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为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荆州 434300)
牛肝片吸虫病也叫肝蛭病,是牛的一种主要寄生虫病。该病的主要病原为肝片吸虫或是大片吸虫,虫体主要寄生在病牛的胆管内,可引起胆管炎和肝炎症。该疾病会导致病牛营养下降,消瘦,甚至会引起死亡,对牛的危害性较大。牛肝片吸虫病症状的轻重与虫体数量有较大的关系,急性病例通常表现为腹泻、肝部压痛和反应迟钝,甚至是突然死亡,慢性病例则是贫血、消瘦、颌下、胸下、腹下水肿,严重影响牛只的生产和繁殖性能,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牛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或大片吸虫寄生在牛的肝脏和胆管中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通常情况下,病原为肝片吸虫。肝片吸虫会寄生在牛胆管和肝脏内,并在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虫卵,虫卵随着汁液进入消化道,与粪便混合,最后随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进入潮湿环境后,经10~25 d孵化出毛蚴,毛蚴在水中游动,迁入到该种疾病的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在椎实螺体内发育后形成尾蚴,尾蚴进入水中游动一个短时期后,会附着在某些物体或者水面上脱去具尾部形成囊蚴。在日常养殖或放牧过程中,如果牛误食了带有囊蚴的牧草或者饮用水后,囊蚴的背膜在消化道内被溶解,此后,幼虫就会沿着胆管或穿过肠壁和干湿制,抵达肝脏或者胆管内。肝片吸虫主要是刺激胆管肝细胞或者微血管,而引起急性肝炎或肝脏充血,同时虫体在繁殖和生长过程中会分泌出一种有毒物质,而导致肝炎发生。肝片吸虫繁殖过程中分泌的有毒物质,进入血液中后,还可以引起血红细胞溶解,从而引起全身中毒,浮肿,身体逐渐消瘦。当患病牛,身体逐渐消瘦,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就会为其他致病菌侵袭提供条件。
2017年10月6日,公安县某养殖场的1头水牛出现反刍不正常,行动缓慢,采食量下降,粪便干稀等症状,1头水牛症状较严重,由于养殖户没有重视起来,导致该病牛死亡,接到养殖户求助后,兽医立即赶往该养殖场。到达养殖场后,发现牛群病程较为严重,并且病情已经传播到其他牛。通过和养殖户进行有效沟通,得知该养殖场以前从未发生过该种疾病,自从上个月更换了放牧地点以后,才导致发病的,走访放牧地点,发现放牧地点存在大量椎实螺。并且该养殖场饲养管理条件较差,没有对牛群进行科学分群处理,牛与牛接触较为频繁。结合整个发病经过和养殖场养殖实际,兽医怀疑是肝片吸虫病,经过全面整治确诊后,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在较短时间的控制了病情,避免病情进一步传播,给养殖户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
兽医跟随养殖户到牛栏处,发现该病牛精神不振,其下颌、胸部、腹部、眼睑等部位发生水肿,且养殖户告知该病牛近日食欲减退,粪便呈黑褐色,且伴有浓厚的腥臭味,粪便混合还没有消化掉的饲料,兽医在触诊病牛水肿部位时病牛有明显的疼痛感。
通过检查病死牛的肝脏,发现肝脏肿大出血,肝胆扩张,被膜上有纤维素性沉着物,且病死牛的胆管壁增厚,切开病死牛的胆管后发现胆管内有大量的柳叶状的红棕色的成虫。
根据流行性特点,观察病牛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并对病牛进行粪便检查,通过收集病牛新鲜的粪便,采用沉淀法检查,检查出病牛粪便中有大量的椭圆形呈金黄色的肝片吸虫虫卵,因此确诊为牛肝片吸虫病。
在确诊该牛患的为牛肝片吸虫病后,给予病牛三氯苯咪唑,按照该病牛的体重给药每千克体重用药10 mg。同时由于该病牛腹泻较为严重,因此考虑给予病牛肌肉注射20 mL/d黄连素,且因该病牛患病较为瘦弱贫血,因此给予病牛静脉注射25%的葡萄糖溶液1000 mL/d,从而帮助恢复病牛的肝功能。
在对病牛给予对症用药后,病牛逐渐好转,食欲恢复。
定期采用消毒剂对周边的环境进行消毒,保障牛群饮水的安全卫生,饮用自来水或是流动的河水,避免饮用草塘水,因为草塘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虫卵。加强饲料管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加入一些适当的添加剂、香精等,保障饲料的营养,提高牛的食欲,增强牛的抗病能力。
定期清理牛舍内的垃圾和粪便,保持其卫生干燥,防止微生物蔓延。保障牛舍环境的卫生,注意牛舍的通气通风情况,保持牛舍的居住空间,避免过于拥挤,造成空气流通不畅,引发各种疾病。
在每年春季和秋季的时候采用硝氯酚片或者是丙硫苯咪唑进行驱虫,驱虫完成后对牛的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消灭牛粪便中的虫卵以及病原菌。并有计划的进行驱虫,消除感染的幼虫,防止牛肝片吸虫病的发生。
硝氯酚片需要根据牛的体重,牛只每千克体重2~4 mg,该药安全性较好,驱虫率较高,最高可达75%[1]。
丙硫苯咪唑是一种光谱驱虫药,该药具有高效、安全和使用方便等优点,通过有效的抑制虫体摄取葡萄糖,并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有效的防止三磷酸腺苷产生,从而使牛只内的虫体能源耗竭而死亡。
科学合理的安排牛群放牧的时间和地点,尽量不要在潮湿低洼的地方进行放牧,因为潮湿低洼的地方可能会存在大量的椎实螺,尽可能的选择干燥的地方放牧,减少寄生虫或病原菌感染的可能性。在夏季的时候需要实行轮牧,同一个牧场放牧的时间尽可能的不要超过2个月[2]。
由于该养殖户的不重视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对病牛进行诊断和治疗,导致病牛死亡,因此要重视肝片吸虫病的宣传工作,提高养殖户对该病的认识,加强其防控意识,宣传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和预防措施等知识,保障养殖户在发现有该症状的病牛后能够及时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并加强其预防意识,保障牛的健康生长,保障养殖户自身的经济效益。
现阶段牛肉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牛养殖业得到了大发展。在牛养殖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牛的各种疾病。
牛肝片吸虫病又名为肝蛭或是柳叶虫,是由于肝片形吸虫寄生在牛的胆管或是肝脏内从而引起的营养障碍、消瘦、贫血、水肿等。牛肝蛭主要与肝脏的颜色相似,虫体呈片状,寄生在牛的胆管内可以存活3~5年[3],可引起牛只消化不良,从而消瘦贫血等症状。导致胸部或是腹部水肿,影响牛只的生产。肝片吸虫寄生在牛只的胆管内可以产生出虫卵,虫卵进入牛只消化道后与粪便结合最后排出体外。肝片吸虫主要是刺激牛只的肝细胞或是胆管,导致牛只肝出血或是急性肝炎,其中虫体可分泌有毒物质,其毒素进入牛只血液中导致红细胞溶解,从而导致牛只浮肿、消瘦、贫血等症状。
为了做好牛肝片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本文以2017年10月6日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某养殖场的牛肝片吸虫病为例,对其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控措施。由于该疾病不仅感染牛,也能够感染羊、猪、马等,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损失。
因此需要做好牛肝片吸虫病的预防措施,积极的对发病的原因、症状进行分析,通过加强牛群饮食管理、定期消毒、定期驱虫、合理的放牧以及做好对养殖户的宣传工作等措施,有效的预防牛肝片吸虫病的发生,提高养牛带来的经济效益。
[1] 潘东和,黄翔芳,刘永章.牛肝片吸虫病的诊疗[J].当代畜牧,2014(12):65-66.
[2] 段兆林.奶牛肝片吸虫病的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1):120-121.
[3] 王宁,潘贯新.对一例奶牛肝片吸虫病诊治过程的思考[J].中国动物保健,2012(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