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学宏,王继东,赵惠梅
(宁夏灵武市农牧局,宁夏 灵武 750400)
形成尿结石需要经过一个很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是指存在于尿液中的液态物质逐渐变成固态物质的过程。该过程需要足够的能量,促使形成结石的能量来源于尿中含有大量成石物质,可以导致尿液过饱和。在尿液过饱和时,液相就会出现向固相转变的趋势。健康羊体内会存在多种结晶抑制因子,其与机体尿液过饱和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但在某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这种平衡被打破,加之结晶促进因子以及基质等因素作用下,会促使结晶逐渐聚集,最终形成尿结石。
羊尿结石的形成还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性别、水质、饲料、气候等,其中最重要是水质和饲料。当前普遍认为羊饲喂含较高比例精料的日粮,尤其是含有较多矿物质时,容易形成尿结石而发病。例如,当羊饲喂过多的麸皮、高梁等精饲料,尤其含有丰富的磷,往往会导致尿液中磷酸盐类含量增多,从而容易形成尿结石。饲料中含有高水平钙、磷且比例不合理时,会导致膀胱中出现钙、磷等化合物过度饱和的情况,开始从溶解状态中逐渐被析出,并与尿生殖道中脱落的上皮细胞、纤维蛋白、凝血块以及其他异物结合,逐渐形成结石物。在水质硬度大的地区,由于pH值过高也导致羊尿结石的发病率升高。当羊泌尿器官出现发炎,常见的是患有泌尿器官疾病,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炎等,由于尿液中聚积炎性或细菌产物,可能成为泌尿器官中盐类晶体物质环绕沉淀的核心。另外,当羊尿路发炎,导致较长时间或周期性出现尿潴留和尿闭时,会促使潴留尿液中的尿素发生分解生成氨,从而使尿液变为碱性,尿液碱化后就会析出很多较难溶解的盐类化合物(如碳酸钙、磷酸钙、磷酸铵镁等)。同时,尿潴留会导致尿液中的有机物含量增多,促使盐类晶体物出现凝结、沉淀,从而进一步促进尿结石形成。
发病初期,病羊排尿次数增多,时间变短,接着出现尿淋漓。发病中期,病羊用力努责,举尾弓腰,但无法排尿,往往伴有频繁起卧、发出呻吟,离群独处,并由于不同部位形成结石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肾盂结石,病羊举尾弓腰,往往排出浅红色的均质尿液,触诊肾区反应敏感;膀胱结石,病羊努责、经常排尿,且往往是粉红色的血尿,如果尿道口被结石堵住,则无尿排出,有时该结石能够活动,在其离开尿道口时就会出现时尿时不尿、尿频的现象;尿道结石,结石数量较少时可通过努责随着尿液排出,积聚数量较多时,即使用力努责也不可排出尿液,但将结石清除后就会喷出尿液。另外,除肾盂结石外,尿道结石、膀胱结石都可导致膀胱破裂,主要特征是停止努责,且依旧没有尿液排出,病羊安静,卧地不动,触晃腹部可听到液体波动声。
药物治疗。如果病羊发生轻微的尿结石病,且结石没有完全堵塞尿路,可按体重使用0.03~0.1 mg/kg乙酰丙嗪,并按体重配合使用1~2 mg/kg氟胺盐酸甲葡胺,混合均匀后静脉注射,能够缓解尿道平滑肌痉挛以及松弛阴茎肌的收缩,避免尿道膨胀和发炎。同时还要按体重使用300 mg/kg氯化铵,与糖浆混合后口服,使尿液酸化,从而溶解结石。
手术治疗。如果病羊的尿道被结石彻底阻塞,需要通过手术清除结石。病羊要先限制饮水,接着穿刺膀胱,以使尿液尽快排出,减小膀胱的压力。如果结石位于尿道突,术者可用手对阴茎及睾丸轻柔抚摸,让阴茎勃起,使尿道突导出,此时即可挤出结石或者将尿道突切掉,从而排出结石。如果结石位于“S”状弯曲部,术者要在睾丸后侧采取常规手术切开,将阴茎取出后查找结石,接着将尿管切开取出结石,最后依次对尿管、皮肤进行缝合。病羊术后要注射适量的利尿和抗菌消炎药物,连续使用1周。
对症疗法。如果发现羊可能患有尿结石或通过手术将结石取出而使尿路比较通畅,都要尽快使用利尿剂,如按体重肌肉注射1 mg/kg克呋喃苯胺酸(速尿),每天1~2次,连续使用3~5天,同时供给大量的清洁饮水,用于形成足够的稀释尿,由此使尿液晶体浓度下降,抑制析出、沉淀,还可通过冲洗尿路促使细小体积的晶体结石经由尿液排出。如果发现羊泌尿器官发炎,要尽快使用抗菌消炎药物,如按体重肌肉注射5万IU/kg青霉素钠(钾) 、10~15 mg/kg链霉素,注意二者分开注射,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
加强饲养管理。羊采取舍饲时,要供给营养全面、均衡的日粮,避免长时间饲喂单一含大量矿物质的饲料和饮水。羊日粮中可加入含有丰富维生素A原的饲料(如青绿豆科植物、胡萝卜等)或者直接添加适量的维生素A,避免泌尿器官上皮发育不全而出现角化脱落,减少尿结石核心物质。羊饮水次数要适当增加,以使尿液稀释,并确保尿液中所含的胶体和晶体间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减少刺激泌尿器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