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长三角港口一体化的路径与对策的思考

2018-02-15 15:06
交通与港航 2018年3期
关键词:航运长三角港口

上海海事大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着力点之一。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迎来了新的重要窗口期。这对长三角港口一体化也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

1 新形势下长三角港口一体化的重要作用

1.1 有利于形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支撑

长三角一体化的前提是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港口是实现最基本有形“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在促进长三角一体化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支点地位。

1.2 有利于构建长三角综合运输网络的重要枢纽

长三角港口一体化有利于各个港口之间的合理分工,构建层次化网络化的港口体系,从而形成以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南京港等为核心的综合运输网络。

1.3 有利于形成长三角世界级航运中心

长三角港口一体化有利于上海加快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建成具有较强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推动非核心航运功能疏解,推进与宁波—舟山、嘉兴、南京、苏州、南通、芜湖等周边港口协同发展,引领长三角航运一体化发展,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舟山江海联运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协同发展,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长三角世界级航运中心。

1.4 有利于长三角协同对接“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建设对于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决定性意义。“一带一路”要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为了有效对接“一带一路”,长三角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公水联运、水水联运模式,更需要推进海铁联运、海空联运的发展,打造海陆空立体化的多式联运通道,提供“一站式”和全方位运输服务。由于港口是多式联运的重要节点,长三角港口一体化有利于构建一体化和立体化多式联运通道,有利于长三角港口成为协同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

1.5 有利于推进长三角航运绿色发展

2016年4月1日,长三角区域率先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随着船舶排放控制区的实施,2018年1月1日起,所有船舶到港以后需换用低硫燃油或使用岸电、尾气后处理等替代措施。根据长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方案的要求,自2019年1月1日起,船舶进入排放控制区须使用低硫燃油。随着现行的长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区逐渐对接国际标准,长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区由目前的不高于0.5%的含硫量限制逐渐转变为0.1%的含硫量限制。长三角港口一体化有利于长三角所有港口形成共识,加快实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船舶排放控制方案。

2 新形势下长三角港口一体化的基本原则

2.1 坚持“三个底线”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科学认知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可承载特征,是推进长三角港口一体化的前提。从当前长三角的航运发展与资源、土地、环境的相互关系来看,其资源环境承载状况主要存在三方面梯度差序:水土资源的梯度差序、生态环境要素的梯度差序、航运密度与资源丰度的梯度差序。因此,必须立足长三角航运发展与资源、土地、环境要素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

2.2 对接“三大战略”

在自贸试验区建设背景下,要立足长三角不同地区对外开放的基础和优势,因地制宜确立港口的目标定位,明确长三角港口一体化的不同领域。一是加快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口岸改革创新经验。将上海自贸试验区打造成长三角港口服务功能与政策创新先行区;二是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辐射和集聚作用,加快推进长三角层面区港一体化。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发挥长三角区域优势,代表国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航运合作和竞争,进一步提升对接“一带一路”的核心能力和国际化水平。进一步统筹全局视野下对接“一带一路”的规划布局,基于深水航道资源和区位优势并依托城市综合功能,确立长三角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集装箱干线枢纽港以及大宗商品江海联运体系,形成干支衔接、分工协作的长三角港口物流体系。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长三角港口通过构建国际一流的江海联运综合枢纽港,完善江海联运运输体系和集疏运网络,对接长江流域多式联运通道,提升长江黄金水道的功能和效率;通过加强与长江中上游港口合作,形成长江流域互联互通的航运信息、共享协作的现代航运服务平台、一体化的口岸通关制度。

2.3 实现“四个转变”

由空间一体化向平台一体化转变。为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港口一体化进程,由现有的以空间一体化为主转变为以平台一体化为主。首先,长三角区域实现口岸服务的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在海关监管、检验检疫、边检、海事等与港口航运监管相关的领域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其次,长三角区域实现口岸交易平台的互动。利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服务业开放的优势,建立覆盖长三角的港口服务交易平台、国际航运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

由政府主导向企业主导转变。目前,长三角港口一体化主要体现为政府主导。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进一步增强,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将由现有的以政府为主导转变为以企业为主导。长三角港口一体化体现为众多港口企业所形成的运营网络。港口企业利用其经营网络,向其任何可能的客户提供跨越空间的服务。长三角港口一体化视作为众多港口企业实施其运营网络布局决策的聚合作用结果。港口企业依托其相关子公司、分部构成的运营网络节点,实现信息、知识、人员、指令等在长三角各个港口之间的高效流动。

由要素一体化向制度一体化转变。长三角港口一体化,要逐步从港口的要素一体化向港口的体制与机制一体化转变,在长三角不同区域,打破行政区划,更深层面推动港口一体化发展。交通一体化促进了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目前,长三角已大致完成要素一体化发展阶段,基本形成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三级运作”的区域合作机制,一体化发展正步入制度一体化新阶段。港口服务业属于服务贸易,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在港口服务业可复制可推广的空间很大。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的改革和创新制度可以在长三角各个不同港口复制和推广。

由传统维度向立体维度转变。长三角港口一体化不仅体现在港口服务、集疏运通道等传统的硬环境领域,而且更需要体现在产业、功能、政策与制度等软环境领域。需要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特色优势和制度优势,突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对长三角港口的产业引领作用、功能制度辐射作用、政策改革示范作用和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3 新形势下推进长三角港口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3.1 形成立体化网络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港口物流服务协同

在长三角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环境下,长三角港口一体化,不仅仅局限于长江航道本身,而需要拓展到与长江航道相关联的综合运输服务通道。为此,需要发展以长三角港口为核心的综合运输体系和铁水、水水、公水联运通道,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对周边地区不同层面的辐射作用,形成立体化网络状的长三角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长三角物流服务的协同发展。

3.2 共建多元化弹性化航运合作机制,实现港口制度与政策统一

首先,从长三角层面建立区域港口合作机制,建立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牵头,联合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等相关单位,构建以南京、上海、宁波—舟山四个主要港口为主的合作平台,合作推进长三角港口发展;其次,从社会层面建立区域港口合作组织,在进一步发挥长江经济带航运联盟的协同联动作用的基础上,借鉴欧洲莱茵河和美国密西西比河做法,构建长三角港口协会,协调推进长三角港口资源优化配置和港口要素有序流动。

3.3 完善企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实现港口服务功能一体化

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必须建立在市场调节下的政府主导的、以企业为主体的运行机制,有效满足众多不同类型和不同区域的港口服务需求。利用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宁波舟山港口集团等一些大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沿江港口企业等方式,形成跨区域企业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运营网络,推进长三角港口服务功能一体化。

3.4 强化上海特色和优势功能,实现港口错位发展

在长三角港口一体化的新背景下,上海需要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和资源禀赋,有序疏解上海非核心航运功能,提升对长三角港口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实现上海与长三角区域港口的错位发展和协调发展。

一是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功能制度优势,提升上海高端港口服务业对长三角的产业引领作用;拓展启运港退税功能,提升上海对长三角港口的辐射作用。

二是发挥上海的综合枢纽地位,强化交通体系与长三角的对接作用。利用洋山枢纽港优势,提升集装箱江海联运枢纽地位;发挥上海空港优势,拓展海空联运功能,形成海空联运枢纽;三是实现铁路进港,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国际中转集拼新通道,提升海铁联运的比例。

猜你喜欢
航运长三角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港口上的笑脸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惠东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