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S经胃、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治疗PPC临床分析

2018-02-14 00:25陈备金
西南国防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胰管乳头囊肿

陈备金,张 勇

胰腺假性囊肿(PPC)大多继发于急、慢性胰腺炎,少部分亦可由胰腺外伤、胰腺癌并发,各种因素作用下,胰腺受损,胰液外渗、出血及坏死物质局限包裹形成囊肿,因此,囊肿病理上无胰腺上皮层组织,故临床上称之为假性囊肿。治疗方面,内科一般保守治疗,外科手术则包括开放手术内外引流或囊肿直接切除。近年来,随着超声内镜(EUS)技术的日臻成熟,因其既可以置管引流,又可以放置支架进而持续引流等优点,在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现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2]。笔者回顾性分析45例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治疗PPC的临床资料,为临床非手术治疗PPC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医院治疗的PPC患者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8~74岁,平均42.6岁;42例继发于急慢性胰腺炎,3例继发于胰腺损伤;恶心、呕吐26例,腹痛、腹胀40例,黄疸6例;PPC位于胰头部12例,胰体、尾33例;囊肿直径≤5 cm的3例,5~10 cm的40例,>10 cm的2例;单发囊肿41例,囊肿壁与胃壁之间的距离≤1 cm,多发囊肿(交通性分隔)4例。

1.2 纳入标准[3](1)继发于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外伤后的 PPC;(2)经超声、腹部 CT、MRI检查,明确诊断为PPC,囊肿与胰胆管不交通时采用经胃穿刺置管引流,交通时采用十二指肠乳头穿刺置管引流治疗;(3)囊肿经过保守治疗6 w未吸收或无法保守治疗;(4)所有患者均签署治疗前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治疗前均通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明确胰胆管与囊肿的位置关系:囊肿与主胰管均不相通,经胃引流置入胰管支架如相交通,则选择经十二指肠乳头穿刺引流。经胃引流治疗PPC:通过线阵扫描型超声内镜进入胃内后,在胃内隆起部分寻找距离PPC最近、囊肿壁最薄、血管少的胃壁区域作为突破点,采用针刀电凝、电切胃壁,可见有囊液流至胃腔,吸净胃内容物后,缓慢放入导丝。采用弓形刀扩大胃壁切口直径至1.0 cm,沿导丝放入至少2枚长5 cm的10F双猪尾塑料支架,在腔内盘绕1周放置支架后轻轻滑出,随后退出内镜,缓慢抽出导丝,经鼻腔引出鼻囊管外固定,外接引流袋,后改为负压引流。

经十二指肠乳头治疗PPC:超声内镜进入十二指肠降段后,予以胰管选择性插管造影,明确胰管狭窄部位、程度及长度和囊肿的大小、位置,可直接将导丝经主胰管插至囊腔内,沿导丝置入10F双猪尾塑料支架,后拔出导丝、固定。若囊肿继发出血、感染或囊液黏稠含有较多坏死物质,可同时置入鼻胰管,通过反复冲洗、吸引,减少支架堵塞。若进行中发现囊肿并发出血、感染或囊液黏稠含有较多固体坏死物质,可同时置入鼻胰管,反复冲洗、吸引,以免引起支架堵塞,影响治疗效果。

术后需严密监测患者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变化,注意有无消化道出血、穿孔、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同时常规应用抗感染、抑酸、质子泵抑制剂及止血等药物治疗。术后3~5 d复查腹部CT、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等指标;出院后连续随访半年,复查腹部CT(每2月1次)或超声(每月1次),发现囊肿彻底消失后,逐渐经内镜取出内引流管[4]。如随访期间发现临床症状再次出现、超声或CT提示再次出现囊肿考虑为囊肿再发[5],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再次置管引流或外科手术治疗。支架移除3~6个月后再次随访腹部CT。

2 结果

所有患者的囊液均送检培养,其中32例阴性,13例阳性,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10例,肺炎克雷伯1例,溶血性链球菌1例,粪肠球菌1例。45例中,经超声引导经胃穿刺置管引流31例,经十二指肠乳头穿刺置管引流14例,成功42例(成功率93.3%)。其中3例经胃引流术后支架移位,经过调整胃-囊肿引流支架后引流成功;经十二指肠乳头置管引流术后因支架堵塞继发感染3例,经ERCP置管引流反复冲洗后治愈,其中1例还经甲硝唑囊内冲洗;2例术中并发出血,予以内镜下喷洒止血药物后未再出血。术后8 w拔出支架30例,囊肿均完全消失;术后12 w拔管13例,残余囊肿6例,拔管后随访半年,临床症状消失,囊肿逐渐减小,1例因囊内分隔引流不畅而进行第2次超声引导下重新穿刺引流;仅有2例因再次囊肿复发予以外科手术行PPC空肠吻合术,目前所有患者未发现囊肿复发。

3 讨论

PPC是胰腺最常见的胰腺疾病,其发病率约占胰腺囊性病变的75%[6]。其发病机制为各种原因引起胰液外漏、出血、炎症后坏死组织等包裹在胰腺周围或者聚集胰腺内形成囊腔,故囊壁无上皮细胞,由网膜、腹膜、肉芽组织、炎性纤维结缔组织等物质构成。PPC的治疗包括内科保守治疗、经皮穿刺引流、外科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内镜下引流。

内科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临床症状较轻,囊肿直径<6 cm、囊肿形成<6 w,囊壁尚未成熟,无严重并发症,无法耐受手术或穿刺治疗的患者[7];全身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自行吸收,而病情较重的则不能吸收,甚至可能出现囊肿增大、感染、脓肿形成、黄疸、胰瘘等并发症。经皮穿刺引流针对有外科手术及内镜禁忌、囊肿短期内突然增大或压迫相邻脏器、合并感染、囊壁未成熟的患者,但一方面术中可引起渗漏、出血、肠管及肝脾损伤[8],术后带管时间长,引流管易感染,拔管后易形成窦道,因护理困难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囊液比较黏稠,往往会引起导管阻塞导致引流失败[9]。一直以来外科手术(根据部位选择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囊肿-胃或囊肿-十二指肠吻合内引流术等)因为手术范围广,是PPC治疗的金标准,但手术创伤大、患者住院时间长,特别是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目前逐渐被内镜介入治疗和经皮穿刺外引流等微创治疗取代[10]。

普通的内镜引导下经胃、肠道壁穿刺置管内引流术成功率也比较高,但仅仅适用于在内镜下胃和十二指肠可见明显的PPC凸起,有明显的压迹,囊肿与胃肠道壁的间距<1 cm[11],根据穿刺人的经验进行盲穿,故操作上极易引起穿刺部位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再则支架堵塞可能需反复内镜下调整支架、处理继发感染等问题。而超声内镜则可解决这一难题,超声下可准确判定囊壁与胃、十二指肠壁间的距离,轻松地避开大血管,选择最佳穿刺点完成穿刺及放置支架。对于PPC超声内镜治疗时机的选择,以前大家认为囊肿直径需超过6 cm,持续时间>6 w,囊壁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胃及十二指肠受压明显,方可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现大部分学者认为[12],囊肿增长速度快,或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胃肠道压迫、胆道梗阻或出现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时,均可及时予以治疗。

2014年温静等[13]检索 1994~2012年 118例患者经胃穿刺置管引流94例,经十二指肠乳头穿刺置管引流 24例,成功率为94.9%,并发症发生率为19.5%,囊肿完全消失率为83.9%。本研究45例PPC患者经超声内镜下经胃或十二指肠乳头置管引流治疗,成功率为93.3%,并发症发生率为15.5%,囊肿完全消失率为86.7%,与其大致一致。对于感染,有些学者认为,是由于术中残留物阻塞胰胆管引起引流不畅而引起[14];但也有人认为,术中放置的支架本身也可阻塞胰胆管引起胆汁淤积而引起感染[15]。本研究中有3例发生支架堵塞导致继发感染,但经ERCP置管引流反复冲洗后治愈,其中1例还经甲硝唑囊内冲洗后好转。因此,当怀疑假性囊肿感染时,可根据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还可以用抗菌药物反复冲洗囊肿,防止继发感染。

关于支架拔除时间,有人认为,PPC囊腔消失以及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缓解后就可以拔管,一般支架放置时间3个月[16]。有研究显示,过早地拔出支架可能增加PPC的复发率,<6 w是PPC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17]。Weckman等[18]报道,支架移除后复发率为4.8%,故认为可不拔除支架。在本组病例中,考虑到感染的问题,待复查临床症状消失后即予以拔出支架,均为术后2~3个月全部拔除,未等到其自然脱落。以后可扩大临床病例,观察支架自行脱落与拔出的安全性研究。

综上所述,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胃、十二指肠乳头穿刺置管引流PPC因为安全、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优势,逐渐成为治疗PPC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胰管乳头囊肿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新妈妈要预防乳头皲裂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管病变的MRCP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