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丹丹 吕九芳
[摘要]以“NS”居住空间和家居产品设计服务某地区特色小镇建设为研究目的,通过对南京某地区乡村房屋实际利用率等相关数据的收集,对“NS”实施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某一案例进行房型空间改造来真实地展现“NS”的实践性成果。
[关键词]特色小镇;农舍(NS);民宿;办公家具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 in a specific area with the "NS" living space and home product design. And then collecting the date of actual rural housing utilization in a region of Nanjing to analyze the possibility of "NS". Finally,the article will show the "NS" practical results with a real case of room-type space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Characteristic small town;Farmhouse(NS);Bed and breakfast;Office furnitures
基于传统朴实的生活方式進行创意“NS”居住改造设计,既有利于资源的重新整合,又能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而要达到“NS”居住改造设计的目的,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农为重,关注最基层人民的生活,让人民的腰包鼓起来,腰板直起来。
一 、特色小镇建设背景
(一)“特色小镇”概念的起源
“小镇建设”的概念并非近期出现,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有学者提出。中国改革开放后近40年虽都处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关键时期,但农村发展却相对滞后[1]。如今,“小镇建设”成为诸多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国家重点建设的相关项目也分批涌现。“十三五”规划当中,将实现“特色小镇”健康发展与农村脱贫定位成双重目标,以期在扶贫过程中,积极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产业。
在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公布了127个特色小镇名单,特色小镇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此良好的社会背景下,许多成功的案例也应运而生。
(二)特色小镇成功案例优势分析
本文将以南京地区新开发的特色小镇——“无想·国际创业小镇”为案例进行分析。该项目坐落于南京市溧水区,紧邻无想山风景区,空气清新、景色秀丽,适合办公和居家生活。国际创业小镇在进行空间结构规划时的定位是“一园、两轴、三板块、八村落”,这有别于传统的自然景观型特色小镇的建设。小镇围绕创业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而展开建设,致力于打造一个面向全国、引领全省的特色小镇。正在建设的小镇吸引了大量企业与人才的进驻,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配套硬件设施数量和品质的相应增加和提升,大大改善了溧水区相对落后的生活面貌,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服务行业从业者的增收。由此可见,“无想·国际创业小镇”的开发建设项目,是当地政府建设特色小镇的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三)特色小镇规划下“NS”概念的引入
“NS”是什么?其是“农舍”的简称,顾名思义就是农民居住的房舍。小镇由众多乡村构成,组合形式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小镇的主要组成人员是基层农民和普通职工,据有关数据显示,小镇约88%以上人群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有着国家分配的几亩良田以及宽敞的自家小屋和小院。由于“80后”、“90后”人群大都在外奔波工作,在家的多为年长者,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安逸宁静的“慢生活”,与节奏快速的城市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NS”设计规划条件
(一) 农村现有房屋资源利用
以下是针对江苏省南京市某地区在2008-2018年间的房屋变化进行的数据采集。表1中土房和茅草房的可使用时间约为1.5年左右,家庭人数最高时可达到10~12人;一层砖房的可使用时间约为2~5年,居住人数约为3~6人;二层小楼的可使用时间为2~10年,居住人数约为3~6人;三层及以上楼层的可使用时间约为5~10年,居住人数约为3~5人。表1中的数据均取最小值参考,且数据不包括独居人群与其房屋的分析。人均使用面积=房屋面积/人口最大值;年限率=调查存在时间/10年总时间。安全率与卫生率以及综合总体评价标准通过其他研究方式获得,以本文数据为准,不做过多解释。
通过对2008-2018这10年间农村房型的相关数据调查,可以明显看出农村人民的居住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从以前的一大家人住几十平的小房子,变成了一小家人住几百平的大房子,人均使用面积大大增加。从最早的4.1%的人均住房面积发展到如今的80%,已经远远超出国家的人均使用面积标准比例,可见这10年的社会发展变革之巨大。
从农村房屋各方面利用情况的数据可以看出(表2),农村居民在房屋空间的利用上缺乏合理规划。房屋利用率的数据主要按一段时间内房主在该房间的所处时长计算而得,比如卧室、客厅、厨房、厕所,因为利用率非常大,所以在卫生和安全以及总体评价上都相对较高;而杂物间和闲置间的利用率较低,在卫生状况和安全性上总体低于其他房间;院落的利用形式和车库的利用形式因为存在不可预知的因素,所以在总体的评价上处于中等水平。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明显发现近几年农村房屋使用情况发生的巨大变化。现在房屋使用情况普遍为“房多人少”,出现大量的房间空置,空间浪费的现象较为严重。正是因为这种问题的存在,使得“NS”的建设更具实际意义。
(二)“NS”与“民宿”在发展定位上的区别
“民宿”[2][3]这个富有特色文化气息的名词,近几年一直活跃在大众的视野内,并在短短几年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民宿”在国外被简单地叫做“Bed and Breakfast”,日本则称其为Minshuk。据有关资料显示,民宿出现的时间大约在1981年左右,由日本传入我国境内,在台湾地区首先发展[4]。
本文中的“NS”发展,是基于中国当代社会“五位一体”的发展形势而提出的。它的形成具有其特殊的历史性、社会性、经济性、稳定性和生态性。在发展定位方面,“NS”与发展已久的“民宿”有着很大区别,但在一定程度上两者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1、“民宿”的发展定位
当代的“民宿”是由当地住户利用空置的住宅区域改造设计而成,依傍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等人文景观,因而十分具有地方特色和人文情怀,有学者曾认为:“住一个民宿,其实是开始了一段旅程”。“民宿”在国内的发展异常迅速,线上线下配套设施相对成熟。线上,民宿的发布网站比比皆是。例如:Booking.com缤客、自在客、途家、飞猪、携程等;线下,民宿本身就有着健全的硬件设施和优美的环境(图1)。
2、“NS”的发展定位
“NS”的定位首先是基于农村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基于农村居民房屋空置的现状,同时也本着不改变传统居民生活环境的原则[5][6]。与“民宿”不同,农舍的环境定位并没有要求必须与景区或者历史遗迹相邻,因为农村本身就自带一種浑然天成的景色。
3、“NS”与民宿的区别
(1)周边环境的配置
“NS”的周边有着望不到边的广阔良田,有着农民辛勤培育的菜园、果园,有着碧波涟漪的池塘。随着季节的不同,景色也不同,或看到绿油油的稻穗,黄灿灿的油菜花等;或听到早晨的鸡鸣,午后枝头的鸟叫,夜晚的阵阵蛙声等;或能闻到雨后大自然的泥土芳香,日出时绿草伴着露珠倾吐的草香,鱼塘里鱼儿穿梭带动水翻起的鱼腥味等,都是难得享受的恬静。
“民宿”的周边要么是青山绿水的风景区;要么是高墙树立的历史文化区;抑或是充满主题色彩的游乐区;甚至是在夜晚依然灯火通明的夜生活区等。四周还围绕着各类商品店、特产店、纪念品店等,嘈杂声不绝于耳,惹人烦躁。
(2)寄居的人群特色
“NS”的居民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更多的是中老年人和孩子,他们每天早睡早起,生活很有规律[7],无非就是种地、带孩子、收拾家务。这些居民生活悠然,每天都乐乐呵呵,脸上总是带着微笑,邻里间互帮互助,没有太多的勾心斗角,给人一种朴实的温暖。
而“民宿”的经营者虽有些是当地人,但更多的是投资商。与淳朴的“NS”人微笑着说“多点少点都无所谓”不同,商业世界习惯给服务打上“价格标签”,大量此类商业活动的出现是民宿的地域特色造就的,是事态发展的必然结果。(图2、3、4)
(3)生活状态的安排
“NS”的目的重点在于让来自喧闹城市生活的人们体验最淳朴的乡间生活状态。“NS”可以就不同的时节、时令安排不一样的生活作息和田间体验等,以丰富住户生活的娱乐性。而“民宿”则更多侧重于旅游居住,游客来到具有特定风景的地区,“民宿”提供具有这种特定风景的生活环境,让游客时刻都置身于这种风景当中。
三 、“NS”改造设计与室内家居设计
进行本次案例设计的是当地住户家中空置的二层房间。空置房间的基本尺寸约为7.6m*7m*3.9m,设计后的实用空间约为7.6m*7m*2.7m。值得一提的是,农村房屋多为坡屋顶形式,这样有利于利用屋面坡度进行自然排水。
房屋改造前的空间如上图5、6所示,图5显示的是实际测量后房间俯视剖面图,图6是实际测量后房间左立面剖视图。图7则是经过作者设计改良后的室内布局简易图,内部空间的设计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增加了休闲元素,比如沙发、飘窗、地毯、绿植以及未能在图上表现的室内装饰设计等。后期,“NS”将会继续朝着自然淳朴的风格发展,希望可以达到如左图8、9所示的效果。
结语
特色小镇“NS”设计规划旨在发展非城镇地区的居民经济,以积极响应国家城乡发展规划[8]的以人为本、发展经济、改善广大基层人民生活、提高居民收入、加快地区城乡融合、促进各方面设施建设为其主要目标。“NS”的规划设计[9]在未来将会为特色小镇的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而特色小镇的建设也将为“NS”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两者的相辅相成,让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美丽乡村[10]就会呈现在大众眼前。
参考文献
[1]赵洪丹,朱显平.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J].当代经济学,2015(09):96-108.
[2]库珊珊.乡村旅游民宿现状及发展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1):98-99.
[3]罗云利.民宿设计与民宿发展的标准化及特色化思考[J].经贸实践,2017(12):52-54.
[4]孙姣姣,贺勇,孙炜玮.大陆与台湾地区民宿研究评述[J].华中建筑,2018(02):1-4.
[5]黄兆成.乡村传统居民环境设计与保护略谈[J].创意设计源,2016(11):11-15.
[6]罗玉花.农村居住环境设计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6(12):115-116.
[7]张涛.规律作息有益健康[J].驾驶园,2012(08):95.
[8]任凯.城乡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体现[J].建材与装饰,2018(05):85-86.
[9]朱焘.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国设计崛起[J].创意设计源,2012(11):10-15.
[10]邵展.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0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