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在河南农村古建筑保护中的作用

2018-02-15 09:28郭文芳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48
建筑 2018年22期
关键词:古村落古建筑河南

郭文芳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 100048

唐坤剑 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国际)美术学院,郑州 450000

王 旭 西安苍龙实业有限公司,西安 710000

本文意在通过对古建筑所做的数字图像、三维立体扫描、虚拟现实等方式以及最终建立的互联网数据库,更有助于对这些散落在民间的古建筑进行管理和保护。

1 河南农村古建筑生存现状分析

在现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不仅城市正在失去其特色,而且农村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开始盲目地发展,对于很多人来说,城镇化无非是城镇的规模变大了或是经济、生活水准相比较之前有更大的提高。那么,在新农村建设中,村落的文化是不是也应该相应地活跃起来,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据第三批全国文物普查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国新发现古建筑263885处,其中农村古建筑占很大比重,普查成果同样也显示中国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其中保存状况较差的占17.77%;保存状况差的占8.43%。2013年《河南公布首批传统村落名单》就有320个村落名列其中。然而古村落消失的速度却远远高于官方公布的数据,冯骥才先生表示,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2014年1月1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古村落的拆与留”为题报道了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与古村落、古建筑的冲突,指出在摩擦中古建筑则成为了经济建设的牺牲品。2015年2月3日的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聚焦古建筑保护—河南新郑被航空港‘吞掉’的古村”指出了经济建设与古建筑之间的矛盾。

在对已经被列为河南传统村落名单中的村庄的考察中,发现古村落的主体—古建筑(包括四级文物在内)—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在部分农村里,甚至是被列为当地古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筑,有的也已不复存在了。更多的古建筑不是残破不堪就是面临着即将消失的危险。所以,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不能是仅仅纸上谈兵,只有从实际行动上保留住这些在生存边缘徘徊的农村古建筑才能真正做到让“乡愁”有所寄托。

2 “互联网+”运用的时代性特征

从“机械复制大时代”到“读图时代”再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这正是社会急速发展的体现,现代社会显然已经步入到了一个网络的世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全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而且还使普通民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互联网+”行动计划正是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重要体现。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在“互联网+”的发展目标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可见,我们现在正处在“互联网+”的重要发展阶段。

互联网不仅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互联网+”古建筑或“互联网+”文物也让这些古建筑或文物也变得更加普及,例如故宫博物院推出以介绍展品为主的“每日故宫”APP不仅让故宫活跃了起来,而且让每个人足不出户都能了解到故宫的文物。再如,2016年“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正式向全球开通,全国各地的网友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漫游敦煌。还有2017年11月14日,湖南理工学院历史建筑保护“文物云”平台正式运行,首批共有70余个古建筑纳入了监测系统。从2015年故宫博物院推出“每日故宫”APP,到2016年“数字敦煌”正式上线,再到2017年湖南理工学院推出的“文物云”平台正式上线。利用互联网来推广文物、建筑的技术也日臻成熟。那么,同样“互联网+”在与河南农村古建筑保护的合作中也将可以发挥出无限的潜力,“互联网+”不仅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河南农村的建筑文化或民俗风情,而且在对于这些古建筑、古村落的保护中也将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那么,如何利用“互联网+”来重新塑造河南农村的古建筑,这虽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但却是一个可以传承河南区域性文化的极佳手段。

3 “互联网+”在保护河南农村古建筑中的具体体现

“互联网+”在保护河南农村古建筑中的具体体现主要是做好互联网数据库的营建工作,同时也涉及到摄影采集、图像处理和数据储存、互联网推广等重要环节。

当然,对农村古建筑的数据采集工作是一个极为庞大的任务,但采集的方法则可以多样化。在摄影采集方面,可以有效地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比传统测量的优势在于,可以深入到复杂的环境中,并且能够比较快速准确地精确地得出古建筑三维坐标点的云数据,利用这些三维数据,我们就能够比较准确地构建出建筑物的三维立体图像。而这些数据不仅能够为古建筑提供完整的数字资源,而且更有利于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和维修。除了对实物进行专业的三维激光扫描外,还可以在具体操作中,责任到人,借助村干部、村民的力量来完成数据的收集工作。以登封市三过尧村为例,在单体古建筑作出三维扫描,建立数字档案之前,首先要向村干部或村民落实古建筑的基本概况,还可以通过采访、测量、扫描或绘图等方式为每一个古建筑建立相对应的名片。

通过前期的工作之后,接着就是要进行分类整理、登记造册,并实现数字化的保存。“数字化保护古建筑是一个新的途径。以计算机新型实用化为基础.在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和数据库的结合下,再运用人工智能,对古建筑相关的文字、图像以三维数据的形式进行信息储存,也就是数字化保存,并进一步建立数字化建筑库。”进行信息整理和程序设计,构建而成数据库,不仅可以实现对各个单体建筑的计算机检索查询而且还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到该地区建筑的总体特征,同时也可以通过扫描分析病害,找出相应的补救措施,为其修缮和保护等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对于相关数据库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按照地区、村落分类的总体建筑概况;②单体建筑的名称、位置;③单体建筑的具体构造特征;④相关病害的分析;⑤虚拟漫游,利用VR/AR等新科技进行立体再现等等。

数字化的保护方式具有高逼真度、广泛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等优势,所以这是对古建筑长期保存的一种有效方式,也可以在传播上提供有利的条件,方便在其他领域的开发利用。在此基础上也便于开展对河南农村古建筑的深入研究,梳理当地的地理与文化脉络,鼓励当地的文化建设。

4 小结

由于城乡建设和古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有限的资金投入解决不了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再加上相关部门的忽视、专业人士的短缺等,这都为利用“互联网+”来保护河南农村古建筑带来了很多的局限和困难。但是由于数字化的古建筑可以永久保存,还能够提高当前的宣传和管理水平,所以,为河南农村古建筑建立数字档案,进行实时监测,把整个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上去可以说是一个“功在当时,利在千秋”的大事。

猜你喜欢
古村落古建筑河南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中国古建筑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