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波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近年来,孙吴县畜牧业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根据调研的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出孙吴县畜牧产业有重要的四个特点:①规模饲养集中化,截止目前孙吴县有规模的养殖场达到31个,天成、丁子山、鑫宇三个养殖场成为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②经营模式多元化,一是集中经营,为了能够实行统一技术服务和指导,通过联手出击的形式,将全县的安格斯肉牛合作社整合在一起,成立联合社;二是股份经营,如天成牧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由大桦林子村15户农民合资兴办;三是独资经营,如黑龙江省格翔牧业有限公司是独资兴办。③养牛业发展规模化,自2016年,特别是孙吴县县委、县政府提出发展高品质安格斯肉牛产业战略部署后,全县掀起了养殖安格斯牛热潮,建成了以丁子山、格翔等为龙头的一批养殖企业。 ④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化,一是建立和健全了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形成了以县畜牧兽医部门为中心,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有效的破除了疾病暴发时信息传达和扑灭技术双重障碍;二是成为了专门化的协会组织,更加有效提高了科学化养殖水平;三是健全了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形成了专家工作站,及时有效的对接养殖企业、养殖大户,切实解决了畜牧养殖技术方面的难题。
抓组织领导,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孙吴县县委、县政府出台《孙吴县关于加快发展安格斯肉牛产业的扶持意见》,制定《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发展安格斯肉牛产业管理办法》。
抓结构调整,提高畜牧整体效益。基于孙吴县优越的地理条件、生态条件和饲草资源,该县合理的调整畜禽养殖结构,以“两牛一马”产业为主体,牛、羊、禽、猪、特色养殖全面协调发展畜牧产业格局。
抓企业建设,提升行业规模化水平。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培植了一批畜牧养殖龙头企业。
抓规模养殖,加快养殖场区建设。在土地使用、规费减免、信贷资金、良种繁育等多个方面予以支持,用优惠政策扶持养殖企业扩大再生产。
抓服务体系,促进畜牧健康发展。政府投资建成一座设备先进的兽医实验室,推行动物“健康证”管理,开展动物健康检查,定期进行免疫,保证了全县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缺乏加工企业带动。缺少畜牧产品加工企业,未形成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畜牧产品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通过调查发现有养殖经验的养殖户对养殖安格斯牛和生猪愿望迫切,但因自有资金不足,贷款门槛高、程序复杂、资金使用周期短,规模达不到示范社的经营主体享受不到贴息贷款,农民带资(妇女小额贷款)入社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制约被迫放弃。
科学饲养水平不高。孙吴县整体畜禽饲养沿用着传统饲养技术,运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或新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还很少,粗放经营和品种更新换代不及时,都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产业发展环境不优越。一是林牧矛盾突出,除湿地保护区草原禁牧外,可放牧草场少;二是县、乡、村畜牧服务设施不足,设备陈旧,畜牧服务体系及冷链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缺少技术人员,服务能力不强。
重规划,狠抓畜牧基地建设。要根据全县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规划,抓实养殖基地建设。政府牵头,建立基层冻配站(点),推广实用技术,提高改良繁育水平;大力培育和发展安格斯牛、和牛,引进优质澳洲白种羊等特种养殖;继续抓好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含量高的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安全、绿色、高效、优质的基地带动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
重扶持,培育专业合作社。引导现有专业合作组织规范运作,健全公司(合作社)+养殖场+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扶持企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入社或贫困户自行养殖。
重科技,不断提升农民素质。经常组织科技人员和养殖大户代表,深入到各乡镇进行专题讲座、科技培训和经验介绍,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水平。
重服务,为畜牧业发展护航。搭建融资平台,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争取银行贷款。利用国家和黑龙江省对畜牧业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善疫病防治服务体系,配齐配强畜牧技术人员,更新、配备必要的防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