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陈秋红
(沈阳大学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我国对于医养结合这一新型的养老模式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它确实可以弥补很多以往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不足,但是还有许多棘手的问题急需解决,老年人在大型医院频繁“押床”,使得医院的医疗资源紧张,而那些患有疾病、急需处理的病患无处安身,而中小型医院的医疗资源却被闲置,这就造成了资源的不协调配置,使“医”和“养”分离开来,这是由于没有合理的部门进行调节和管理。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内部管理的无序性、无组织性,严重限制了模式的发展。模式下两个部门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导致任务责任不明确,相互协作的工作效率低,由此导致多方管理、重叠工作岗位的出现,并出现最后发生问题无人负责,双方互不管理的情况。
2.1 资金方面
筹资渠道不畅。我国养老机构的覆盖范围比较广,大小机构繁多,但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形成是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所以都想与比较大型的、医疗设施比较完善的医疗机构进行合作,但是小型养老机构的就会由于资金不足而不能和大型的医疗机构进行合作,从而转为和小型的医疗机构进行合作,而小型的医疗机构医疗设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老人的医疗需求,这样就会使得老人在突发疾病时无法及时就医,不能实现医养结合的目的,也无法满足国家的期望。
2.2 管理方面
多部门管理。由于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是由两个机构组成,在这种养老模式没有出现之前,这两个机构就各自以独立的体系而存在,各自的管理方式也各成体系,自成一体。而现在这两个机构结合起来,在管理方面的体系制度还不够完善,两个机构还是以各自的管理方式为主,没有进行融合与改善,是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的管理混乱,分工复杂,合作得不紧密。而这种无序性的多个部门同时管理的局面,就会导致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矛盾的日益复杂,并给国家、社会甚至个人带来巨大压力。
2.3 服务方面
(1)养老机构服务的盲目定位
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在为老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的同时,也对这些有服务需求的老人进行了高水准的收费。但是这种高标准的收费方式导致了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需要的老人的减少,因为这对于老人的经济水平是有一定要求的,例如重症患者、残疾人等老人是支付不起这种高消费的养老模式。这已经脱离了公平、公正的社会准则,这种瞄准高端市场进行定位的方式必会导致养老问题的加剧。
(2)服务内容单一
大多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服务机构对服务对象也就是老年人来说,就是为老人提供简单的日常照顾,在老人发生突发疾时提供紧急就医,其余时间并不会为老人提供紧急急救知识,拓展自救技能。发展比较完善的机构也许会为老人提供更为全面的照顾,但也不会与老人进行定期交流、谈心,更为具体的了解老人的需求,其实机构可以为老人定期提供急救知识讲座和定期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这会促进服务内容的更加合理化。
(3)专业医护人员不足
目前,我国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人员严重短缺,由于对养老护理服务的认识不够,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已经是供不应求的状态,这样在机构中的老人就得不到及时的服务,也就很难满足老人的服务需求,而当前很多医疗机构的专业医疗护理人员也不是很多,并不能达到每个老人身边或者每个病床都有一位专业的医护人员的要求,专业医护人员的不足会妨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
社会工作介入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是国家认为的必要之举,国家并发布了文件予以支持。老年人是我国弱势群体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之一,所以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势在必行的。并且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具有独特的优势的,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和舒适,更需要精神上的抚慰,他们渴望有人陪伴,有人倾听自己的诉说,他们希望能找到心灵的寄托者,在老人需要陪伴,需要心理抚慰等服务时,机构并不能兼顾到这些,这就需要具有这些专业技能的社会工作者进行介入。社会工作者可以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服务,还可以为机构提供服务方案,加大机构的养老服务力度,而且可以为完善机构出一份力。由此可见,社会工作介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必要的。
4.1 政策层面
(1)政府加大政策扶持
政府通过修建医疗基础设施和医疗服务资源,整合医疗和养老各方面的资源运用,为老年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养老环境,认真落实到“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政府可以为医养结合养老下的老人提供津贴补助,让老人有资金去购买专业的服务,政府也可以设立专项,统一为老人购买专业的服务。
(2)政府加大购买力度
政府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宗旨的,他不是只服务于老年群体,而社会工作通过长期参与养老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医养结合的老人做一套完整的项目,然后政府来购买这个项目,与社会工作者一起为这些老人提供优质的服务。政府也可以大力支持、资助一些社会团体、机构,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为老人医疗养老方式的有效运行出谋划策。
4.2 社会层面
(1)加大宣传力度,取得广泛的认同感
要对社会工作的概念、目标、功能、特点、专业价值等进行宣传,让大家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进行理解和认同,在有问题时能想到社会工作者及其机构,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尤其是老年人,要让他们对社会工作者产生信任和支持,在他们的积极配合下才能为他们提供医养照料服务。社会工作者可以经常为老年人开展医疗保健方面的讲座和经常到社区与老人谈心,让老人更加认同社会工作者的工作。
(2)组织社会上的其他组织参与支持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说明一个人办不到的事,很多人在一起却能轻易办到。只靠社会工作的力量也很难顾及到我国大量的老年群体,所以要组织、动员社会上的其他力量一起,为老年人服务,政府可以鼓励社会上的其他组织,社会工作者可以联系社会上的志愿者团体、义务医疗服务团体等,为老人提供定期的医疗和养老服务,让老人的医养服务更加周到。
4.3 服务层面
(1)加强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沟通与协作
在独立自主、自成体系的模式下,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很难融合,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来进行调解,社会工作者可以作为调解者对双方进行疏导,与他们沟通协调,使得每个部门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避免出现部门重叠、多头管理和出现问题无人问责的情况。mvmk
(2)定期为老人进行心理疏导
处于高龄期的老人,心理上会有较大的压力,目前医护人员短缺,医疗资源不足,而老年社会工作在为老年人服务方面颇有经验,可以针对有压力的老人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通过一系列专业的工作方法为老人提供真实有效的服务,这样既缓解了医护人员紧张的问题,也保证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进一步促进老年人生活的改善。
(3)协助提升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目前发展还不成熟,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的服务人员,可以为机构内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获得老年护理证书,还可以对医疗机构内的护士进行相关老年知识的科学善及,了解老年人的心理,以便更好地提供服务。另外,社会工作者通过实际参与,可对“医养结合“问题进行深人研究,完善科学研究成果。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关怀和支持。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提出,为老人们提供了便利,但是它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这就需要社会工作参与进来,与政府一起为老人服务,为养老和医疗做贡献,逐渐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完善和发展,以减轻社会的养老和医疗服务负担,积极响应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