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养成

2018-02-14 04:03王进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桌子正方体小朋友

王进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指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怎样在教学中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每位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一、在具体的情境中形成概念

概念的抽象与概括性强,而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很难接受抽象的概念,因此,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的事物相联系,让学生感性认识概念.

【片段一】《6和7的认识》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你能从图中找出用6表示的物体吗?

生:6个小朋友,6张桌子.

师: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数一数.

生:数出6个小朋友和6张桌子.

师:桌子、小朋友都用数字几表示?

生:用数字6表示.

師:除了小朋友在劳动,还有谁?

生:老师.

师:那么,现在一共有几个人在劳动?用数字几表示?

生:7个人.用数字7表示.

师:这幅图里还有什么用数字7表示?

生:凳子、6张桌子加1张讲桌.

师: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数一数.

学生数出6个凳子和6张桌子加1张讲桌.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用6和7表示的?你用6和7说一句话.

生1:有.有6个小朋友,7朵花.

生2:有6只蝴蝶,7辆汽车.

从上面的片段可以看出,教师先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找出用6表示的物体:6个小朋友,6张桌子等,接着提问:除了小朋友在劳动还有谁在劳动,很自然地让学生从中知道,6与7的联系,7比6多一个,6比7少一个,虽然没有在教学中没有涉及加减法,但从这堂课里已经开始渗透,学生在情境中懂得了6与7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的认识基础就是具体情境.所以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之初,就是从生活情境出发的,数的概念与具体情境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在具体操作中学习数学规律

数学除了有一定的概念以外,更多的数学中存在的规律性的知识,如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等,而形的操作有助于发现规律,为学生以后更好地理解应用规律奠定了基础.

【片段二】《除法的认识》

教师从学具盒中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个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师: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先拿出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再拿出4个剩下的正方体,每份放1个.

师:这就是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师出示: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每个盘子里同样多.

师: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得同样多,应该怎样放?

师:每盘放几个?是不是每盘同样多?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

师:像上面这样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除法其本质就是面对特定问题的一种固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何使学生形成这种策略,本片段给我们进行很好的诠释.教师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具体操作,在多次的反复操作中,形成了对除法性质的初步理解,使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除法认识,而这种性质的理解与获得是以具体操作为基础的.

三、借助图形解题,发展抽象逻辑思维

借助图形解题的最大优势是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在解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时,恰当选用线段图、示意图、集合图等,是寻找解题途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片段三】《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师: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你觉得获得了这些信息后,你的头脑中是不是对具体的条件问题很清楚了,有没有好的方法把条件问题整理的更清楚?自己动手试试看.

师:你是怎样画图的?在画图中要注意什么?

生:先画原来长方形的花圃,长8米,就画一条线段表示长8米,没说宽多少,我们就大约地画出宽.再画长增加3米,面积就增加18平方米.

师:3米在哪里画?同学们用手势表示一下.能不能画在宽上?哪一部分是18平方米?好了吗?问题如何表示?

师强调,画出的图要让人比较清楚地看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同时让同学对展示的图进行自评,并进行修改.

师:谁能根据我们画的示意图再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通过图你发现了什么?

师启发:从图上看,要求花圃原来的面积,要先求什么?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出原来花圃的宽?

从学生思维发展角度来讲,形象思维发展要先于抽象思维,这一发展规律就决定小学生在解决较复杂、较抽象的问题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借助直观图形等策略则有利于降低思维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逐步过渡到抽象阶段.

猜你喜欢
桌子正方体小朋友
擦桌子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拼桌子
打桌子
找茬儿
你用对“数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