以人为本相结合

从减轻、消除建筑垃圾对社会和环境的危害角度,应以人为本,培育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实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同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切实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为行业科技骨干队伍提供后备人才保障。

3.3 目标与重点任务

3.3.1 目标

至 2020 年,上海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50%。攻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关键共性技术,形成成套应用技术体系,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形成较为完整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专业化企业;建成一批高附加值利用的示范基地;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科技人员和施工人员;搭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信息管理平台。

3.3.2 重点任务

重点任务之一: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促进产业技术优化升级。

融合上海市建筑垃圾规模化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通过组建管、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攻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关键共性技术,全面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技术的优化升级。关键技术研发如下:着力推进建筑垃圾预处理工艺与装备适应性研究,重点是拆房废弃物、装修废弃物、工程渣土的预处理技术与装备以及泥浆脱水减量化技术与装备;开展建筑垃圾在市政、绿化等领域的再生产品关键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形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系列产品和成套技术;开展建筑垃圾生态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体系研究,实现建筑垃圾的安全资源化利用。

重点任务二:加快标准规范制订,保障建筑垃圾规范利用。

建立建筑垃圾产生、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等环节的相关标准体系,以保障建筑垃圾的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提高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水平:研究如何规范控制建筑垃圾预处理过程中的噪音及环境污染问题,做到预处理过程“零噪音” “零污染”;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预处理的产品指标体系及检测方法;研究建筑垃圾在市政、绿化等领域的应用技术规程,规范建筑垃圾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等。

重点任务三: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 。

鼓励大掺量利用建筑垃圾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业化,建设以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为主要特色的新型产业示范基地。加强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引导,鼓励政府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支持基地建设。依托核心技术,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高技术装备水平和较强产业竞争力的专业化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发挥专业化企业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市场引领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形成企业集群效应。

重点任务四: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

研究制定上海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指导意见或管理办法,建立建筑废弃物环境许可制度、建筑废弃物处理申报批准制度、建筑废弃物产出限量制度、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达标制度、建筑废弃物监督管理执法制度等政策法规;实行有效的奖惩制度等,以此加大“建筑垃圾谁产生、谁负责”的执行力度;出台激励政策,综合运用价格、财税、奖励等多种手段,保证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的收益,调动此类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重点任务五:加强全程监管,实现信息共享。

建立健全动态、闭合的建筑垃圾全过程监管制度,对建筑废弃物种类、数量、运输车辆和去向等情况实行联单管理,确保其从产生、运输、处置到资源化利用全过程规范、有序。加强信息化监管,逐步建立覆盖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利用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统筹资源配置,实现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建筑垃圾产生量、运输与处置量、建筑垃圾处置及综合利用情况的全程掌控,建立健全相关数据库。

重点任务六: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全民意识和从业人员素质。

通过学术研讨、标准宣贯等方式大力宣传和推广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技术和工艺,提高全社会综合利用建筑废弃物的意识和积极性;通过技术培训、行业专家指导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4 结 语

立足于上海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从科研技术、标准规范、技术推广、政策法规、监督管理、宣传教育与培训等方面,深入分析上海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重点任务,形成“2020 年,上海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的目标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发展策略与规划。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和社会问题[2];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建设交通、绿化市容、规划土地、城管执法、建材革新等多个领域多个部门,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

猜你喜欢
资源化上海市垃圾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垃圾去哪了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