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彬
摘 要:父亲参与家园合作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和谐家庭建设、有利于幼儿园工作开展。当前父亲在参与家园合作中存在参与观念落后、参与度总体较低、参与能力较差和参与方式不够丰富等问题。基于父亲自身的原因、家庭支持力度不够和幼儿园方面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父亲参与;家园合作;幼儿养育
在幼儿教养时期,父母的各种行为以及特征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方向。父母对幼儿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别,父母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的发展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格尔迪曾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殊的力量。”从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或者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可以看出,我国历来重视父亲对幼儿的教育。例如“子不教,父之过”就充分的表明父亲在幼儿养育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父亲承担的教养责任则更少了。
一、父亲参与家园合作的意义
(一)父亲参与家园合作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父亲通过参与幼儿园开展的各类亲子活动,增加和幼儿亲密接触的机会;并且在幼儿园提供的科学指导和与其他家长的沟通交流中掌握更加科学的喂养、教育、亲子游戏等的方式和方法。一方面父亲在家园合作中向孩子展示男性独特的行为方式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男孩在父亲们的带领下能够进行更多运动性、自立性和竞赛性的活动,幼儿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观察和模仿男性固有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如果断、刚毅、独立、豁达等。女孩则可以通过与父亲的互动树立男性榜样,增加安全感。另一方面父亲参与家园合作能够将女性生活领域之外的东西尽可能地展示在幼儿面前,并使其成为幼儿探索新领域的有效支持力量。国外研究者发现与父亲与孩子的互动中,比母亲更多的给孩子自由,鼓励孩子探索,乐于让孩子尝试一些冒险的、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致力于对孩子的独立性、探索性、坚持性的培养,这些能力是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基础。
(二)父亲参与家园合作有利于和谐家庭的建设
在父亲参与家园合作的过程中,父子之间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父亲与幼儿共同游戏、学习,将原本可能严肃的父子关系变的轻松活泼。幼儿在活动中可以直接感受到父爱的关怀,接受父亲独特的诸如热爱运动、自信、独立、勇敢、沉着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父亲参与家园合作不仅为父亲参与幼儿教养提供了机会,增加父子情感,减轻妻子的教养工作。同时父亲通过亲身参与家园合作,能够更好的了解幼儿的成长状况,更加关注幼儿的发展,更愿意思考并且和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交流和探讨教养经验,分享育儿过程中的辛苦与欢乐。父亲积极参与,能为家庭成员之间带来许多可共同探讨的话题,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此外,教育知识的拓展、沟通能力的提高也是父亲自我完善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父亲的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
(三)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开展
作为家庭成员之一,父亲的参与能够起到丰富幼儿园活动的作用。一方面,家园合作中积极促进父亲的参与和配合,幼儿园可以从亲子活动中获得更多关于幼儿家庭教育的信息,从而根据获得的这些信息制定符合幼儿个人特点的家庭共育的方案。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在父亲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对父亲提供科学的育儿指导,帮助父亲提高教养能力。父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为幼儿父亲提供参与活动的平台,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争取得到幼儿父亲的支持和帮助。只有这样,家园合作模式才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
二、父亲参与家园合作存在的现状与问题
(一)参与家园合作的观念落后
许多父亲是想参与到家庭的合作中的,对于怎么样做,怎么样进行合作,却理解不准确。有些父亲简单的将参与家园合作理解为到幼儿园参加活动,认为只开家长会或者举行亲子活动的时候到了就是参与了。事实上参与家园合作是一个全面的、持续的工作,縱然家长会和各种亲子活动是家园合作的一部分,但是能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教师加强交流、协力完成教育任务也是很重要的。在他们看来,家园合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活动,或者只要孩子的母亲参与就足够了。存在这种观念的父亲,参与意识薄弱,参与态度不积极,即便是参与进来也是被动的。
(二)家园合作中父亲参与度总体较低
调查显示,父亲照顾幼儿的时间,接送幼儿上学、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次数,参加家园合作活动的次数与母亲相比都要少的多。很多教师表示“父亲来接送幼儿的次数比孩子母亲少很多,家长会等活动也大多数是母亲或者爷爷奶奶参加。有的父亲一个月能见着一两次,甚至还有从来没有见过面的。”虽然父亲参与的时间和次数不能完全决定参与的效果,参与的质量也很重要,但是没有一定的时间作为保障,再好的参与质量也不能发挥明显的效果。
(三)父亲参与家园合作的方式不够丰富
家园合作方式有多种,但最受父亲选择最多的还是接送时交流、电话或短信联系这两种比较传统的合作方式。家长会因为面向的是全体家长,缺乏针对性;此外在访谈中教师反应家长会通常以教师的单方面的讲述灌输为主,与家长互动少,也不受父亲喜欢。因此从父亲的角度,在可供选择的家园活动中应多途径参与,不要拘泥于的传统的参与方式,多尝试一些新型的参与方式,比如在家园合作论坛中相互交流、与教师用网络进行沟通等。
(四)父亲参与家园合作的能力普遍较差
有教师表示“当我们跟父亲交流孩子在家里的情况时,经常有父亲说他们不知道该怎么管教孩子,孩子出现问题时不知道怎么教育,也不会陪孩子玩,教育孩子太难了”。由此可以看出,父亲在参与合作中缺少与孩子沟通的能力和进行指导能力。从教师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对于父亲而言,仅仅有参与的热情是不够的,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合适的参与技巧就无法高质量的参与活动,也就无法发挥父亲参与的价值。
三、促进父亲参与家园合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父亲自身素质以更好的參与家园合作
阅读相关书籍,加强教育理论学习,阅读必要的教育学、幼儿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书籍,以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同时了解相关的行为规范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如幼儿观、教子观及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尊重和保护幼儿权利的理念等。父亲还应学习一些基本的参与家园合作的技能,如亲子游戏、幼儿绘画、简单的乐器等。这些新技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成为和孩子沟通交流的工具,有助于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关系。在构建良好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掌握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科学教子的知识和教育方法,在了解幼儿心理的基础上科学的参与幼儿教育。
(二)家庭成员积极配合促进父亲参与家园合作
父亲参与家园合作是其教养孩子的应尽的义务也是父亲的权利,其他家庭成员应给与支持。孩子母亲首先应该充分相信父亲的教养能力,所以当孩子父亲有主动参与家园合作活动的意愿时,应给予支持和鼓励。当幼儿父亲参与较少时应及时提醒参与孩子教养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父亲是他人代替不了的,作为父亲自身应当坚守自己的参与权利,不要让他人侵占了自己教养子女的机会。“夫妻之间的和睦是成功地教育幼儿的首要条件。”父母应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关爱中成长,在愉快中学习,在欢笑中生活。
(三)幼儿园应采取多种手段促进父亲参与家园合作
1.对父亲参与家园合作提出明确要求
幼儿园在提出要求时应明确具体,对于日常的家园共育工作可对父亲做出一些要求,例如:每周至少接送孩子一次;按时参加父亲学校的培训;每周在班级微信群里发言一次;在教师通过微信反馈幼儿情况时要做出回复;开展亲子活动时明确要求父亲必须参加。
2.利用父亲的特长组成父亲助教团
弥补了教师专业知识技能上的不足,同时也使得父亲们“英雄有用武之地”,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好奇、求知、想像、创造的欲望。“父亲助教团”进入课堂、参与教育,还能让父亲进一步了解了孩子,了解了幼儿园,转变、提升了他们的育儿观念和积累育儿经验,一举多得。
3.提供父亲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
父亲课堂的开办,还能为父亲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父亲们在教养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常希望知道别的家长是怎样做的。所以父亲之间的相互交流是父亲们渴望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父亲课堂”就成了家长们相互交流最合适的平台,而只有幼儿园才是“父亲课堂”最合适的组织者。
四、结束语
大多数父亲能够认识到父亲参与家园合作的重要性,有积极参与家园合作的意愿,并且对自己在家园合作中的角色定位较为准确,能够认识到自身参与的不足,这些都比笔者预期的结果要好。但仍然有少数父亲在参与家园合作中,存在观念守旧、认识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积极等问题。另外,本研究发现父亲参与家园合作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参与频率偏低,参与能力差。大多数父亲对参与家园合作持积极态度,但实际的参与次数少、时间短。再者,父亲参与家园合作的方式比较传统。这其中有家长自身的原因,也有幼儿园提供的可供参与的途径少,幼儿园不够重视有关。针对调查结果本研究从父亲自身、家庭成员、幼儿园提出了促进父亲参与家园合作的几点对策建议,以期改善父亲参与家园合作的现状,并借此呼吁社会各界提高对父亲参与家园合作的关注,为其提供参与保障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商晓阳.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家长参与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2]魏栋.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3.
[3]吴邵萍. 家园共同体的建构—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法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68-79.
[4]杨雪锋.促进幼儿父亲参与家园合作的思考[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8(0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