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悦斌
(河南省郸城县畜牧局,郸城 477150)
规模化猪场中,能够对猪只的生长起到影响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空气质量、活动空间等。猪场内的各项环境因素之间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例如,温度因素会受到猪群与其他环境因素之间热交换的影响,包括通风情况、地面情况等。因此,对猪场中环境的控制要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猪舍内的环境得到了良好的调控,才能够保证猪圈等设施的有效性,进而保证猪只的生产性能。
猪群周围的空气温度是猪场内热环境的主要部分。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所需的温度范围不同,哺乳母猪的适宜温度是10~21℃;新生仔猪的最适温度为35℃,温度适中区为32~35℃;3周龄仔猪最适温度27℃,温度适中区为24~29℃;体重为5~14 kg的保育猪最适温度27℃,温度适中区为24~29℃;体重为14~23 kg的保育猪最适温度24℃,温度适中区为21~27℃;体重为23~34 kg的保育猪最适温度18℃,温度适中区16~21℃;34~82 kg的生长猪最适温度16℃,温度适中区为13~21℃;82 kg的育肥猪最适温度13℃,温度适中区为10~21℃;妊娠母猪温度适中区为10~21℃[1]。在温度适中区范围内,猪只的体温能够保持相对的恒定,正常情况下,机体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不会发生异常。如果温度高于上限临界温度,会使猪只出现呼吸频率加快,烦躁的情况,并且采食量也会受到影响,长时间持续处于高温环境下,还会可能导致热应激,引发一系列疾病,危害猪只的健康和养殖的经济效益。
猪舍内的湿度过大会给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增加患病的风险。高湿的环境下,猪只体表散热会受到阻碍,加之猪自身的体温调节功能较弱,容易发生热应激。高湿的环境还会增加猪舍内的有害气体浓度,进一步威胁猪只的健康。
规模化猪场大多都是封闭式猪舍,所以猪舍内的空气质量是一个影响猪只健康的关键性因素,猪舍内的有害气体含量过高会诱发呼吸系疾病,氨水平能够衡量猪舍内的空气质量。通常建议猪舍内的氨浓度控制在10 mg/L,不会对猪只的健康产生影响,过高的浓度不仅会造成猪只发生氨中毒,制约猪只的生长发育,还会给进入猪舍的养殖人员带来健康隐患[2]。
猪舍内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活动空间,在炎热的夏天,狭小的空间会导致猪群产生过多的热应激,不同生长同阶段生长所需要的活动空间有所差异。在断奶~14 kg体重阶段,每头猪所需的活动空间为0.16~0.32 m2;在14~27 kg体重阶段,每头猪所需的活动空间为0.28~0.37 m2;在27~45 kg体重阶段,每头猪所需的活动空间为0.46 m2;在45~68 kg体重阶段,每头猪所需的活动空间0.56 m2;在68 kg体重以后,每头猪所需的活动空间为0.74 m2。按每只猪的最大体重来算,每栏猪的数量应为10~25头、对于一个保育舍来说,从仔猪断奶长至27 kg,猪群饲养空间应为0.33~0.37 m2/头,若保育猪舍内的饲养空间小于23 m2/头,则猪群的最终体重将难以超过18 kg[3]。
猪舍内的设备与猪只的采食和饮水有直接的关系,水槽大小、位置的设置,饲料槽的大小都能够影响猪只的采食量。每个饲料槽容纳的猪只数应不超过10头,则可以使猪只更好的采食,提高采食量,保证猪只的营养和饲料利用率。每栏猪的饲养量也有一定的标准,通常每栏标准饲养量为25头左右。
通过完善建筑设计来给猪只提供更良好的生存环境,虽然目前为止尚没有评价猪舍设施有效性的关键性指标,但要想保证猪只的生存环境舒适,以下几点措施必不可少。首先要科学进行选址,从源头上控制猪场的环境,在给猪场进行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考虑多种条件因素和饲养管理习惯。其次,猪场内的各个功能区间的布局要合理,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兽医室等要科学设置。各项工作的操作要便利,并且猪场的布局要能满足日后技术的更新和设备的更换。同时加强猪场内的绿化管理,不仅能够美化猪场环境,还能够减少猪场中的灰尘颗粒,调节温度,保证猪场内环境适宜。
猪舍内的通风系统是控制空气质量的关键。目前大多数的规模化养殖场中已经广泛使用了通风系统。1年无论什么季节,猪舍内都需要有良好的通风,以保证猪舍内的空气清新,在进行通风时要充分的考虑室外的天气,猪只的状况以及猪舍内环境。通风系统的使用便于整个猪场内的通风管理,并能够显著降低室内的尘埃量。湿度也是通风换气过程中要考虑的要点,如果空气交换大于猪舍内所需的湿度,会使猪舍过于干燥,进一步增加灰尘的含量。通常空气湿度控制在40%~70%较为合理。冬季寒冷时节,猪舍内湿度应保持在60%~70%,并减少通风。
通过防寒保暖设施和防暑降温设备的使用随时调控猪舍内的温度,保证温度在适中区内。猪舍内的温度通常与其他指标一同调控,在猪舍内温度没有变化的条件下,使用垫料的猪舍中会比在没有垫料的猪舍中感觉更温暖。因此,有垫料的猪舍内,应该适当增加空气温度,防止垫料中所含的湿气造成冷应激。在猪舍内温度的调控上要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进行方案的确定,使用空气温度控制传感器,科学高效的调控猪舍内温度[4]。
猪舍内的粪便是NH3的主要来源,因此,规模化猪场中应该建立粪便处理系统,粪便处理包括发酵、制沼气、固液分离、以及采取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选择适合养殖场实际情况的处理措施,减少粪便对猪场的污染。其中通过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达到粪便还田的目的,是目前主要推广的粪便处理技术,不仅能够减少环境的污染,还能够确保种植和养殖的经济效益。
将猪场内的养殖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禁止为了眼前的利益随意增加饲养密度,从而引起猪只生长发育受阻。
水是猪只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因此,猪舍内要有自动饮水装置供其自由引用,通常每个猪舍内设置2个饮水装置,在夏季提高饮水的供应量,防止热应激。根据猪只不同的生理阶段设置料槽的大小。在养殖规模较大的猪场,通常将料槽放置在猪圈中间,饮水器放置在饲料槽的两侧。对于育成猪来说,大多数时间都在猪圈四周静卧,所以所需的活动空间较少,此种设置料槽和水槽的方法能使猪圈内的面积得到有效利用。
[1] 王涛,罗敏.规模化猪场养殖环境控制策略[J].畜禽业,2016(8):24-25.
[2] 张腾.规模化猪场的环境控制与保护措施[J].贵州畜牧兽医,2016,40(2):57-60.
[3] 高雪桃,张涛,赵红英.浅议规模化猪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J].民营科技,2015(6):259-260.
[4] 张文斌,王鸿,张桂生.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探讨[J].当代畜牧,2016(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