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云英
(黑龙江省海伦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 海伦 152300)
梭状芽孢杆菌是引起蛋鸡溃疡性肠炎的病原,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厌氧菌。该菌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如在低于80℃环境中能够生存1 h,在100℃高温环境中可生存3 min。大部分消毒药能够将该菌杀死,一般使用中等消毒强度的消毒剂均可使其失活,如过氧乙酸、“84”消毒液等。大部分禽类都可发生溃疡性肠炎,尤其是对1~3个月的雏禽造成较大伤害。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特征,即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通常来说,该病主要经由患病禽排出的粪便进行传播,之后经由消化道感染,导致机体肠部受到危害。该病具有1~3天的潜伏期,病程可持续大约20天,然后开始发生死亡,一般在发病5~14天左右出现死亡高峰。另外,该病往往与球虫病混合感染,具有更大的危害。
对于急性病鸡,不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突然发生死亡,且病死鸡的肌肉一般比较丰满,并在嗉囊中残留一些食物,排出水样粪便。对于慢性病鸡,主要症状是精神不振,食欲变差,羽毛蓬松杂乱,双翅下垂,排出水样粪便,呈橘红色或者白色,以上症状可持续7天左右,之后肌肉发生萎缩,机体消瘦,病死率通常为2%~10%,但雏鸡患病的病死率可超过80%。
剖检发现病死鸡整个肠道存在很多局限性的圆形溃疡,且肠道内存在少量清晰的出血点,呈针尖大小,尤其是急性病死鸡的小肠发生严重出血;肝脏也出现局限性病灶,呈黄色,个别存在花斑状的坏死区,有时整个肝脏都分布有圆形的中小病灶,呈灰黄色。
压片镜检。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鸡的坏死肝组织,使用两张干净的玻片制成压片,置于火焰上进行固定,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能够看到革兰氏阳性杆菌,且菌体有内生芽孢。
细菌分离培养。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鸡的肝脏和脾脏,分别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和色氨酸磷酸琼脂培养基上以划线方式接种,其中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放在37℃下进行24 h培养,没有长出细菌;色氨酸磷酸琼脂培养基置于厌氧罐内,在37℃恒温条件下进行24 h培养,会长出半透明的圆形菌落,呈白色,并明显隆起,挑取典型菌落进行涂片、染色和镜检,能够看到形态与压片相同的菌体。
鸡胚卵黄接种。取病死鸡肠道、肝脏等病变组织,通过研磨制成混悬液,经过3 min煮沸后给孵化6天的鸡胚接种,要求注射于卵黄囊中,进行2~3天观察可见所有鸡胚都发生死亡。取卵黄液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能够看到典型的大肠梭状芽孢杆菌。
坏死性肠炎。该病是由于感染魏氏梭菌而导致的一种传染病,与溃疡性肠炎分属两种不同的症候群,但具有非常相似的症状,病死鸡主要特征是小肠后段黏膜发生坏死。取病死鸡肝组织制成涂片,可见坏死性肠炎病料中只存在菌体,溃疡性肠炎病料中存在菌体和芽孢。取患有溃疡性肠炎病鸡的粪便或者肠混悬液给健康鸡饲喂,能够导致人工感染,而取患有坏死性肠炎病鸡的病料通过相同的操作无法导致人工感染。
组织滴虫病。病鸡盲肠壁发生充血、增厚,渗出物通常呈现干酪化,逐渐变成干酪样的盲肠肠心,且肝脏内出现不同大小的坏死区。取盲肠内容物或者肝脏进行病原学检查,即在病料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温度为40℃)进行稀释后制成悬滴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同时将一个白热的小灯泡置于显微镜旁继续进行加温,能够看到活动的组织滴虫。溃疡性肠炎主要特征是肠管出现溃疡,且脾脏发生肿大和出血。
药物治疗。只要鸡群出现发病,可在饲料中加入50 mg/kg环丙沙星,连续使用3~5天。如果个别鸡群以腹泻为主,可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电解多维任其自由饮用,同时在饲料中添加菌毒痢克(主要成分为烟酸诺氟沙星、小檗碱、黏杆菌素等)混饲,连续使用3~5天。另外,也可使用中成药治疗,取等量的白术、党参、鸡内金、茯苓、山楂、陈皮组成,药物充分碾碎后过筛,添加在饲料中混合均匀饲喂,每只每天用量为10~30 g。
加强饲养管理。产蛋鸡要采取全进全出制的饲养方式,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鸡群要饲喂营养全面的饲料,使机体抗病力提高。鸡舍内的粪便以及其他异物要及时清除,确保舍内清洁、干燥,并注意保暖,保持适当通风换气,尽可能避免发生应激。只要鸡群出现发病,病鸡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或者淘汰处理,同时清除污染物,并采取无害化处理。鸡舍要进行严格消毒,常交替使用2%氢氧化钠溶液、过氧乙酸、百毒杀等消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