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金霖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的一部分,其中具有鲜明的节奏,规律,观赏性,与舞蹈一样有浓厚的艺术感。在艺术领域里,各种门类相互联系和融通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的艺术门类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系甚至结合到一起。武术的肢体艺术就可以与音乐的听觉艺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自2004年新的武术套路规则出台,音乐开始被允许运用到套路比赛中,并逐步得到推广,因此音乐成为套路表演中的一个特别因素。武术竞赛规则中有时间的限定,1.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开始动作,即开始计时;运动员结束全套动作,计时结束。2、长拳、南拳、刀术、剑术、枪术、棍术自选套路不得少于1分20秒。太极拳自选套路为3—4分钟。太极拳规定套路为5—6分钟。3、青少年组和儿童组不得少于1分10秒。音乐则成为控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的一个有效保障。音乐使得武术套路整体美感提升、比赛氛围良好,而且增加了武术活动的节奏性和律动性,最大化提升了竞技武术的实际价值。随着时代的进步,大众接受的表演形式是能够令人们激情澎湃的,节奏感强的,振奋人心的表演。音乐的结合是竞技武术的一大进步,改变竞技武术的发展模式,拓宽了竞技武术的发展道路。避免了竞技武术的“闭关锁国”,与时代接轨。
通过查找相关竞技武术、音乐等方面文献资料,仔细阅读并进行归纳分析,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开展下一步工作。
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实际竞技武术运动中音乐的应用,观察其中武术与音乐在实践中的结合,找出优势,分析不足。
通过对相关武术从业者实地访谈,了解他们对武术套路与音乐结合的理解与应用,达到的效果以及在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武术活动主要是指人自身肢体部位的配合,通过不同的动作例如踢,摔,拿等进行系统性的训练。武术中大多具有不同的指定套路和规律性,其特点为具有鲜明的攻防思想,步骤和节奏规律,艺术感浓厚。如何处理好武术活动中的动作连续性和节奏感是习武者要注重把握的要点。动静结合、刚柔并济、张弛有序、快慢相容是武术套路的基本要素。要在熟悉各个套路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现代化元素,这样既有利于对武术的传承,也能使其发扬光大。
就音乐本身而言,它是一类特殊的文字和音律构成的载体,其中包含了歌词、音律和情感,音乐更加讲究节奏,音乐的节奏也有疾有缓,它是音乐的重要部分。音律是音乐的主要结构,它和节奏的配合则会达到一种影响人心情的效果,人们的大脑和肢体会不自觉地随着节拍而动,并在不同的节拍下进行相应节奏的活动。音乐节拍与武术动作的配合是否贴切,过程是否连贯取决于音乐的选用是否恰当以及运动员的感知能力。当武术运动员的套路与音乐融为一体时,就会使其在音乐的作用下能够熟练、完美、高效的完成一系列武术动作。
至于音乐的节奏感,主要指音乐中音调的上下起伏,或长或短,或高或低,或快或慢等。其表现出了人对于听觉、大脑方面的整体反映。在武术活动中的节奏控制则是身体的自主反映,是身体由外界刺激在大脑支配下做出的动作变化。这方面的能力具有通用的效果,比如对音乐节奏把控恰当的人在武术活动中也一定会有较强的节奏,主要体现在听觉以及大脑与身体肌肉等组织的良好配合,用力最少却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在竞技武术中,要刻意加强对于音乐节奏的感知作用。
音乐之所以能够很好的与竞技武术相配合,是因为他们有很多相似相通的地方。例如它们相配合的时候,音乐通过声音表达出了一定的主题,调节了武术运动员的思想和情绪,加强了运动员在武术套路中的情感发泄。虽然音乐和武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他们一旦融入在一起,并且通过武术运动员的肢体行为这一表现形式,便能发挥极大的作用。一方面,加强了武术套路的熟练程度、提高了竞技武术的艺术美感;另一方面,也使得音乐的作用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调动了运动员的情绪,控制了其武术节奏。音乐与武术都有其内在的规律,例如强调节奏,要求美感,都能给人带来震撼和享受,因此二者可以结合,相辅相成,若利用好二者的关系,则既有利于武术运动的发展,也会使得相关音乐大受欢迎。
既然认识到音乐对于武术套路具有促进作用,那么摸清音乐与武术的内在联系,加强两者的交流和配合,从而寻求武术训练效率最大化便是武术从业者所要解决的事情。竞技武术的节奏性通常指运动员的肢体动作的外观和力量的协调问题、在训练过程中动作配合的使用问题等。若在武术中加上音乐元素,则会更好的突出肢体部位的作用效果,还能令运动员的状态达到最佳,达到一定的兴奋点从而使疲劳感降低。对于武术套路的演练风格,音乐元素的融入则会增强其趣味性。对于武术的运动员来说,音乐就像兴奋剂,使得他们能很快的进入武术的状态中,并能持久运动,对人体的机能也起到促进作用。
音乐能够影响听者的情绪,独特的音乐使人兴奋并且强化武术训练是因为它的节奏。人的耳朵捕捉到音乐信息并反馈给大脑,大脑接受到这一刺激后就会发出让身体兴奋有力的信号,从而带动身体的运动。音乐在运动过程中的助推作用使得武术运动员注重在训练时对音乐的使用。若能够合理利用音乐的这一作用,则既能够管控好其训练的节奏频率,也能缓解情绪上的不适。此外,音乐的出现还将影响到武术训练动作的力量,若是选用节奏快的音乐,则相应的武术动作频率和力量也会提升。并且,音乐会使运动员的心理发生变化,例如缓解懒惰心理,提高积极性,增加专注性,心理的变化进而不自主产生相应的身体上的变化。运动员在竞技武术的紧张气氛中,若得到音乐的调节,则会大大提升他的表演欲望,利于他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加强对表演或比赛过程的把握能力。一些情况下,也正是因为音乐元素的融入,使得训练者对原先难以理解的动作套路突然出现了感觉,随着音乐的进行,武术套路也了然于胸。对于观众来说,不同的人对于听到的音乐有着不同的理解,或振奋或伤心,或是觉得可有可无,但是对于运动员来说,这是它们练习武术的重要助推力量,使得他们在武术道路上能够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在音乐融入了武术套路后,它轻松地氛围、富有节奏感的声音给竞技武术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随着音乐旋律的波动变化,武术动作也随之而变。运动员在音乐声中,根据自己的感受也可随性的对武术套路进行更贴切的改动,在不断地摸索中提高了自身武术水平。尽管有些时候音乐的节奏并不能完全同步武术套路,但是它却给竞技武术带来了最恰当的氛围。竞技武术对于节奏和持续性的重视程度较高,他要求全身各部分的协调配合要到位,音乐与武术相互贯通。通常所用的音乐都比较慷慨激昂,对于运动员尽快进入武术状态具有促进作用,也能够调动观赏者的热情,增加观众的关注度,使得竞技武术套路表演总体演练水平和观赏价值提高。增加武术活动的魅力与吸引性。当然,有些情况下音乐的选用也要尽量以轻柔为主例如太极,健身气功等套路的练习,此时轻柔的音乐同样对太极,健身气功的整体表演或训练起到推动作用,运动员在音乐的氛围下进行相应动作的开展,两者衔接的十分恰当,对运动员的水平提高的帮助不容小觑,也增加了其观赏价值。对于音乐和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双重推动作用。
在选用与武术相配合音乐的问题上,首先要考虑到武术自身的特点。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武术在国人心中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也是国人尽力向世界推广的一项运动。故而,在选用与武术相配合的音乐时既要考虑到其音律与武术节奏的配合,也要考虑到音乐的文化背景。要尽量选用民众认可的、饱含文化的、积极向上的音乐,这样才能与武术这一运动相得益彰。
武术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且系统全面、种类繁杂的体系,在练习方式上也各有不同。所以,针对不同的竞技武术类型要选择相应的音乐,以使其效果最大化发挥。例如竞技长拳则要选用节奏较强、具有快慢结合的音乐,使得运动员精力充沛、动作流畅。而太极和健身气功这一类的拳法,则要选用轻柔的音乐,曲调婉转悠扬,使得运动员尽快进入角色中去,柔刚并施,一招一式都与音乐完美贴合,韵味十足,也使得运动员更加投入,效果增色。
音乐自身就是一种可以改变人情绪的艺术,它给人带来了理想和希望,也能表达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音乐与竞技武术套路的融合既使得其本身得到了发展,也为竞技武术的传承与创新带来了灵感。然而,在音乐与武术的配合上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一体系的运用还不是十分成熟。在两者的融合上,我们首先要考虑到竞技武术本身的特点,运动员在武术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要分析音乐对其的作用,在融入武术套路上有什么优势,融入的过程应该注意到是否与武术相协调,要充分的了解运动员自身特点。当然,竞技武术套路与音乐的配合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成熟的体系,每一个新的想法都要通过持续的实践来验证,要根据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给予科学分析与解决。在竞技武术的传承发展创新上,不单是武术行业从业者的责任,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 全闰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 周丽娟,黄晓华.论武术运动中音乐与套 路相结合的演练形式[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
[3] 马云慧.提高竞技武术龚路比赛观赏性的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
[4] 周丽娟,李旺华,李朝旭.十运会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技术风格与咅乐配置探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
[5] 常月俊.浅谈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6] 马剑华.太极拳现代套路音乐伴奏中的口令配置[J].中华武术,2002
[7] 周丽娟.对新规则下武术套路配乐演练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刊,2006
[8] 梁西淋.竞技武术长拳套路演练中音乐配合的美学赏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9
[9] 杨建新.论音乐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影响[J].中华武术(研究),2011
[8] 勾庆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中发挥音乐效应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
[10] 郭三卿.竞技武术套路配乐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
[12] 段旭亮.竞技武术套路运用配乐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5
[13] 江百龙.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