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健 加 静 李 瑞 王 煜 杜苗苗
大肠癌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大肠癌所导致的死亡率仅次于胃癌、肺癌与肝癌,居第4位。大肠癌病情发展有很大的隐匿性,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临床确诊时往往已发展到晚期,导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1]。结肠镜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式,作为一种有创检查方法,对老年患者有较大影响,容易引起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老龄化是大肠癌发病的重要原因[2],因此,选择一种无创、简便、可重复操作的有效检查方式对大肠癌老年患者有重要意义[3-4]。本研究对59例疑似大肠癌老年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老年人大肠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59例疑似大肠癌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27例,年龄62 ~ 85岁,平均(71.68 ± 4.15)岁。
1. 纳入标准
①患者腹痛、贫血、腹部包块与排便习惯及排便性状改变;②术前经多普勒超声检查;③经病理学检查证实。
2. 排除标准
①肝、肾、肺、心等脏器合并其他重大疾病者;②研究前接受过相关治疗者;③哺乳期、妊娠期的女性;④存在沟通障碍、精神疾病者;配合度、依从性较差者;⑤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采用东芝Aplio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探头频率3.5 ~ 5.0 MHz。患者检查前3 d避免钡灌肠检查,检查前2 d饮食以少渣和流质半流质为主,检查前12 h禁食禁水,排便后即可检查。疑为乙状结肠与直肠病变患者,检查前需适度充盈膀胱。患者取仰卧位,沿体表大肠走向行全腹部多切面、多角度、多方位连续扫描,观察患者有无肿块和肠梗阻等情况。反复探查大肠部位,对探到的可疑肿块进行反复扫描,观察肿块部位、大小、形状、边界、回声、活动度、肠壁厚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一步观察腹腔和腹膜后情况,检查是否有淋巴结肿大、腹腔积液情况和脏器转移情况等[5]。最后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诊断效能。
59例疑似大肠癌老年患者中,5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大肠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89.83%(53/59),灵敏度为92%(46/50),特异度为77.78%(7/9),阳性预测值为95.83%(46/48),阴性预测值为63.64%(7/11)。见表1。
表1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n)
图1大肠癌超声诊断图(大肠癌典型超声表现为狭窄型图像,肠壁呈现环形不规则增厚,肿块区呈现耙环征或假肾征,周边底中心、强回声,周边区域为环形肿瘤及增厚肠壁,肿瘤周边或内部有血流信号)
图1大肠癌病理诊断图(腺体排列紊乱,并且上皮细胞间质消失)
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定位53例,其中回盲部9例,升结肠10例,乙状结肠及交界处11例,降结肠10例,横结肠1例,直肠12例,定位准确率为89.83%,见表2。
手术检查结果显示有47例患者出现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周围脏器浸润、腹水和肝脏转移情况,超声诊断确诊43例,诊断准确率为91.49%,见表3。
表2 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准确率
表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远隔脏器转移的准确率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症状不同[6],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多种心肺系统疾病[7],采取肠镜检查时,会加大检查风险,彩色超声是临床检查老年人大肠癌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查方式[8]。大肠癌主要分为肿块型、浸润型与溃疡型[9]。大肠癌须与其他一些具有腹部肿块、腹部绞痛,直肠出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的肠道病变相鉴别,包括大肠的良性肿瘤或息肉样病变如腺瘤、炎性息肉、老年性息肉、肠壁脂肪瘤、血管瘤、平滑肌瘤等;大肠各类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bn氏病、阿米巴肠炎、日本血吸虫病、肠结核、结肠憩室炎、阑尾炎周围炎症性包块、放射性肠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良性直肠、肛管疾患如痔、肛裂、肛瘘等[10]。其他如肠套叠、乙状结肠粪块积贮及罕见的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亦属于鉴别之列。由于大肠癌症状并不特异,与肠道多种疾病临床表现相重叠,故在临床诊断中多采取主动性诊断方式,排除诊断法少用,对于可疑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后仔细检查,配合纤维结肠镜或X线钡餐灌肠及病理活检往往能作出明确诊断[11]。结肠癌主要应与结肠炎症性疾病鉴别,包括肠结核、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肉芽肿、阿米巴病肉芽肿等[12]。
大肠癌肿块型超声表现主要为:肠壁正常层次结构消失,有一定程度增厚与僵硬化,病变局部区域有低回声肿块,边缘不规则,病灶向肠腔内外隆起,表现出明显的肠腔偏移。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瘤体周边及内部有丰富的血流信号,基底部血管较宽,血管较长而迂曲,血流信号为条状或棒状,血流最大速度平均36.79 cm/s,阻力指数为0.71[13-14]。浸润型病变范围有明显增大,肠壁有不均匀增厚,瘤体内部为低回声,中心区有不规则较强回声。横断扫描显示靶环征或假肾征,浸润全层,肿块部位肠腔有明显的狭窄,近端肠管则有明显的扩张,肠管内有内容物潴留[15-16]。彩色多普勒显示有星点状或短棒状血流信号,肿块向浆膜外明显浸润,血流信号增加,瘤体内有高速高阻血流,阻力指数0.68,平均最大血流速度42.57 cm/s[17]。溃疡型大肠癌超声显示病变组织周边有明显隆起,肠壁有不均匀增厚,内膜不规则,中心区域凹陷,彩色多普勒显示瘤体内部有点状或棒状血流信号,血管细小、分散,内部有高速高阻血流,阻力指数0.75,平均最大血流速度38.48cm/s[18]。有研究认为,血清癌胚抗原清癌胚抗原和大便隐血试验可诊断晚期大肠癌[19]或者结肠镜诊断[20],但总体检测效率偏低,超声诊断大肠癌需与肠结核、肠壁增厚、肠道淋巴瘤等进行区别,掌握各类疾病的典型超声表现,增加诊断准确率[21]。本研究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患者大肠癌的准确率为89.83%,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77.78%,阳性预测值为95.83%,阴性预测值为63.64%;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准确率为89.83%,诊断远隔脏器转移的准确率为91.49%。
综上所述,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人大肠癌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定位准确率与脏器转移诊断准确率,是老年性大肠癌临床筛查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