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雪梅
(云南省农业大学,昆明 650201)
副嗜血杆菌可以危害任何年龄和品种的鸡,其中对老龄鸡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发病率最高。患病鸡和隐性带菌鸡是该种疾病的主要传染源,致病菌主要通过灰尘、飞沫。经空气传播,同时还可以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经消化道传播。养殖场鸡传染性皮炎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有密切联系,鸡群饲养密度较大,饲料营养价值差,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温度过高,鸡舍保温性能不佳,鸡舍内空气不良,没有配置良好的通风换气设施,是导致该种疾病传播流行的主要诱因。鸡传染性鼻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冬季节发病率最高,这可能与鸡的饲养管理条件以及气候变化有一定关系。
香格里拉市一个乡镇的养殖户于2017年9月13日新购进1日龄尼西鸡5 000只,在新修建的养殖场内养殖,并严格按照当地动物部门制定的疫苗免疫程序,对鸡群进行了疫苗免疫接种。173日龄后,在鸡群中突然出现了发病情况,尼西鸡产蛋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鼻腔眼角流出大量分泌物,单侧脸颊肿大,随后几天,病情在鸡群中快速传播蔓延,发病症状逐渐加重,患病鸡因为分泌物充满眼睛导致失明。发病后,养殖户采取措施,将患病鸡单独隔离养殖,并对养殖场进行了严格的卫生消毒,使用青霉素、链霉素进行治疗,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养殖场淘汰鸡的数量逐步增加,随后将病程上报了市级畜牧兽医局,兽医赶往该养殖场进行针对性诊断。到达养殖场后,通过调阅该养殖场的养殖档案与免疫档案,发现鸡群免疫程序相对较为合理,但是整个养殖场卫生条件较差,发病前一周出现了突然降温现象,鸡舍保温性能不足,鸡群饲养密度较大,鸡舍中能够闻到刺鼻浓郁的氨气气味。结合养殖场的发病情况,兽医怀疑是某种致病菌感染引起的鼻炎。通过进行严格的诊断,明确病原后,为养殖场进行了针对性防控,很好的控制了病情。
发病后患病鸡精神萎靡不振,身体逐渐消瘦,先是在鸡群中出现了少数打喷嚏、流眼泪的症状,随后眼周眼睑肿胀,整个脸部水肿,采食量下降。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病鸡眼睛不能张开,一侧或两侧失明,检查口腔,可以发现内部存在大块的黄色干酪样物质,堵住口腔,使得口腔不能自然张合,并散发出恶臭气味。干酪物堵塞口腔之后,导致鸡不能够正常呼吸,最终导致鸡窒息死亡[1]。
解剖该养殖场刚刚死亡的13只病死鸡,可以发现,大部分病死鸡鼻腔和鼻窦,出现急性卡他性炎症病变,鼻黏膜充血水肿,鼻粘膜表面附着有大量粘液,鼻窦内部存在渗出物凝块,眼结膜高度充血肿胀。其中有8只病死鸡的鼻腔眶下窦和眼结膜内存在大量干酪样物质。所有病死鸡气囊膜混浊增厚,同时还能够发现蛋鸡存在卵黄性腹膜炎,卵泡软化。
用消毒过的棉拭子采集上述病死鸡鼻腔、鼻窦内部的内容物,带回实验室后,常规方法制成涂片,选择使用革兰氏,对涂片进行全面染色,干燥之后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革兰氏阴性染色两极浓染的中等大小的杆菌。将采集到的病料用生理盐水充分稀释之后,划线接种到巧克力琼脂平板和鲜血琼脂平板上,然后使用葡萄球菌在琼脂平板上画一条直线,将两种培养基放置在10%浓度二氧化碳的恒温培养箱内,37 ℃培养48 h,可以发现在两种培养基上均存在致病菌生长情况,致病菌生长形态呈现卫星状。小心挑取单个致病菌,进行常规涂片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染色的小杆菌。取分离得到的致病菌,用10倍生理盐水充分稀释后,滴入到10日龄健康鸡的眼睛和鼻腔内,每只鸡滴入1 mL,感染72 h后,雏鸡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鼻炎,鼻粘膜和眼结膜充血,眼睑肿大,眼角分泌物增多,鼻腔内容物浓稠。将接种的雏鸡处死之后,解剖发现病变位置和上述病死鸡病变位置基本相同。由此可以确诊为副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鼻炎[2]。
在对患病鸡治疗前,应该对鸡群进行妥善的分群处理,及时将鸡群中临床症状较为严重、无治疗价值的鸡淘汰处理,共淘汰132只鸡。剩余患病鸡选择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先选择使用0.3%的过氧乙酸溶液,对鸡舍和饲养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拌入0.3%的磺胺二甲基嘧啶,在饮用水中添加2%的碳酸氢钠,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连续使用5d。用药5 d后,鸡群中的病情得到了基本控制,蛋鸡的生产能力逐渐恢复正常,连续跟踪随访1个月,养殖场未继续出现发病情况,病情得到有效控制[3]。
鸡副嗜血杆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当鸡群身体抵抗能力较强时,该种致病菌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致病性。该种疾病的最有效措施是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构建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要注重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殖原则。蛋鸡养殖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引起机体抗病能力下降的致病因素。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强化鸡舍,通风换气,防寒保暖,避免鸡舍内温度忽高忽低。同时还应该保持鸡舍内通风顺畅,降低鸡舍内氨气浓度,及时清理鸡舍粪便,避免粪便堆积发酵,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确保饲料营养价值全面,微生物、矿物质投入充足。养殖场应该坚持全进全出、封闭养殖模式,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定期轮换使用消毒剂,对鸡舍内外部环境进行严格卫生消毒,防止鸡舍环境、饲料、饮用水污染。有条件的养殖场应该对鸡群进行定期疫苗免疫接种。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的鸡传染性鼻炎疫苗含有A型和C型副鸡嗜血杆菌油乳剂灭活疫苗。选择上述疫苗在雏鸡35日龄和115日龄,进行2次免疫接种,每次每只鸡肌肉注射0.5 mL。养殖场恢复健康的鸡群只能作为带菌鸡,绝对不能够留作种用。
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鸡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已经严重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利润。本文主要结合一起实际案例,分析了尼西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和防治过程,希望对同行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