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体系助海洋经济成新增长极

2018-02-14 00:35海洋与渔业综合
海洋与渔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涉海水产广东省

■ 文|《海洋与渔业》综合

据多家媒体报道,海洋经济在广东省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从数据上看,全省海洋生产总值从 2012年的 1.05万亿元增长到 2017年的 1.82万亿元,年均增长11%,连续 23年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占全省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

近年来,广东通过营造良好的海洋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大力建设创新平台、加强海洋科技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广东省海洋科技创新体系,让海洋经济发展更为迅捷,无疑也是这个新增长极的重大动力。

大力营造海洋科技创新政策环境

近年来,广东相继发布《广东省科技兴海规划(2010-2015年)》、《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其中《“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强海洋科技前沿技术研究、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为鼓励深入开展海洋创新战略研究,2013年,广东省科技厅在“重大研究课题”专题中设立“广东海洋经济创新战略与转型升级研究”研究方向,鼓励省内力量开展研究,为广东海洋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广东还通过实施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推动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加强协同创新,开展重大产业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探索建立适应不同条件的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

据初步统计,全省建成涉海涉渔科研机构 24个,拥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超过 29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 16家。广东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获得国家 7.5亿元财政专项支持,带动超过 40亿元社会资金投入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新型酶类、新型生物功能制品等一大批海洋高技术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

此前,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分别与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中山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等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就海洋政策研究、海洋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区域性海洋立体监测观测系统建设和大型海洋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与国家海洋局减灾中心、环境预报中心、海洋卫星应用中心和省气象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海洋防灾减灾科技支撑平台;与航天五院合作推进海洋信息化工作。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将在珠海建设海洋卫星定标场。

加快创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近年来,广东搭建了以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创新平台,建成海洋生物技术、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药物等领域的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26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3个。中山大学成立环南中国海研究院对环南中国海的经济、法律、历史、考古、民族和文化等问题开展跨学科研究,联合在粤涉海科研机构成立海洋高新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广州海洋地质局建有中国地质调查局天然气水合物工程技术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等 3个业务平台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装备先进的 7艘科学调查船、室内数据处理、样品测试分析和综合研究设备,在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海洋油气地质调查、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大洋科学考察、高科技装备研发及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

其中,涉海企业自主创新平台也同步建立。广东大力支持本土涉海龙头企业建立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促进创新本土化和原始创新,培养价值链高端创新能力。

目前,广东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已拥有以企业为主体的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 8家,各种技术研发及合作研发机构 30多家。

据悉,广东还启动建设“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化合物库”“泛珠地区工业海洋微生物综合技术平台与应用”“广东省海洋生物产业评估决策与信息聚合服务平台”和“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工程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4个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联合国家海洋局推进建设“国家深海海洋试验场(广东)”和“海洋波浪能测试场”。

坐落在广州南沙的广东省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占地面积 3.4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完成广东省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主体工程建设。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南方中心)、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及项目将陆续入驻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南沙新区形成了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海洋产业群,充分展现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集聚、示范带动的优势,为引领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6年 11月,广州南沙新区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运行情况经国家海洋局检查评估,获得考核优秀。2016年 12月,全国海洋科技创新大会举行授牌仪式,广州南沙新区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 12个首批获得授牌的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之一。此外广州、湛江还被确定为国家海洋高科技产业基地。

“国家队”“地方队”人才共舞

在广东的海洋科技队伍中,既有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这样的“国家队”,也有地方科研院所和海洋渔业部门组成的“地方队”,更有一批覆盖多个领域的大小企业,他们共同构成了助力广东海洋经济全面升级的“科技矩阵”。全省海洋科研机构(含中央驻穗机构)数量约占全国的 1/7,居沿海各省前列,其中有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多家海洋科研机构。

广东聚集了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等 10多家实力雄厚的涉海高校和研究机构。中山大学设立海洋学院、海洋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深圳大学共建“海洋科学菁英班”。广东海洋大学先后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麦康森、孙宝国分别为海洋科学学科、水产学科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双聘院士”。省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广州航海专科学校升格为广州航海学院。加强海洋生物学、环境科学、水生生物学、生态学、食品安全等涉海学科专业建设,鼓励涉海院校积极探索多样化、多途径和多形式的海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广东省海洋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洋产业相关专业为广东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海洋产业相关人才,活跃在包括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中,为广东海洋产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此外,原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还积极支持中山大学海洋领域科研及产学研活动的开展,支持中山大学双一流建设,共同推进南海研究院建设。

猜你喜欢
涉海水产广东省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涉海翻译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研究①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研究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基于管理创新涉海企业投资审计运行机制研究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首届“中国涉海类博物馆馆长论坛”在港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