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济宇
(台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浙江台州 318000)
台州市地处浙江东南部,居山面海,平原丘陵相间,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城市附近的低山丘陵就成为了一些开发建设项目用地选择。农业经济在近年来也发展较快,许多农业生产分布在坡陡、土薄的山坡上,土壤保土、保肥性差,由于人为的耕作、经营等扰动,造成土层减薄,质地变粗,导致土地生产力降低,涵养水源和生态保护功能减弱,既加剧了水土流失,也对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造成不利影响。经济建设和农村发展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地的水土流失现象,对经济和环境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急需治理。
佛岭水库水源地面积20.28km2,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南部,属于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流域内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土地利用现状以林地、园地为主,多年平均降水量1676mm,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流域内水土流失总面积1.51km2,占流域总面积的7.45%。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以轻中度为主,大多分布在坡耕地、疏林地和园地。
佛岭水库水源地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地相对分布在中部河谷平原,治理措施集中在低山陵区。措施主要有:坡面小型蓄排水工程、坡改经工程、拦砂坝工程、道路边沟工程、封育治理和宣传措施。
坡面小型蓄排水工程主要针对的是有一定流失的经果林,采用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综合工程措施进行治理。在坡顶布设截水沟,截水沟采用梯形混凝土结构;再根据地形每隔30~50m布设横向排水沟,根据当地的雨量情况,设置排水沟的大小,采用梯形混凝土结构;在各区中每隔150~200m左右布设纵向排水沟,连接到附近的溪流或者山脚的其他排水系统,排水沟根据地形情况设置成阶梯状,在平台作为生产道路;在坡面上根据地形每1.5~3hm2设置一个约1m3蓄水池,与排水沟相连接;在排水沟的出口设置一个约3~6m3的沉沙池。
坡改经工程主要针对有一定流失的坡耕地,通过改变种植方式来减少水土流失,选用适合当地生长的桃树和桔树,并在林下套种金银花,果树间植,株距3×4m;金银花250株/亩。
拦砂坝工程主要是为了减少泥沙对下游的影响,结合地形和附近的村民的生产生活布置,拦沙坝均采用生态型过水坝,均布置在山沟与河道内,坝高控制在1~3m,采用灌砌块石坝体。
道路边沟工程主要针对没有防护的村道,边沟设计采用沟深0.3m,宽0.3m,C20混凝土矩形结构,路边沟碰到道路时采用埋设涵管的方式进行连接,涵管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埋设深度>0.7m,在排水沟出口设置3~6m3的沉沙池。
封育治理和宣传措施项目是为了提供区内群众的水土保持观念和对发生水土流失的疏幼林、部分荒山坡,或遭到自然灾害(如火灾、病虫害)、人为破坏的林地和采伐迹地,面积较大、位置相对偏远的区域封育保护。对涉及的村民发放封育管护费,并在村庄附近路旁设置宣传标识。
通过对竣工后的佛岭水库水源地的走访调查及施工过程中碰到的各类问题的处理,我们在本次小流域的治理收益良多。
对坡面水土流失的治理一直是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的难点,主要问题有村民的不理解(政策处理难)、施工材料的运输问题及实际地形的不可控性。本次治理把治理区域选择在道路附近,减少了材料的二次搬运费用,并且把坡面的蓄排水系统和道路和灌溉系统相结合,把排水沟设计成道路台阶,沉沙池兼做蓄水池,为村民的生产提供的方便,在施工过程中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对于交通及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横向的排水沟可用土沟代替,在沟内可撒播草籽,在地质条件不好的地区可采用竹节沟形式,单节长度控制在50~100m,既经济又有一定的蓄水功能。
坡耕地的经济林改造改变了耕作方式,减少了土地的扰动和裸露时间,有效的减少了水土流失量。通过种植高价值的经济林和林下套种的方式又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在经济作物的选择和管理上,可向当地的农林部门了解信息,通过多方合作把事情办的更好,让群众更加满意。在一些地形较好且投资较大的项目上,还可以推广坡改梯工程,把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也能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
拦砂坝因为不占用村民的土地,一直是小流域治理时最受当地群众喜欢的工程,因为拦砂坝既能拦挡泥沙,也能增加村庄附近的水域面积,能为附近的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在拦砂坝的设计中,要充分结合附近的建设风格,在外观设计上能很好的融入当地自然景观中,不要有大面积的混凝土裸露。在拦砂坝的高度设计上,要考虑河道的行洪要求,不得为增加水域景观面积擅自加高拦砂坝。
道路的边沟防护主要是对一些没有系统防护设计村民自建道路的一种补充,可结合村庄的绿化景观建设,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对道路的两侧进行适当的景观绿化,结合新农村的规划建设,能有效的提高和改善村居面貌。
封育和宣传措施是对整个小流域治理的有效补充部分,能极大的提高村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在当前的形式下也极有必要。
通过对本次小流域治理的情况上来看,针对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治理的小而散、投资少和当地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在今后的治理上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各类规划和设计,把有限的资金落到实处,在设计上要贴近群众,只有充分的为考虑了群众实际需求,工程最后才能得到支持并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