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树甫
(河南省新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新蔡 463500)
雏鸭病毒性肝炎病原为肝炎一型病毒,该种病毒主要侵害雏鸭,常见于4~18日龄雏鸭,随着日龄的减小,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升高趋势。该种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一旦在鸭群中出现个别雏鸭发病后,病毒会在较短时间内传播整个鸭群。一个养殖场内如果分群不合理,存在不同日龄的雏鸭时,再加上防疫措施不到位,常常会导致多种日龄雏鸭混合感染。雏鸭发病后,最快1 h内死亡,最迟1 d内死亡。而沙门氏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鸭子的肠道内,是鸭子肠道中的一种常见的菌群,通常情况下不会表现出致病能力。当雏鸭感染了病毒性肝炎,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就会为该种致病菌传播提供条件,导致混合感染发生。
2017年6月13日,新蔡县某养殖户从外地新购进1200只雏鸭苗饲养,在新修建的养殖场内养殖,并严格按照当地动物防疫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对鸭群进行了严格免疫。雏鸭群生长到15日龄以后,出现零星发病情况。发病后饲养户并没有立即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单位,而是将患病鸭隔离,使用青霉素、庆大霉素自行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不见好转,病情进一步加重,死亡率进一步升高。随后养殖户立即将病情上报当地动物单位,接到求助后,兽医立即赶往该养殖场,到达养殖场后发现该养殖场饲养模式较为混乱,存在鸭子、番鸭,鹅混合饲养现象,但只有鸭子生病。同时整个养殖场环境卫生较差,地面潮湿,粪便堆积发酵,并在鸭舍内存在浓郁的刺鼻气味。结合整个发病经过,兽医怀疑是雏鸭病毒性肝炎,经过全面诊断以后,又发现存在沙门氏菌混合感染。随后立即为该饲养户,制定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很好的控制了病情,避免疫情进一步传播,而导致死亡率进一步升高。
该养殖场表现为突然发病,个别患病雏鸭发病较急,病程较短,常常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突然倒地死亡,或者在死亡之前头颈后仰,全身肌肉震颤,抽搐,两脚不断滑动。多数患病鸭发病初期表现为精神极度萎靡不振,缩颈弓背,羽毛杂乱,双翅下垂,昏睡呆立,不能正常站立,卧地不起,食欲减退,直至食欲废绝。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呼吸困难,喙部和脚蹼发绀。患病鸭子出现明显腹泻症状,先是排出粥样稀便,便随后排出水样稀便,腥臭难闻,粪便颜色呈现灰白色或者淡黄色[1],泄殖腔周围被粪便污染。随着腹泻症状进一步加重,患病雏鸭身体逐渐消瘦,出现严重的脱水现象,最后倒地挣扎,角弓反张抽搐而死。
解剖22只病死雏鸭,发现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肝脏和肠管。肝脏肿大明显,外观呈现淡红色或者花斑状,肝脏表面布满了灰白色或灰黄色的坏死小病灶[2]。肝脏被膜下存在点状、条状、片状出血点和出血病斑。所有病死雏鸭胆囊肿大,为原来1~2倍,胆囊中充满胆汁。16只病死鸭肾脏高度充血肿胀。所有病死雏鸭肠管,黏膜高度充血出血,小肠和盲肠肿胀明显,比正常肠管大1~2倍,可以看到干酪样的盲肠心存在。直肠粘膜发炎水肿,肠腔内存在大量灰白色的内容物。13只病死雏鸭,肺脏高度充血,有炎症变化,气囊中存在淡黄色的渗出液和纤维素絮片。
结合整个发病经过、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兽医初步怀疑是雏鸭病毒性肝炎。随后采集上述病死雏鸭肝脏组织,肠道病变组织制成触片以后,经火焰固定,用革兰氏染色,干燥后镜检。镜检可以发现革兰氏阴性染色的小杆菌。由此确定病料中存在细菌。在具体诊治过程中,需要进行细菌学检查和病毒学检查。
将采集到的病料接种到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7℃恒温箱培养24 h,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无色半透明圆形的小菌落。生化实验发现该种致病菌能够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产酸产气,不发酵蔗糖、乳糖,不水解尿素,产生硫化氢气体,能够利用枸橼酸盐。VP试验阴性,MR试验阳性[3]。采用常规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实验结果显示,该种致病菌对恩诺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强力霉素高敏,对庆大霉素、氯霉素、链霉素、青霉素低敏。
将采集到的病料粉碎后,离心处理制成乳剂,病料接种到10日龄鸡胚中,接种2 d后,鸡胚死亡。从鸡胚中分离病毒,进行PCR试验,结果显示肝炎一型病毒阳性。选择健康无病的1周龄以内的健康雏鸭8只,分为2组,每组4只,将上述制备的悬浊液加入双抗处理后,每只鸭肌肉注射0.5 mL作为实验组,另1组作为对照组,每只鸭子肌肉注射生理盐水0.5 mL。接种1 d后实验组鸭子全部死亡,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与上述基本相同,对照组鸭子正常成活。由此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最终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并发沙门氏菌病。
本次诊治过程中,共出现患病雏鸭733只,治疗前死亡293只,治疗无效死亡111只。雏鸭病毒性肝炎并发沙门氏菌病治疗主要采用对症综合治疗。本次治疗选择中西药联合治疗。需要选择病毒灵,每公斤饲料添加2 g,同时在水中添加5%的葡萄糖20 g,每100 kg水添加强力霉素200 mg,维生素C30 mg,混合后,全群饮水,直到患病鸭病情好转。对于病情严重的患病鸭,可以使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50 mL,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各10 mg,混合后肌肉注射,每只鸭子1 mL,每天2次,连续使用5 d,同时肌肉注射强力霉素,每只注射5 mg,每天2次,连续使用3 d。中药选择使用板蓝根30 g,黄连30 g,黄柏30 g,黄芩30 g,连翘20 g,金银花20 g,枳壳20 g,甘草25 g,混合后煎水拌料,上述组方用量为500只鸭子1 d的用药量。对于病情严重的患病鸭,可以每只鸭灌服水煎剂10 mL每天1次,连续使用5 d。采用上述治疗方法治疗7 d后,除111只患病鸭病情严重治疗无效死亡外,剩余患病鸭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连续跟踪随访1个月,养殖场鸭群生长良好,并未继续发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预防雏鸭病毒性肝炎,提高鸭群身体抵抗能力,是预防上述两种疾病混合感染的重要措施。日常要加强饲养管理,严禁从该种疾病流行区域购进种蛋、种苗和种鸭。要为鸭群生长营造良好的条件,要把鸭舍内温度湿度,光照适宜,环境清洁,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刺激,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鸭群身体抵抗能力。同时还要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发病期间可以使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10%的生石灰溶液,对养殖场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消毒,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消毒1次。日常还要指导饲养户,做好科学防疫工作,未免疫的雏鸭,应该在1~2日龄皮下注射鸭病毒性肝炎疫苗,经过免疫的雏鸭,应该在10~14日龄再进行1次强化免疫。
[1] 陈银伟.缙云麻鸭雏鸭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治疗[J].湖北畜牧兽医,2015(8):40-41.
[2] 武丽萍. 雏鸭病毒性肝炎并发沙门氏菌病的诊治[J].当代畜牧,2017(8):117-118.
[3] 刘生宝,王金祥,李立双.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疗[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