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筱玮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特诊室,广东广州 510000
目前,临床上多以激素类药物治疗肾病综合征,通常首选药物为泼尼松,并以口服用药治疗,此药虽可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长期激素治疗会对患儿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使得患儿病情治疗受到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激素敏感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或避免患儿出现相关并发症,保障患儿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该次研究中以双盲法将纳入对象 (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激素敏感肾病综合征患儿84例)均分为两组,并予以患儿不同的方案治疗,旨在对小儿激素敏感肾病综合征接受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的临床效果作探讨,现报道如下。
此次研究中纳入对象为该院收治的激素敏感肾病综合征患儿84例,以双盲法将其均分为两组:42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为2~11岁,均值为(6.03±2.95)岁;42例观察组患儿中男性24例、女性 18 例,年龄为 3~10 岁,均值为(6.11±2.74)岁。两组患儿临床基线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内容与医学伦理符合。
选入标准:患儿病情均经临床病理学、影像学证实,患儿年龄均于1~15岁之间,患儿均为初治时给药足量泼尼松治疗4周内蛋白尿转阴却复发;患儿就诊、入组前均未接受过其他系统性治疗;患儿家属对该次研究中内容均知晓,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剔除标准:将初治时给药激素口服治疗/复发后泼尼松口服用量已增加患儿剔除,将合并其他重大疾病(重度感染、高血压、形成血栓、急性肾衰竭)患儿剔除,将就诊前3个月服用过免疫抑制剂患儿剔除,将经各方面内容讲解后不愿参加、配合研究患儿剔除,将临床资料不完善患儿剔除。
口服泼尼松方案治疗对照组患儿,每天5~10 mg/10~60 mg,早上给药2/3、下午给药剩下的1/3。持续给药1周为1个疗程,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之后给药至患儿治疗痊愈。
甲基泼尼松冲击方案治疗观察组患儿,给药剂量为 10~20 mg/(kg·d),为患儿静脉滴注给药,控制最大给药剂量为每天500 mg[1]。给药持续时间及效果观察等同于对照组。
记录两组患儿的尿蛋白转阴时间,计算其治疗缓解率及3个月内复发率,并对其治疗前后机体相关指标(体质量、腹部脂肪厚度、二头肌脂肪厚度、骨密度)数值详细记录,观察其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所获数据作对比分析。
治疗期间对患儿的尿蛋白水平持续检测,见其尿蛋白持续3 d提示为阴性,尿常规检查所获结果为蛋白阴性,此时提示尿蛋白转阴(缓解);患儿尿蛋白未见变化时,提示治疗无效;经治疗缓解3个月内持续检测患儿的尿蛋白水平,若见所获结果转阳并持续1周以上的时间,则提示患儿此时病情复发[2]。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获各项临床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尿蛋白转阴时间 (5.17±1.35)d比对照组(9.73±1.56)d 短(t=6.932 1,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缓解率41例(97.6%)比对照组35例(83.3%)高(χ2=5.160 4,P<0.05);观察组患儿 3 个月内复发率 3例(7.12%)比对照组 14 例(33.3%)低(χ2=7.385 1,P<0.05)。
治疗前两组患儿机体相关指标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见两组患儿机体相关指标数值变化,但观察组患儿体质量、腹部脂肪厚度、二头肌脂肪厚度、骨密度等指标数值改善比对照组优(P<0.05);见表 1。
表1 治疗前后机体相关指标数值(±s)
时间 组别 体质量(kg/m2)腹部脂肪厚度(mm)二头肌脂肪厚度(mm)骨密度(g/cm2)治疗前 观察组对照组27.07±2.15 27.81±3.90 8.03±1.15 8.06±1.38 t值P值1.753 2>0.05 0.921 0>0.05治疗后 观察组对照组34.10±4.37 28.95±3.60 10.52±2.14 8.79±1.54 t值P值11.750 3<0.05 10.041 5<0.05 5.24±0.78 5.17±0.65 0.865 4>0.05 7.98±0.62 6.51±1.75 9.5710<0.05 0.52±0.11 0.52±0.15 0.501 8>0.05 0.59±0.00 0.54±0.01 5.879 3<0.05
两组患儿用药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对其病情治疗亦未造成较大影响。
肾病综合征为肾小球疾病类型之一,为临床上好发于小儿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多见患儿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并见其大量尿蛋白、低蛋白血症或者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等临床表现,久之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3]。通常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多为微小病变,其机体对激素呈较为敏感的状态,长时间以激素类药物治疗的效果良好,但经治疗后出现病情复发的几率较大,若为患者多次治疗,则其出现激素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多,会对其病情治疗与预后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4]。
临床上常以口服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但对于激素敏感肾病综合征患儿而言,此方法所获治疗效果欠佳,并会延长临床治疗时间。叶晓华等[5]学者对儿童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频复发临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激素治疗到肾病缓解时间存在被延长的情况,故需高度关注患儿病情复发的情况。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在20多年前被用于激素敏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治疗中,亦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药为中效糖皮质激素,具有12~36 h的半衰期,可起到的抗炎效果明显,并于人体内的糖皮质激素具有较高的亲和力[6]。近年药理研究结果显示,甲基泼尼松龙的临床疗效比泼尼松高,虽可见患儿出现肺炎、水肿等不良情况,但并不会对患儿病情治疗及预后造成影响[7]。段丽娜[8]对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激素敏感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作了探析,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了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尿蛋白转阴时间 (5.6±1.2)d 比对照组(9.8±1.5)d 短,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体质量(32.4±3.8)kg/m2比对照组(30.9±4.3)kg/m2高,腹部脂肪厚度(10.8±2.4)mm 比对照组(10.7±1.8)mm厚,二头肌脂肪厚度(7.6±2.5)mm 比对照组(7.3±2.6)mm厚,治疗对患者体质量及皮下脂肪造成的影响较小,但不良反应发生率25.81%比对照组16.13%高,提示需对此高度重视。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接受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结果显示该组患儿病情改善明显,其尿蛋白转阴时间(5.17±1.35)d短、治疗缓解率97.6%高、3个月内复发率3例(7.12%)低,患儿治疗前后机体营养状态与骨密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未见患儿发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该次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差异不大。
综上所述,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小儿激素敏感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儿的尿蛋白转阴时间,并提高治疗缓解率与机体状态改善程度,患儿3个月内复发率亦低,具有极佳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