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
(山东省蓬莱市大辛店畜牧兽医工作站,烟台 265612)
羊瘟病毒是引发羊瘟的主要诱因,这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山羊和绵羊之间,主要发病症状为发热、腹泻、咳嗽、肺炎等。如果病毒已经传染,再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是十分困难的,山羊和绵羊染病后有较高的死亡率,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也会受到很大的损害。文章主要分析了羊瘟的临床症状与防控措施,以期减少发病几率,降低养殖户的养殖风险。
自然发病在绵羊、山羊、羚羊等小反刍动物中较为常见[1],但山羊发病较为严重。被感染的动物会产生病毒血症,其会在动物体内各种组织中广泛传播病毒,并伴随排泄物和分泌物排出体外,传染源随之产生。该病没有季节性,全年都可发生,在雨季和干冷季节发生较为频繁,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由鼻、口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发病形式多为零散疫点,在发病疫点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相关数据表明,在某年暴发流行后,该病的缓和期为5~6年。
羊瘟病毒是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一部分,特点是多形性。此类病毒为粗糙球形,有较大颗粒,羊肾和胎羊的细胞会成为囊膜增值地点,而在产生细胞病变后,其会以合胞体形式出现[2]。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就是山羊和绵羊,山羊发病率更高,且其临床症状也更为严重。山羊或者绵羊在感染该病毒后,其潜伏期多为4~6 d,也可能延长到21 d左右。
最急性期羊瘟多发生在山羊中,有2 d左右的潜伏期。在潜伏期过后,染病山羊会骤然升高体温,最高可达42 ℃。病羊大都表现为精神低迷,没有食欲,有流泪情况出现,还伴有口腔溃疡。该病初期症状为严重便秘,后期则会导致严重腹泻的发生,疫情一旦爆发就会产生极高的死亡率,5 d左右就可能导致病羊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相比于最急性期,急性期有更长的潜伏期,大约为3~4 d,其临床症状与最急性期大致相同。主要表现为口腔溃疡加重,鼻液变为粘液性,病羊食欲由于受坏死性口腔溃疡影响而产生消退,且往往伴有严重的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呼吸困难。如果母羊染病时处于孕期,很容易造成流产。
亚急性期或者慢性期有着较长的病程,一般持续时间超过7 d,病羊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孔和口唇周围有脓性疤痕和结变产生,多发生在绵羊上,在经过此期后,病羊有望痊愈。
首先,羊瘟的主要病变形式是口腔溃疡,其早期症状表现为白色微小病灶,在病程时间加长之后,白色微小病灶会逐渐蔓延,成片发展为红色大片溃疡,病羊口中会有一层黄色薄膜出现在舌面和上颚部位,如果病情恢复快,溃烂面是有望得到治愈的;其次,消化道病变,一般只在肠道部位发生小范围充血现象;第三,呼吸系统感染,可能会诱发肺炎,尤其是在肺尖部,偶尔还伴有淋巴结和脾脏肿大。其病理组织学变化一般表现在2个方面:其一,细支气管部位发生肺实质浸润,肺泡内出现巨细胞;其二,起初表现为颗粒层性口腔溃疡,病情严重后会汇合成片,多伴有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一是,标本采取。采取发病期间死亡的病羊标本是诊断前的重要步骤。采取标本有利于科学分析疫病病毒,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手段进行诊治;二是,检查血清。在选取基本标本后,要及时进行相应的血清检查,检查对象为死亡时间不超过2 h的病羊。具体分为3个步骤:首先,试验人员要在血清中找到疫病抗原;其次,进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第三,进行免疫荧光试验。在经过系列验证后,如果确认抗体可以对病毒进行有效抑制,为了预防该疾病的发生,相关部门要尽快生产相关疫苗,并为健康羊进行及时注射[3]。
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对羊瘟疫情多发地区开展预防工作,积极向多发地居民开展防疫工作宣传。在防疫措施的制定过程中,要参考不同地区的区域实际情况,定期对羊群进行集中防疫。
羊群饲养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到羊的身体健康,所以,养殖户一定要严格控制饲养过程,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定期进行消毒灭菌工作,在杀死多数病原微生物的同时,有效减少周边环境的污染。此外,要对羊群进行合理有序的管理,减少羊群接触各类牲畜的机会,远离疑似传染源。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边远地区已经成为羊瘟疫情的多发地区。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特别重视边远地区的防控工作,对当地各项工作的发展要定期进行严格检查,同时,要严格禁止羊群买卖工作,规范散养户放牧地点,禁止其随意选择,从根源上减少疫情的发生。
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养殖场相关消毒设施的建设工作。首先,最好在门口设置消毒池,并将消毒液放置在旁边以便对出入车辆进行及时消毒,同时要做好定期更换工作;其次,进行专门消毒通道的建设,在门口两侧和顶部安装紫外线灯,底部放置消毒垫,以便为进入养殖区域的人员进行充分消毒;第三,在养殖区入口设置更衣消毒室以及消毒通道,为非养殖区内部工作人员的更衣和消毒提供方便;第四,熏蒸消毒要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可以使用甲醛和高锰酸钾进行消毒;第五,要监督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每周都要针对畜舍、场区通道等进行充分消毒,羊出栏后要对羊圈进行彻底性清扫和消毒,并至少在7 d后才接入羊羔,粪便在堆积和发酵后才允许被运送至储粪场;第六,要督促饲养员注意消毒工作,每天勤洗衣物,并对衣物和鞋帽进行充分消毒。
相关部门要及时建立健全相关的防控体系,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充分完善,确保对养殖户形成约束力,同时加强宣传工作,切实增强养殖户的自我管理意识。一旦发生疑似羊瘟症状,养殖户要严格隔离病羊,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以便进行有效防控,避免疫情的大范围蔓延。
一是,加强屠宰检疫,在屠宰之前要严格检查羊群,并做好相应标识,如果羊群检查不合格,严禁进行厂外屠宰;二是,加强产地检疫,对羊群生产基地进行检疫,饲养员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工作,对羊群所处养殖场、羊圈等进行严格的卫生检查,检查不合格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三是,加强输送检疫,在输送过程中应办理好相关手续,检查合格后方可允许运输;四是,建立健全应急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方案,并做好各项宣传工作,让养殖户了解羊瘟疫情的严重性。
羊群养殖是我国最大的养殖项目之一,其养殖水平影响着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更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为了有效防止羊群感染羊瘟等疾病,推动我国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羊瘟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