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蓉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护士核心能力是临床护士所必需的能力要求,也是护士自身内在专业素养的体现,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临床护理能力、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和伦理实践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教育和咨询能力。从相关的研究表明,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越强,临床工作能力也越强,在高专院校护理教学中,以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强化护理教学与护理临床工作要求相结合已非常重要[1-3]。本文阐述了当前高专院校护理教学在培养护士核心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了以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的对策,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改革考评方式等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对护生以后的自身职业生涯及临床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1课程设置不合理:现在多数的护理高专院校仍然沿用“三段式”医学教育模式,即基础医学课程+临床护理专业课程+临床见实习;同时公共基础类课程比例高于人文社科类课程比例,特别是医患人际沟通、护理心理学与心理卫生、护理管理等人文社科类课程未开设,不能很好地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开展护理实践活动的需求。
1.2教学模式较落后:护理高专院校现在的理论教学仍然采用课堂教学,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从而忽视了护生的主体地位[4]。临床护理教学采用“一带一”的带教模式,这些方法都比较单一,往往抑制了护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护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有一定的脱节,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1.3考试方式较单一:在当前的护理课程考核中,考试方式比较单一,理论课程基本以闭卷考试为主,缺乏护生主动参与,不能很好地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选修课程以开卷考试为主,相比闭卷考试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命题较局限,且不易被护生掌握,不能对护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
传统的护理教学偏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训,却忽视了临床工作对护士核心能力的要求。将护士核心能力量表中7个维度的核心能力转化为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专业技能、临床实践、护理查房、教育与咨询、科研等6个具体的培训内容[5]。提前熟悉最新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要求,教师授课时明确熟悉内容、掌握内容、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把准知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2.1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护士核心能力中的临床护理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要求护生具备牢固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因此课程设置还是要突出护理专业课程的主体性。护士核心能力中强调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和伦理实践能力,因为现在的护士在临床中要多方面和“人”交流,有医护关系、护患关系、护护关系等,同时在护理患者时,要对患者进行专业护理方面的宣教工作,帮助患者重新恢复身心健康,特别是现在的护患关系不是很融洽的大环境下,如何在临床护理中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身更显重要,建议在护理教学中增加人文社科类课程比例,减少公共基础类课程比例。护理专业课程设置需要淡化学科界限,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人体器官系统进行重组,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的需要。创新临床实践教学,注重培养护生的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将当今临床护理前沿知识引进课堂,加入到考核试卷中,对护生进行考核,使护生了解临床前沿动态,掌握学科新知识,为未来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能更好地提升护生的学习效果。情景教学的核心是角色扮演和即兴发挥,以求得理论的升华和能力的提高,从而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种体验式教学方法[6]。情景教学法鼓励护生质疑,启发护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培养护生的分析决策能力。情景教学法包括案例式情景教学、仿真模拟人模拟教学技术、标准化患者情景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 (CAI) 、情景游戏、角色模拟、解剖模型等[7]。在护理理论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中的案例分析教学法现已被广泛应用。案例分析法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临床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8]。护理模拟查房,将健康教育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护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治、护理等的认识。
2.3改革考评方式:课程考核应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而定,将护士核心能力构成要素与教学考评改革相结合,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对护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能力进行评定[4]。理论学习仍采用闭卷考试,对于其他综合能力的测评,可采用临床病例讨论分析报告、实践考核等形式进行。同时对于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动态的监控和评价,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相长。另外为了使护生更好地适应护士上岗考试,可采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所采用的题型(选择题)和计算机阅卷,使护生在日常的考试中能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从而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9]。
以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具有扎实的护理学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强的护理专业人才是一个持续的课题,需要护理教学工作者的不断探索,真正实现护理教学和职业岗位的有机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