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教科研有个约会

2018-02-13 01:38范建民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结题卓越课题

范建民

每一次观摩,每一次活动,都让我受益匪浅。当走过更远的教育之路,看过更多的教育风景后,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领悟到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地超越自己,才有能力继续追梦。

2015年7月12日,我有幸成为东湖高新区卓越教师后备班成員。“人生就像是一场修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用这句话告诫自己,作为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一辈子在教育修行这条路上行走。

对于“卓越”的企盼,一度让我倍感压力,一直在苦苦寻找自己的突破口。时逢习总书记提出各行各业要大力推崇工匠精神,教育同样需要呼唤工匠精神。对于教师而言,工匠精神就是认认真真搞教学,扎扎实实做研究。于是我认准目标,投身于研究者行列,从一个“教书匠”努力朝着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方向转变。于是我开始课题研究之旅。

2015年,是“十二五”课题的收官之年。我担任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当时学校正在做一个国家级课题《小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研究》,校长任命我为课题常务负责人的时候,我都替自己捏了一把汗,因为我一直只是在专心搞教学,几乎没有参与过正规的课题研究。后备班中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大多数都参与过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其中还包括经验丰富的课题主持人。于是我积极向他们请教,同时也得到了查祥生等多位专家的指导。

经过大半年的摸索实践,我由一个门外汉到与教科研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先后赴江苏临港、广东惠州等地多所学校学习交流。2015年12月,《小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研究》课题顺利结题,成为高新区“十二五”期间结题的首个国家级规划课题。好消息接踵而来,2016年学校承办的省重点课题“健康课堂”子课题顺利结题,学校被评为省课题组先进单位,同时我个人也被评为省课题先进个人。

参与学校课题研究,让我开始用审视的观点思考教学中的问题,逐步树立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意识。在担任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期间,我带领全校教师依托备课组、教研组开展课题研究,整个学校研究风气高涨。2016年10月,我申报的武汉市第三批教师个人课题《基于鄂教版教材小学高段读写结合研究》正式获批,并于2018年4月顺利结题。

一个潜心于业务的教师,也一定是爱读书、勤写作的人。闲暇之余,我喜欢阅读,写点小文章,做点微课题,几年下来也积累了一点成果。二十余篇论文、案例分别在省、市、区级获奖,在《教学月刊》《新课程研究》等各级专业教育期刊上发表研究性文章二十余篇,还有幸成为《小学作文创新教学·新作文》封面人物。

一个致力于研究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三尺讲台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正在形成“务实而不失灵动,大气而不失严谨”的教学风格,课堂真实自然,但也不乏幽默和智慧。2016年4月,在学校执教示范课《傻二哥》,得到了全国小学语文界的泰斗人物、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老先生的肯定;2016年9月,在全区教材教法培训会上执教《秋天的怀念》获得好评。

三年来,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我们在研修的路上,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忘不了在宜昌与省级卓越教师的高端对话;忘不了在省体育运动中心开展的生龙活虎、激情澎湃的户外拓展;忘不了江夏区张春霞名师工作室举办的那场接地气的现场观课评课活动;也忘不了在学校召开的那场别开生面的读书分享会……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我还刚起步,鲜花和掌声在远方,我们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魏汶君

猜你喜欢
结题卓越课题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我校徐卫红教授主持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
我校4项省教育厅课题结题并通过评审
山西省中药材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结题验收
“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两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