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代可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豆叩畜牧兽医站,绵阳 622550)
在猪养殖中,对猪的常见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对于提高猪的存活率,提高猪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及时发现和防治猪的疾病,能够使猪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促进农村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猪肺炎支原体疾病属于一种传染性疾病,又被称为猪的气喘病。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和气喘,会对猪的呼吸道以及肺部造成影响,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急性肺气肿和急性肺水肿的现象。该病多发于天气多变的季节,且对于猪的感染没有特异性,所有种类的猪都可能患此疾病。同时养殖场的饲养环境差、饲料质量出现问题等情况,都会增加该病的发生几率,如果在该病发生时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就会导致疾病在养猪场内迅速蔓延,导致严重的后果。
猪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也是属于猪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多发于5月龄的猪仔中。该病的发病原因有2种:支气管败血博氏杆菌感染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该病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为鼻炎,且猪的脸部会发生变形或者萎缩,影响猪的呼吸系统功能,猪的生长速度也会降低,导致饲料的转化率降低。该病会使猪的免疫力下降,导致多种疾病的交叉感染,使猪的死亡率上升。
血性链球菌病属于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的发生通常由于饲养环境较差[1],或者有病猪引入导致,多发于7~10月,但并无明显的季节特点。当猪感染该病时,其病菌会停留在猪的上呼吸道内,并通过伤口进行感染和传播。该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败血症、关节炎、脑膜炎以及淋巴结炎等,且有着较高的死亡率[2]。
腹泻性疾病是农村猪养殖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生因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猪自身的抵抗力较弱,而且饲料、饮水的质量较差以及养猪场环境较差导致的。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如果是仔猪感染该病则还会出现呕吐现象,且在仔猪中产生的腹泻多为感染性腹泻,10日龄以内的仔猪如果患上了腹泻性疾病,其死亡率接近100%,成年猪患有腹泻性疾病一般可以在7 d内痊愈,但是会对其以后的生产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
首先,对猪舍的环境要定期进行打扫和消毒,保证猪舍的通风、保温以及防寒,从而减少细菌滋生。其次,要定期对猪的身体进行冲洗,并在其皮肤表面涂上消毒药水,避免产生细菌。最后,要注意对猪舍内的食槽、水槽进行清洁消毒,防止病菌从猪的饮食、饮水中进入猪的体内。
首先,要选择优质且营养丰富的饲料,并根据猪的生长情况和变化对饲料进行调配。其次,可以在饲料中混入适量的黄曲霉吸附剂,避免猪摄入过多的黄曲霉素。最后,要尽可能的减少用剩菜、剩饭对猪进行喂养,避免因食物变质、发霉而使猪摄入大量的病菌。
根据实际情况对猪进行疫苗接种和定期驱虫工作,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发病几率。可以通过在饲料中混入适量的抗病药物,提高猪的免疫力。但注意不要使用抗生素进行喂养,从而避免猪体内的病菌产生抗药性,对患病后的治疗造成不良影响。
由于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要通过多种药物进行配合治疗[3],可以对病猪进行四环素、螺旋霉素、北里霉素等混合注射。对于出现了咳嗽症状的病猪,则可以通过使用含有止咳因子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4]。
当养殖场内出现了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发病情况时,要及时对患病的猪以及与病猪有接触的其它猪进行隔离观察,对于确定发病的猪要全部淘汰,与病猪接触过的猪要进行3~6个月的观察。如果是孕猪患病也要对其仔猪进行隔离观察。同时,要对猪的养殖环境进行改善,调整养殖密度,保证猪舍通风,从而尽量减少该病的发生。在药物治疗上,主要是通过在饲料中混合金霉素100 g、磺胺甲氧嗪100 g或者青霉素、金霉素以及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混和药剂进行治疗,喂养时间为20~30 d,如果病情较轻,则可以通过使用卢戈氏液或者0.1%的高锰酸钾溶液注入猪的鼻腔内进行治疗。
对于患有血性链球菌病的猪,其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青霉素或者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药物注射进行治疗。如果病猪已经出现了败血症或者脑膜炎等症状,则应对其注射地塞米松或者青霉素进行治疗。对于出现淋巴结炎、淋巴结脓肿的病猪,要在其脓肿成熟后切开脓肿进行放脓,待脓液流干净后使用3%双氧水或者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冲洗,最后在伤口处涂抹碘酊。
对于猪的腹泻性疾病,则需根据其患病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腹泻,则可以通过注射环丙沙星以及黄连素拌料喂养的方式进行治疗[5];由于消化不良或者寒冷导致的腹泻,则可以通过停止喂料1 d,仅在水中加入少量盐进行治疗;由于饲料变质或者金属超标导致的腹泻,则应在停止喂养的同时,通过硫酸镁拌料喂养或者注射庆大霉素、阿托品进行治疗;对于寄生虫引起的腹泻,则应使用阿苯达唑、吡喹酮或者左旋咪唑进行驱虫治疗。
对猪的常见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对于保证猪的健康生长,促进猪养殖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预防上,要改善饲养环境、进行饲料治疗以及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工作;在治疗上,要以提高猪的免疫力为前提,合理使用药物,从而保证预防和治疗工作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