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进
(云南省文山市新平街道办事处,文山 663099)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兼性厌氧菌,革兰染色阴性小球杆菌,菌体表面被覆荚膜,具有多形性,无运动,不形成芽孢。该致病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可在添加V因子的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不透明、淡灰色的菌落。目前根据荚膜多糖及LPS的抗原性差异,本菌可分为14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的毒力有差异,1型最强。然而本菌的抵抗力并不强,一般消毒药可以将其杀灭,但对结晶紫、杆菌肽、壮观霉素、林可霉素有一定抵抗力。该病原在环境中存活的时间短,尤其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但有黏液或其他有机体保护时,可以存活几天(甚至几周),在4℃干净的水中可存活30 d。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两季较为多发,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为50%左右。气温骤变、猪群的转移或混群、通风不良、饲养环境突然改变、湿度过高等应激因素,均可诱发本病,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染,尤其是6周至6月龄的猪更为易感,病菌主要位于坏死的肺部病变和扁桃体中[2]。病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存在于患猪的支气管、肺脏和鼻汁中的病菌排出后形成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健康的猪群。驱赶或把猪混在一起饲养增加了该病发生的危险。急性暴发时,并不是每一个围栏中的猪只都感染,气溶胶和空气环境在建筑物间长距离传播中可能发挥作用。牧场工作人员在污染物间的间接传播中可能起作用。在相邻的猪舍间可能通过空气传播,但很少见。此外,本病的传播还可通过配种传播。人工授精或胚胎移植传播该病的可能性较小,因为生殖道不是传染的常见途径,并且抗菌药也可以预防微生物的存活。感染的母猪可以通过垂直传播把该病传染给后代。传染的概率取决于母猪鼻腔分泌物中的细菌含量和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水平,在仔猪体内初乳抗体水平可以持续2周到2个月,在后期尚未断奶期间,母源抗体有所下降时,通常只有几只仔猪感染,但是在断奶后,母源抗体已经下降,即出现横向传播,使更多的猪易感,或与本地猪群混养也增加了易感性。
本病按病程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3]。最急性型发病前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突然死亡,病死率高达80%~100%。有个别病猪体温升高,并伴有轻微腹泻与呕吐,死前口鼻流出血样分泌物。急性型病例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 41.5 ℃ 以上,喘气,咳嗽,腹泻,张口伸舌,呈犬坐犬卧姿势,有带泡沫的血样分泌物从口鼻流出。有的病猪耳、鼻、口等皮肤发紫。一般48 h因心力衰竭而死亡,也有的病猪受到饲养管理或气候的影响,可转为亚急性型或慢性型。急性转化而来的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猪出现不自觉的咳嗽或间歇性咳嗽,受到外界刺激时呈腹式呼吸,食欲不振,生长迟缓,饲料转化率降低。
急性症状消失后会发展为慢性型,可以通过观察感染动物的耐力来检查体力,当驱赶动物时,患病动物总是走在畜群的后面。在慢性感染的畜群中,常出现亚临床症状的病例,这些临床症状常由于其他呼吸道感染(支原体、细菌或病毒)而加重。
在一些暴发病例中,很少看到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的新生猪常因败血症而死亡。主要传染怀孕母猪,发生流产。由于中耳感染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使一只或两只耳朵下垂可见头部倾斜。
患最急性型的病猪死后剖检可发现主要病变是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炎,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样分泌物。肺的前下部发生肺炎病变,肺的后上部靠近肺门的主支气管周围存在周界清晰的出血性实变区或坏死区。急性型的病变在尖叶、心叶和膈叶部位,病灶区有紫红色出血坏死灶,轮廓清晰,间质积留血色胶样液体。人球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和小叶间动脉有透明血栓,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亚急性型病变主要在肺脏,可见干酪性病灶或含有坏死碎屑的空洞,而慢性型膈叶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周围环绕有较厚的结缔组织并与肺胸膜粘连。
本病的预防首要任务是做好免疫预防工作,目前已研制出胸膜肺炎灭活苗和亚单位苗,但由于本病原菌血清型较多,要依据当地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疫苗进行免疫。定期进行免疫可以增强猪的免疫力,一般在每年的6月、12月各免疫1次;幼猪1月龄要进行首免,断奶后7 d再次免疫1次;种公猪每年免疫2次,产种母猪产后1个月免疫1次。免疫后要注意观察,一旦免疫后的猪只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给予治疗和处理。
要加强饲养管理,猪场可设立专门消毒通道,工作人员进出严格进行消毒。定期对猪场进行消毒,一般每周消毒2~3次。为确保消毒效果,消毒药物要定期更换。同时要注意猪舍环境,及时清除粪便,保持猪舍干燥,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在本病的流行期间,可适当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如可按药量0.6 g/kg体重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连用3 d,可起到预防本病的效果。预防性投药也可采用阿莫西林,每吨饲料中添加200~500 g。
一个地区或养殖场的胸膜肺炎的控制程序要涉及无胸膜肺炎的饲养场和大量畜群的健康问题,血清学检查、屠宰检查和尸体剖检、管理控制以及猪运输过程中的控制(血清学检查、隔离)都要到位。感染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畜群要采取这一程序,淘汰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法。减少原畜群数量并从没有发生过胸膜肺炎的畜群中引进猪。断奶年龄和母源抗体水平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在仔猪体内的存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断奶时对畜群用药物治疗能够成功消灭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抗菌类药物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常用的有青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肌肉或静脉注射氯霉素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30 mg,每天2~4次;肌肉注射青霉素的剂量为每头每次40~100万单位,每日2~4次。若病猪可以正常的饮食,可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等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0.6 g,连服3 d。为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用药时要定期更换或几种药物联用。
中药对于治疗本病也有一定的效果、中药配方为取冬花、知母、天冬、百合、紫菀、陈皮、黄芩、桑皮、赤芍、桔梗各30 g,当归、马苋铃、木通各20 g,苏子15 g,贝母25 g,大黄40 g,瓜萎50 g,生甘草15 g,共研细末,开水冲服。
[1] 高欢欢.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3(12):85.
[2] 孟宪雨,王爱娜,戚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控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06(1):23-24.
[3] 范春鹏.春季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