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纪录电影的发展策略

2018-02-13 06:36黎之舟
青年时代 2018年33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中国

黎之舟

摘 要:记录电影有着“弱娱乐、弱叙事”的基本特征,与现代观众不断追求娱乐放松的目标背道相驰。从中国记录电影制作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的记录电影在制作初期往往会被冠以比赛评奖、版权交易以及学术交流的初衷,但是能够真正走进电影院并产生商业价值的影片可谓是寥寥无几。因此,本文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中国记录电影的发展策略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电影发展的平衡体系,让越来越多的记录电影能够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目标。

关键词:中国;记录电影;发展策略

从电影诞生以来,记录电影一直都是整个电影市场资源均衡以及保持有序体系的调和剂,在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快速扩展的背景下,中国记录电影已然进入到一个关键的转折阶段。首先,中国电影市场持续保持着活力,2017年中国电影总票房高达559亿元,这是一个崭新的记录,同时也为中国记录电影的有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次,一部分电视纪录片获得良好的口碑,使得记录电影有了跨越屏幕的可能;再者,《我们诞生在中国》、《二十二》、《厉害了我的国》等等作品获得一致好评,这使得电影品质形象不断升级,也为记录电影的良好发展增强了信心。但是,中国记录电影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如何能够更好的发展,还需要各界的努力与支持。

一、资金扶持与宏观调控

(一)资金扶持

拍摄记录电影,资金是第一大难题,从当前资金扶持政策来看,国家纪录片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已经提升到2000万元。另外,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每一年面向社会征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重大项目,有利于推动文化金融扶持计划有效实施,进而促进纪录片、动画片、电视剧、电影等等领域产业化发展。同时,国家设立了国产纪录片创作人才扶持项目,并且每一年拨付奖励资金,以培养培养更多优秀记录片人才,壮大纪录片人才团队,鼓励他们创作出更多优质纪录片。从国家资金扶持程度来讲,对于记录电影的创作与生产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然而从宏观角度来讲,实质性的变化并没有在中国电影市场发生,主要因为这些方面的原因:

现阶段,电视纪录片是专项扶持资金主要针对对象,而记录电影则相对很少,扶持资金总额的有限性在中国庞大的电影面前可谓是“杯水车薪”。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不是只针对纪录电影,而面向众多影视领域,难以避免“僧多粥少”的局面。现阶段,中国记录电影生产主体正在从“中央新影集团”等等国有制片厂朝着民营公司发展。从民营公司的发展策略看,在国内电影市场中,电视剧、剧情类电影的发展优势明显高于记录电影,所以民营公司往往会选择多种业务开发的模式,以便自身能够在市场中占据优势。[1]

中国国产纪录片人才扶持项目评选的主要领域是:优秀制作机构、优秀导演、优秀长片以及优秀短片等等。而这之中,只有优秀长片要求为时长为30分钟以上的纪录片才符合电影报送的标准,但是并没有明确的设立“记录电影扶持项目”。

因此,从上述分析来看,建立针对记录电影的专项扶持资金项目迫切需要,并根据记录电影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政策,以便提升扶持的力度以及针对性,从而实现院线电影与电视纪录片的平衡发展。

(二)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主要指的是通过政策制定以及调整,从而培育市场以及改善市场,确保市场主体性能够充分,不仅能够提升整个市场的活力,而且能够进一步发展中国记录电影的生产力。具体措施有这些:

对记录电影院线放映结构进行合理调整。2014,中国广电总局明确指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一天应该保持播放30分钟以上的国产纪录片。该措施让电视纪录片市场的供求关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因此,中国记录电影发展可以借鉴该经验,对院线传播的能动性进行充分把握,同时由政府制定政策对院线放映机制进行调控,从而发挥政策的引导与鼓励功能;加强实际数据的分析力度,进而对纪录电影院线放映的实际场次、时段、数量提出明确要求,以便能够刺激生产、制造消费,从而培养观众的观影习惯,这也是对纪录电影版权保护的一个有效措施,为激活与发展记录电影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全媒体建设,共同努力建设记录电影传播体系。对于信息传播来讲,全媒体共享资源的实现不仅能够全面提升传播速度,而且影响力巨大,促进记录电影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有利于增大记录电影的传播力、影响力。例如,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打造“互联网+”语境,并开发“记录中国”等等媒体客户端,将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等应用到记录电影数据分析当中俩,从而打造出全新的记录电影传播体系。[2]

二、创新生产与虚拟现实

(一)创新生产

纪录电影是整个电影生态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中国记录电影正在迈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从《二十二》的火爆程度可以看出纪录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中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同时结合最近几年口碑与票房较好的电影分析,明确中国记录电影创新生产的具体方向:

《二十二》、《喜马拉雅天梯》、《冈仁波齐》等等能够反映社会问题的影片,在中国记录电影市场中排列前茅,同时也意味着传统类的电影题材与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态势不符合,在创新生产方面一定要注意。

《地球:神奇的一天》、《我们诞生在中国》等等这一类自然探索类型题材的纪录片也是广大观众所喜爱的,生活文化类的记录片也占了一定的比重,且该类纪录片的类型与内容正在不断丰富。但是,从中国记录电影来看,题材种类还是相对比较少,那么如何能够真正吸引观众,其关键是题材类型、创作方法等等方面是否有新意,尤其是要知道電影发行后期倘若要扩大观众的容量,必须依靠电影内容的口碑。[3]

现阶段,中国记录电影与网络纪录片、电视纪录片等等影视内容相对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而倘若要有效培育观众的观影习惯,其关键是培育观众对记录电影“视听感受”的追求,这就意味着小作坊式、低成本方式的传统生产体系是难以保障记录电影的质量以及传播效果。目前,4K高清摄像机的应用,已然全面提升了电影的画面质量,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不同版本的出现,例如:3D、3DIMAX、4DX、ScreenX等等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不同观影体验需求,中国电影纪录片生产也需要着重考虑这些方面。

(二)虚拟现实

因为VR技术能够将现实世界高度还原,所以在纪录片领域中备受青睐。目前,在VR技术领域中国已经创新了多项技术成果,为中国记录电影、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更多机遇与空间。以《山村里的幼儿园》为例,这是中国首部VR纪录片,并在第四届反贫困与儿童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进行公映,让全世界了解中国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以及改善农村儿童教育生活状况中的各种努力与做法。另外,我国还创作了很多的VR纪录片,例如,《最美中国》,这是中国首部航拍纪录片;《VR中国印》主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盲界》,该VR纪录片则对西藏地区有视力障碍的儿童的生活进行记录,多元的创作题材以及创新视角打造出了全新的VR叙事表达,将现实世界真实还原让更多的观众能够感受到人文关怀,使其能够与影片内容在情感上有更多、更深的交融。[4]

从中国VR用户行业报告来看,国内潜在的VR用户数量大约为2.86亿人,重度用户数量达到百万,其中有83.2%的用户偏爱巨幕电影,有大约62.37%的用户对全景视频尤为喜爱。所以,我们应该看到记录电影与VR技术融合的市场发展空间很大,一方面,VR记录电影能够将传统叙事形态进行改变,而采用的是互动性叙事手法,这样则可以将时间的限制突破,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空间结构,使得观众的身份从“受众”转化成为“参与者”,在经过自觉性、交互式的虚拟现实体验之后,让观众从感受真实逐渐过渡到参与真实的心灵震撼作用,这样可以满足现代观众对于贴近现实追求的心理诉求。

三、市场营销与发行破局

从记录电影的性质来讲,它注定就是一门小众艺术,虽然在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记录电影的发展形势有所改变,但是我们必须认清的是,记录电影在宣传、营销、发行等等方面来讲都是比较薄弱的。曾经,中国记录电影更加注重文化效益,所以在对影片进行宣传的過程中主要以“新闻式”的信息发布方式,而没有从观众的角度去思考、推广以及宣传。一直到2012年,中国记录电影开始朝着产业化路线发展,无论是生产创作,还是市场营销与发行方面,都要求以商业诉求为基本目标。

(一)新媒体营销——“互联网+”电影营销

在巨大的中国电影市场中,记录电影倘若要分一杯羹,那么则必须重视市场营销,整合营销必须要利用的得当。目前,营销界的宠儿是微信、微博等等新媒体营销方式,中国记录电影的营销渠道更加完善,那么发行工作才能更加顺利。目前,中国记录电影显然并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些新媒体营销的优势,根据记录电影的特色风格,选择正确的新媒体营销策略,是做好记录电影市场营销的第一步。例如,需要开设记录电影的官方微博,无论是国内的新浪微博,还是美国的Twitter,宽广的用户基数不断培养了很多意见领袖,例如,微博大V、艺人明星、官方组织等等用户群体,而意见领袖的动态往往牵动着数以千计的用户,甚至对社会发展都能够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记录电影官方微博可以将电影每日的拍摄动态、导演编剧动态等等信息内容进行更新,以及微博大V用户、明星艺人等等用户的转发评论,使得更多观众能够更加及时、有效的了解到记录电影的相关信息。以《二十二》记录电影为例,该电影开设了官方微博,同时导演郭柯也在自己的微博“郭柯35mm”中与广大用户不断分享拍摄《二十二》的各种信息以及背后的故事,比如老人们如今的生活现状、电影的深度解读、电影在国外上映之后的反响等等;同时,在微信平台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光影深处”,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能够持续关注老人以及将捐助的情况公之于众,通过导演冯小刚、演员张歆艺为代表等等名人进行了评论与转发,让更多人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到了《二十二》这部电影,并成功开启了这部电影全面热议的局面。

(二)院线发行的新突围

随着国内电影产业化运作的推进,各大影院更加青睐宏大制作、明星云集的商业篇,而记录电影作为小众电影往往会成为被“挤压”的对象,这已经是行内普遍存在的现象,《二十二》作为目前中国最卖座的记录电影,从首日排片来看,仅只有1.5%;《我们诞生在中国》首日排片同样是1.5%,而《舌尖上的新年》由于受到新年黄金档期的影响而拿到了2.66%的拍片。

对于记录电影来讲,拍片少、时段差是面临的主要的问题,一部分记录电影甚至还没有与观众见面就被电影院拒绝,像《乡村里的中国》这样荣获很大的大奖的电影,但是也被上海很多影院拒之门外。[5]

倘若要将记录电影发行的现状进行有效改善,那么首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将市场的供求关系改变,一旦电影市场有了对记录电影的需求,则会进一步改变影院的排片策略。“互联网+”电影营销理念给了记录电影院线发行很多新的启示,注重观众主动性以及交互性的发挥,则可以从源头上做好广泛营销。例如,众筹包场,这是一种可以通过受众群体来改变市场的主要手段,利用新媒体平台的资源优势,比如,微信、微博等等社交媒体开展众筹包场的活动,这样就可以将对记录电影有着观影需求的观众逐渐集合起来,而参与到活动中的观众们则能够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开展各种各样的传播活动、互动活动,有利于完成记录电影的口碑营销。以《喜马拉雅天梯》为例,该发行方在全国30多个城市一共举办了100场众筹观影活动;还有《我的诗篇》总票房为314万,其中众筹的观影票房则达到了250万元。

另外,路演与点映这是目前很多商业片发行惯用的方式,而记录电影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在电影上映之前举办一些点映活动,观众观看之后的口碑传播是点映活动重要的发酵过程,之后再通过院线公映来进一步扩大观众面积。以《我们诞生在中国》为例,该记录电影在上海电影节率先进行了点映,而这类故事化的记录电影让各大评委惊叹不已,为后期卖座奠定一定的基础;《地球:神奇的一天》更是在全国超过100个城市举行了点映活动;《二十二》也在全国38个城市开展了点映活动,其中有很多众筹观众更是参与其中,《二十二》在武汉市点映时,导演邀请电影主人公毛银梅老人的后代一同参加了电影活动,之后观众豆瓣、微博、微信等等平台发表了对电影的看法,对于《二十二》的成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基于记录电影的性质来讲,它确实无法与商业大片相抗衡,但是,中国记录电影人却从来没有停止对优质记录电影的制作,也从来没有停止将记录电影带到电影院的决心。从本文分析来看,中国记录电影市场最大的问题是投资与拍片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电影营销策略,那么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市场以及资金方面的问题,使得中国记录电影将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对于中国记录电影发展的现状来看,一方面应该更加深入思考如何打破观众对记录电影的刻板印象,从而培养观众接受与观看记录电影的习惯;另外一个方面,则是要对记录电影以及观众进行正确的定位,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做好口碑营销,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观看记录电影,并努力形成一种新型的供求关系。

参考文献:

[1]葛文治.2017年国产纪录电影崛起的思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25(04):120-126+146.

[2]李瑞华,樊启鹏.拐点——2017年中国纪录电影观察[J].电影艺术,2018(04):51-55.

[3]袁新文.中国纪录电影为何能创造“奇迹”[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06):116-117.

[4]陈紫薇.众媒时代中国纪录电影的口碑营销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08):89-90.

[5]冷成琳.张同道:纪录电影在中国冲到3~5亿票房也丝毫不用惊奇[J].中国广播影视,2018(Z1):165-167.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中国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