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霖,段新宇,林仁勇,温浩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市 830000)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包虫病的防治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于2008年启动了中央补助地方包虫病外科治疗项目[1-2]。新疆与全国其他省(自治区)同步开展,目前已成立包虫病外科救治定点医院43家,包括2家自治区级技术指导医院、16家地州(市)级医院、25家县级医院。项目覆盖了新疆所有行政县,是全国项目覆盖县最多的省份。经过近10年的经验积累,新疆在包虫病外科救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我国其他省区的包虫病救治工作提供参考。
定点医院主要负责包虫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为可疑症状患者提供B超和CT检查,为确诊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对不同症状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或药物治疗并随访,对手术患者进行项目经费补助以及信息网络上报工作。除上述工作内容,不同级别定点医院承担的工作有部分差别。自治区级技术指导医院承担着对其他定点医院的技术指导,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与疾控部门对全区的包虫病防控进行统筹安排;地州(市)级定点医院承担着对县级医院的技术指导,并与当地疾控部门协同进行健康教育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县级定点医院主要承担患者诊断筛查、简单手术治疗和术后随访工作。
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设立项目专家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办”),对定点医院进行统一管理。专家组成员主要由涉及包虫病诊断、治疗的专家构成。项目办负责定点医院督导等管理事务,每年不定时组织专家组前往定点医院进行项目督导检查,现场解决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定期组织召开总结表彰会议,由各定点医院汇报该年度外科治疗、经费使用、临床路径实施和技术推广等内容,经专家组综合评定,选出年度优秀定点医院和个人进行表彰,对不达标的定点医院进行警告或取消定点医院资格处理。
根据《包虫病外科治疗项目技术方案》和《包虫病外科治疗项目管理办法》,以自愿为原则,由申请医院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向项目办提出申请,并上报医院医护和医技人员情况、手术室设施配备情况、包虫病患者服务能力(年门诊量、住院人数、手术量)、包虫团队组织架构(组长由分管副院长以上担任)和专(兼)职秘书等基本信息。项目办协调卫生行政部门、疾控部门和专家组前往申请医院实地考察和评估。最终,综合考虑当地包虫病患病率、行政区域面积和人口分布,推荐技术能力强且自愿承担包虫病诊治任务的医院为定点医院,由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审查确定后报备国家。
根据国家的年度计划,在卫生行政部门统筹安排下,由项目办根据各定点医院历年患者补助人数和经费余额,分配本年度的经费,确保项目经费满足定点医院工作开展需求。同时,项目办自留部分经费,为可能增长的补助人数留存一定的经费波动空间以及分配给新增定点医院启动项目。结合医保联网情况,项目经费专款专用于新疆本地的包虫病患者。在自治区级定点医院救治的包虫病手术患者,其所在地医保未联网的先进行8 000元补助后患者回当地报销医保。医保联网以及救治于地州(市)级和县级定点医院的患者报销医保补偿后,再针对自付部分进行项目补助,其自付金额≥8 000元的患者给予项目补助8 000元;<8 000元的患者补助所有自付金额,节余的项目经费用于下一例患者的补助。
在专家组的帮助下,新疆包虫病定点医院自2008年设立至今已补助包虫病外科救助患者7 012例。除了积极开展包虫病外科治疗工作,定点医院在包虫病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等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2014年联合国内多家医院开展了包虫病治疗药物阿苯达唑片剂和乳剂的多中心评价工作;2015年为建立包虫病大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启动了包虫病云体系建设;2016年与疾控部门开展包虫病医防结合试点工作。截至目前,43家定点医院全部开展远程会诊和健康宣教工作,15家实施了临床路径,5家参与当地流行病学调查,5家启动了科学研究工作,13家开展了多中心包虫病治疗药物评价,4家参与了包虫病云体系建设,5家参与了包虫病医防结合试点工作。
远程医学平台在患者的发现和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覆盖新疆17个地州(市)86个县的160家网络医院,远程会诊包虫病患者7 160例。在远程技术指导下,县级定点医院可开展简单肝囊型包虫病的外科治疗;地州(市)级可开展较为复杂的肝囊型包虫病外科治疗;自治区级可进行复杂和难治肝两型包虫病及肝外包虫病的外科和药物治疗。专家组专家通过远程医学平台指导定点医院救治包虫病患者,既进行了有效的质量控制,保证了诊断的正确性和手术方案的最优化,又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包虫病的分级诊疗[3]。
定点医院与疾控部门根据自身优势分别开展包虫病的筛查、预防、诊断和治疗工作,而在各项工作中均需要相互配合,例如定点医院的督导考核、健康宣教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自2016年,在卫生行政部门协调下,医院与疾控部门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共享资源,并联合开展了包虫病药物试点工作,将药物治疗由疾控部门回归到医院,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处方用药和随访。
项目办的设置是新疆包虫病防诊治工作的特色,既减轻了专家组志愿工作强度和时间,又从行政管理角度提高了管理效率。卫生行政部门赋予项目办部分管理权利,发挥项目办的积极性,对所有定点医院进行全局部署和质量管理,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集中包虫病防诊治力量,利用专家组资源进行规范化技术培训,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开展了多中心包虫病治疗药物研究,参与云体系建设,进行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地方病(包虫病)建设项目临床路径推广和应用[4]。同时,协调促成了医防结合工作,为实施全区的包虫病防控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定点医院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包虫病诊治水平,尤其是有并发症和需要进一步鉴别诊断的患者,有效提高了包虫病根治率,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但由于定点医院技术水平不同,对包虫病诊治工作存在差异,缺乏规范化的统一标准,造成部分定点医院只为完成手术指标,而忽略了选择适合患者治疗的最佳方案。建议根据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5],实行包虫病临床路径管理,建立标准化的病历格式、操作常规、术前检查项目和术后随访等;制定统一的培训方案,定期对所有定点医院的医、护、技人员开展培训工作。
包虫病患者住院及其相关费用随着物价的上涨有所上升[6];患者术后康复需要进行多次B超和血常规检查随访,其经费一直由患者负担;国家补助金额多年来一直未变,并且只用于手术病人一次性补助。由于以上原因,患者的负担依然十分沉重。另外,包虫病患者病情复杂程度不同,救治的定点医院级别不同,因此产生的费用也会有高有低,补助金额在医疗保险报销后补偿也有多有少。因此,项目经费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和项目办进行总体把控,在提高补助金额的基础上,根据医院等级给予分级补助标准,同时提高门诊随访医保补助比例,并适当增加定点医院工作经费[7]。
定点医院不仅可进行包虫病的规范化治疗和管理,还促进了医院自身的整体发展。但部分定点医院领导对工作不重视,专业人员能力不足[8],又没有额外的津贴,因此,对包虫病防诊治技术能力提升、临床路径实施等不积极参与,阻碍了定点医院的整体发展,基层队伍建设工作推进缓慢。建议设立绩效考核机制定期考核,对不同级别的定点医院明确职责进行分级别考核和分类考核,开展患者救治和康复效果评价,促进患者规范治疗,引导各定点医院自主开展包虫病防诊治工作[9-10]。
新疆包虫病外科救治定点医院模式是新疆包虫病防治工作长期、有效开展的总结,是可持续开展的重要保障措施,适用于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利的地区,并且具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减轻患者负担。随着全国远程医学平台的大范围覆盖,新疆定点医院模式为我国其他省(自治区)的包虫病救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值得向全国进行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